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立足校园文化,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作者】 葛 蕊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校园文化建设是中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适时适当的融入语文元素,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作文大赛、辩论赛、诵诗活动等营造出生动有趣的大语文环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形成热爱学习语文的良好品质。
关键词:校园文化;语文学科;语文素养
一、校园文化与语文学科
校园文化建设是中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语文作为一门从小学到高中都开设的基础课程,其工具性不言而喻。《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适时适当地融入语文元素,营造出生动有趣的大语文环境,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魅力,发掘语文学科存在的价值,让学生在语文元素存在的校园文化中有美的享受,激发其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其语文素养,逐渐形成热爱学习语文的良好品质。
二、如何从校园文化入手,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所开设的语文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那么如何将语文元素渗透到校园文化中,然后通过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试图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1、利用校园广播,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校园广播是一种在校园内利用广播这个媒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文化熏陶、情操陶冶,同时拓展能力、扩充知识、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形式。我校的校园广播,内容丰富,播报节目繁多,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有帮助的主要是美文领读和音乐欣赏。美文领读中的美文是由各个年级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精选出来的美文佳作,其中有名家名篇也有学生佳作,内容关乎青春、梦想、励志等,目的是让学生在就餐、活动、休息的时候也能置身在美文的环境中,通过听美文,自己思考学习,再“说”或者“写”时有所借鉴。音乐欣赏所选的歌曲也会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播出有教育意义的歌曲,快考试的时候经常播放杨培安的《我相信》,平时课余经常播放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信乐团《海阔天空》张惠妹《听得见的梦想》等,平时上课时告诉学生听歌也要听歌词,思考歌词是怎么用简洁的语言打动人心的,也可以自己尝试写歌词。
2、通过演讲比赛、辩论赛、诵诗等活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高中的学习任务非常繁重,适当地举行一些活动可以调节紧张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学校会根据各年级的实际情况适时举办一些活动,比如高一年级“学雷锋”演讲比赛,高二年级青藤辩论赛,还有每年都举办的“春天送你一首诗”大型诗歌朗诵会等。演讲比赛上,同学们根据自己精心准备的演讲稿,按照语文老师的指导,注意重读、停顿等,口若悬河,声情并茂,很有感染力。辩论赛更是同学们唇枪舌战的地方,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你会看到平时柔弱的女生在赛场上巾帼不让须眉的霸气。“春天送你一首诗”大型诵诗会会在每年五月母亲节时举办,届时学校会邀请一些全国著名诗人参加,学校会为上台表演诵诗的学生请专家指导,从语调、重音、停顿、感情流露、舞台表现等方方面面,让学生们沉浸在诗的海洋里,享受诗歌带来的意境美,从语言表达、审美情趣上全新的提升自己,让学生们不仅会“说”,还要“说”的好,“说”的漂亮。
3、利用校报、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每个学校都会有校报、宣传栏和宣传标语,将语文元素融入到这些地方去,让学生在课余休息或者逛校园的时候读到一些美文、哲理故事、课内名篇,加深印象,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我校校报第四版主要刊登学生佳作和老师的优美散文,让同学们读到自己的同学或者老师写的文章,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学校宣传橱窗张贴的“感动校园十大人物”的感人事迹,让同学们看在眼中,感动于心,并将这些感人事迹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每班外面的班级宣传栏有学生的书法作品和每次作文课或者考试的优秀作文展示,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每一层教学楼的立柱上都张贴了学校传统文化的宣传牌,宣传牌上有哲理故事、名人名言还有文学名篇,比如苏武牧羊、王祥卧鱼、颜回从师、怀橘遗亲、卧薪尝胆等古代小故事,这些不仅教育学生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更可以把这些小故事当作论据用到议论文写作当中,《论语》《大学》《劝学》《沁园春·长沙》等名句名篇,有的与课本上教学同步,可以更加加深同学的印象,利于古文默写题的记忆。
4、通过校报征稿、班级通讯员制度、作文大赛等,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变成了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学校可以通过校报征稿、班级通讯员制度、作文大赛来激励学生写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平时的作文课习作中语文老师会选择优秀作品进行校报投稿,如果被其采用,不仅有一定稿酬还会在级部表扬学习,起到激励作用。班级通讯员对学校发生的新闻大事撰写新闻稿,然后投至校报,看其重要程度校报择优采用。学校每年都会让学生参加《语文报杯》的作文大赛,获奖作品不仅有获奖证书而且特等奖同学还可以凭此获得自主招生的资格,这不仅锻炼了写作能力,还为同学们升入理想的大学提供了捷径。
语文学科与校园文化看似两个完全孤立的个体,细究起来,二者之间是一种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语文学科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因素,又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语文学科支撑的校园文化必然枯燥没有灵气。校园文化在外部又彰显着语文学科的特点,展现着语文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了语文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项红专·《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2】邓庆国·《校园广播: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校园文化;语文学科;语文素养
