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作者】 蒋得宏
【机构】 甘肃省榆中县马家嘴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进行,科技手段的日益先进,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的重心发生了偏离,使得资源危机已经降临,排放的废物也已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并通过各种途径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污染物的种类、范围已不断增加、扩展。在人与环境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如何从小学生起为建立新的平衡,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已成为目前人类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为此,对小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环保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培养 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来说,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素质,才符合现代社会对每个人基本素质的普遍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因而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我校充分结合少先队的组织优势,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对孩子们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其综合素质。
一、白色污染的危害
近年来,由于大量废旧包装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塑料餐具使用量激增,并且任意抛弃,各大校园都普遍形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指由塑料袋所引起的污染。由于塑料制品难以分解,所以被遗弃的塑料制品(尤其是各种塑料袋)会给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学生们对白色污染知之甚少,环保意识淡薄,每天都在制造白色污染,使原本圣洁的校园受到白色污染的侵蚀。为了了解、解决校园白色污染的问题,我对校园白色污染进行了一些调查,并尝试找出解决办法,使广大学生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还校园一片净土,促进我们的白色污染防治工作。
所谓白色污染是指“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袋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如散落在自然环境,铁道两旁,江河湖泊或漫天飞舞悬挂在树枝头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的刺激。潜在的危害是指塑料袋进入自环境后难以降解而带来长期的深层次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当温度达到65℃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会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早在四十年前,人们就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还有很多时候,在购买外卖的时候,就有不少人用塑料袋装饭菜,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不仅危害环境,也危害自己的身体。(2)塑料袋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3)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上的塑料袋,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导致动物死亡;(4)进入生活垃圾的塑料袋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其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且长时间难以降解,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5)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二恶英——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目的
1.在农村地区,大部分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他们只对日常环境问题稍有了解,但对于环境污染的原因及生态环境为什么会恶化等问题缺乏根本认识,所以,这就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改变现状。
2.大部分小学生在这方面都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且受负面影响较大,大多存在效仿和无法克制自己的行为,如,看见别人乱丢垃圾,心理便会产生一种模仿效应,即别人都可以乱扔,为什么我不可以,或者认为自己的行为对环境不会造成实质性的破坏,就不会对环境问题予以重视,也许他们明知那样的行为不可取,但在潜意识里没有形成关键的作用,最后,意识支配了他们的行为,使环境受到了污染。
三、设立环保标示,营造校园环保文化
校园本身就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摇篮。良好的校园文化,有益于学生良好情感的培养。我们力争让校园内的花草树木都赋有环保教育的语言。使学生时时处于无言的环保教育氛围之中。校园内草坪青青,花草树木品种繁多,绿树成荫,各中队的教室里都摆放着漂亮的盆景。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睑的是“争创生态绿色学校,争当环保小卫士”的争创生态学校的目标标语。草坪的各处制作了“小草青青,脚下留情”“学校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小草在睡觉,请您别打扰”“做平凡小事,塑美好心灵”……这些儿童化的语言向大家传送爱护校园的信息。旨在让学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学习,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情感。
四、通过教学活动进行环保意识培养
教学活动是学生在学校各项活动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以及自己所肩负的重要使命。环保教育要很好地结合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这需要教师掌握教学内容与环保的联系,通过平时观察、了解之后掌握第一手资料,教师融会贯通后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提高环保意识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
老师还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的主题活动,将环保知识以小学生喜欢的故事、儿歌形式来展现,使环保教育内容儿童化、趣味化,如《美丽的家园》、《小动物为什么搬家》、《水怎么变脏了》等。学生在这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活动中,通过充分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后,使之学得更生动、更有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而我们学校同时也希望学生能把在学校学到的环保知识带到家庭里面,从而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村庄。
关键词:培养 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来说,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素质,才符合现代社会对每个人基本素质的普遍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因而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我校充分结合少先队的组织优势,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对孩子们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其综合素质。
一、白色污染的危害
近年来,由于大量废旧包装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塑料餐具使用量激增,并且任意抛弃,各大校园都普遍形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指由塑料袋所引起的污染。由于塑料制品难以分解,所以被遗弃的塑料制品(尤其是各种塑料袋)会给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学生们对白色污染知之甚少,环保意识淡薄,每天都在制造白色污染,使原本圣洁的校园受到白色污染的侵蚀。为了了解、解决校园白色污染的问题,我对校园白色污染进行了一些调查,并尝试找出解决办法,使广大学生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还校园一片净土,促进我们的白色污染防治工作。
所谓白色污染是指“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袋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如散落在自然环境,铁道两旁,江河湖泊或漫天飞舞悬挂在树枝头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的刺激。潜在的危害是指塑料袋进入自环境后难以降解而带来长期的深层次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当温度达到65℃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会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早在四十年前,人们就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还有很多时候,在购买外卖的时候,就有不少人用塑料袋装饭菜,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不仅危害环境,也危害自己的身体。(2)塑料袋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3)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上的塑料袋,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导致动物死亡;(4)进入生活垃圾的塑料袋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其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且长时间难以降解,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5)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二恶英——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目的
1.在农村地区,大部分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他们只对日常环境问题稍有了解,但对于环境污染的原因及生态环境为什么会恶化等问题缺乏根本认识,所以,这就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改变现状。
2.大部分小学生在这方面都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且受负面影响较大,大多存在效仿和无法克制自己的行为,如,看见别人乱丢垃圾,心理便会产生一种模仿效应,即别人都可以乱扔,为什么我不可以,或者认为自己的行为对环境不会造成实质性的破坏,就不会对环境问题予以重视,也许他们明知那样的行为不可取,但在潜意识里没有形成关键的作用,最后,意识支配了他们的行为,使环境受到了污染。
三、设立环保标示,营造校园环保文化
校园本身就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摇篮。良好的校园文化,有益于学生良好情感的培养。我们力争让校园内的花草树木都赋有环保教育的语言。使学生时时处于无言的环保教育氛围之中。校园内草坪青青,花草树木品种繁多,绿树成荫,各中队的教室里都摆放着漂亮的盆景。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睑的是“争创生态绿色学校,争当环保小卫士”的争创生态学校的目标标语。草坪的各处制作了“小草青青,脚下留情”“学校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小草在睡觉,请您别打扰”“做平凡小事,塑美好心灵”……这些儿童化的语言向大家传送爱护校园的信息。旨在让学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学习,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情感。
四、通过教学活动进行环保意识培养
教学活动是学生在学校各项活动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以及自己所肩负的重要使命。环保教育要很好地结合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这需要教师掌握教学内容与环保的联系,通过平时观察、了解之后掌握第一手资料,教师融会贯通后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提高环保意识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
老师还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的主题活动,将环保知识以小学生喜欢的故事、儿歌形式来展现,使环保教育内容儿童化、趣味化,如《美丽的家园》、《小动物为什么搬家》、《水怎么变脏了》等。学生在这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活动中,通过充分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后,使之学得更生动、更有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而我们学校同时也希望学生能把在学校学到的环保知识带到家庭里面,从而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