一、校园文化与语文学科
校园文化建设是中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语文作为一门从小学到高中都开设的基础课程,其工具性不言而喻。《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适时适当地融入语文元素,营造出生动有趣的大语文环境,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魅力,发掘语文学科存在的价值,让学生在语文元素存在的校园文化中有美的享受,激发其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其语文素养,逐渐形成热爱学习语文的良好品质。
二、如何从校园文化入手,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所开设的语文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那么如何将语文元素渗透到校园文化中,然后通过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试图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1、利用校园广播,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校园广播是一种在校园内利用广播这个媒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文化熏陶、情操陶冶,同时拓展能力、扩充知识、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形式。我校的校园广播,内容丰富,播报节目繁多,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有帮助的主要是美文领读和音乐欣赏。美文领读中的美文是由各个年级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精选出来的美文佳作,其中有名家名篇也有学生佳作,内容关乎青春、梦想、励志等,目的是让学生在就餐、活动、休息的时候也能置身在美文的环境中,通过听美文,自己思考学习,再“说”或者“写”时有所借鉴。音乐欣赏所选的歌曲也会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播出有教育意义的歌曲,快考试的时候经常播放杨培安的《我相信》,平时课余经常播放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信乐团《海阔天空》张惠妹《听得见的梦想》等,平时上课时告诉学生听歌也要听歌词,思考歌词是怎么用简洁的语言打动人心的,也可以自己尝试写歌词。
2、通过演讲比赛、辩论赛、诵诗等活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高中的学习任务非常繁重,适当地举行一些活动可以调节紧张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学校会根据各年级的实际情况适时举办一些活动,比如高一年级“学雷锋”演讲比赛,高二年级青藤辩论赛,还有每年都举办的“春天送你一首诗”大型诗歌朗诵会等。演讲比赛上,同学们根据自己精心准备的演讲稿,按照语文老师的指导,注意重读、停顿等,口若悬河,声情并茂,很有感染力。辩论赛更是同学们唇枪舌战的地方,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你会看到平时柔弱的女生在赛场上巾帼不让须眉的霸气。“春天送你一首诗”大型诵诗会会在每年五月母亲节时举办,届时学校会邀请一些全国著名诗人参加,学校会为上台表演诵诗的学生请专家指导,从语调、重音、停顿、感情流露、舞台表现等方方面面,让学生们沉浸在诗的海洋里,享受诗歌带来的意境美,从语言表达、审美情趣上全新的提升自己,让学生们不仅会“说”,还要“说”的好,“说”的漂亮。
3、利用校报、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每个学校都会有校报、宣传栏和宣传标语,将语文元素融入到这些地方去,让学生在课余休息或者逛校园的时候读到一些美文、哲理故事、课内名篇,加深印象,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我校校报第四版主要刊登学生佳作和老师的优美散文,让同学们读到自己的同学或者老师写的文章,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学校宣传橱窗张贴的“感动校园十大人物”的感人事迹,让同学们看在眼中,感动于心,并将这些感人事迹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每班外面的班级宣传栏有学生的书法作品和每次作文课或者考试的优秀作文展示,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每一层教学楼的立柱上都张贴了学校传统文化的宣传牌,宣传牌上有哲理故事、名人名言还有文学名篇,比如苏武牧羊、王祥卧鱼、颜回从师、怀橘遗亲、卧薪尝胆等古代小故事,这些不仅教育学生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更可以把这些小故事当作论据用到议论文写作当中,《论语》《大学》《劝学》《沁园春·长沙》等名句名篇,有的与课本上教学同步,可以更加加深同学的印象,利于古文默写题的记忆。
4、通过校报征稿、班级通讯员制度、作文大赛等,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变成了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学校可以通过校报征稿、班级通讯员制度、作文大赛来激励学生写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平时的作文课习作中语文老师会选择优秀作品进行校报投稿,如果被其采用,不仅有一定稿酬还会在级部表扬学习,起到激励作用。班级通讯员对学校发生的新闻大事撰写新闻稿,然后投至校报,看其重要程度校报择优采用。学校每年都会让学生参加《语文报杯》的作文大赛,获奖作品不仅有获奖证书而且特等奖同学还可以凭此获得自主招生的资格,这不仅锻炼了写作能力,还为同学们升入理想的大学提供了捷径。
语文学科与校园文化看似两个完全孤立的个体,细究起来,二者之间是一种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语文学科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因素,又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语文学科支撑的校园文化必然枯燥没有灵气。校园文化在外部又彰显着语文学科的特点,展现着语文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了语文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项红专·《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2】邓庆国·《校园广播: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