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职教教师如何编写任务驱动式校本教材
【作者】 姜 义
【机构】 (威海职业学院 山东 威海)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目前,国内很多职业学校教师都在积极开发任务驱动模式、符合本校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教材,本文从职业教育任务驱动式校本教材开发理念、编写的思路和编写的过程等方面就如何编写任务驱动式校本教材进行一点浅短体会,希望能够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关键词:任务驱动 校本教材 职业教育 教学质量
Abstract:at present, many domestic occupation school teachers are activ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ask driven mod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students in 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s, this article from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 task driven 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 development idea, writing ideas and preparation process on how to write the task driven teaching is a little short of experience, hope to be able to discuss with the teachers.
keyword:task driven The 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s Occupation educatio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职业教育校本教材是针对职业教育学校学生成长需要进行编写的教材,它是统编教材(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的补充,其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随着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多职业教育课本上的知识和技能无法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让学生在学校就能近距离的接近生产、管理一线,开发易于学生接受、能跟上技术发展的任务驱动式校本教材就成为职业教育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编写任务驱动式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呢,笔者根据本校近几年校本教材的编写情况对校本教材的编写进行了简单探讨,主要思路如下。
1.遵循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开发理念
职业教育校本教材的编写必须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项目(任务)课程体系建设,科学地选择反映职业工作的教材内容,设计学习项目(任务)载体,重建项目(任务)结构功能模块,采用直观形象的版面,推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等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的不断改革创新,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校本教材,是体现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理念,落实任务驱动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职业学校依照本区域行业、企业的人才规格要求,结合本专业的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课程标准,编写基于工作过程适用行动导向教学的校本教材,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确立正确的校本教材开发思路
任务驱动校本教材不论内容还是形式,都要突出教材的职业性和实用性,内容从知识导向改为行动导向,教材结构应从知识逻辑为主线改为工作逻辑为主线,融理论学习、技能实训于一体,使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和谐统一。
2.1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校本教材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行业技术人员、企业能工巧匠参与到人才的培养的全部过程。教材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胜任未来岗位工作的能力,因此校本教材开发的前期,教材开发人员要深入人才市场、企业及行业调研,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途径,收集第一手资料,确定企业对人才规格要求,编制课程标准。后期通过分析教材编写及教师深入企业实地研究等方式,对本专业工作的具体职业活动进行分析,分解工作任务要点,积累教材编写素材,记录新知识和新技能。由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校本教材,既能确保校本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新颖性,也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提炼出价值更高的实训项目,实现课程改革目标。
2.2根据工作任务选择教材内容
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必须以岗位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围绕课程标准中的工作任务选择理论知识,开发实践知识,这是教学内容改革与校本教材编写创新的特色所在。以项目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每个项目包含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要有均衡性、可操作性及全面性,避免一个项目负载过多学习内容,也不能出现知识点、技能点缺漏现象。每个项目设计一些工作实践中要思考的问题,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让学生在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过程中去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建立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实际工作能力。
2.3学习过程对接职业活动过程
项目课程体系要求课程设置反映工作体系的结构,每门课程设计的学习项目也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知识组织方式组织课程内容。项目学习过程开发应详细分析职业活动过程,创设与职业活动相关的工作问题和学习任务,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职业能力成长规律,转换成适合教学的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学习性项目。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完成,为学生提供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培养学生的工作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团队协作沟通能力。
3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
项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教学内容,目标是培养出能解决工作实践具体问题的技能型人才。校本教材编写过程,先要分析本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流程及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确定教材内容。再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蓝本设计项目,并将项目分设若干教学模块,同时将分析归纳后所得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规划到各个模式,最后科学合理地编写每个项目。让学生通过校本教材等教学资源完成全部项目学习,既掌握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也熟悉职业岗位上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思路、方法、步骤,缩短未来岗位的就业适应期。
3.1细化教材内容
在教材体例上应抛开章节式结构,改用项目(任务)模块式结构,将课程内容融入每个项目,合理设置项目编排的逻辑顺序,按照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的由低到高、逐步递进的逻辑关系编排。设计的任务或项目最好源于实际工作任务或接近实际工作的任务,但并不能照搬工作实际中的任务,对于有些任务,可以通过简化实际工作任务来设计。
校本教材编写在课程项目化基础上,将每个项目再细分成几个大小合适、相对独立的学习任务,每个任务既符合职业标准要求,又突出实用性。为确保教材内容编写的完整性,根据课程标准,列出每个学习任务完成后拟达到的能力目标、所涵盖工作任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依照学习任务知识点和技能点有针对地编写校本教材,使得各学习任务虽然相对独立,但任务间教材内容层层深入,紧密联系,贯穿整个课程。另外,要注意改革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收集资料、观察、实践、合作交流和反思活动,实现学习时间和空间的进一步拓展。
3.2建立校本教材项目体例
项目课程体系建设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因此校本教材每个项目不但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更要融入工作思维的培养。教材每个项目结构都按照学业生心理结构分步构建的要求,遵循教学规律,采用结构功能块的编写模式,按“任务描述”、“学习目标”、“任务分析”、“任务实施”、“归纳总结”、“拓展知识”、“拓展训练”、“知识巩固”的不同结构功能块顺序进行设计,体现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结构顺序。
3.2.1任务描述:主要介绍任务的环境、目的。也就是教学项目的引入和引出普遍化的工作任务,实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建立关联,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2.2学习目标:主要是把通过此学习任务达到的学习目标明确地呈现给学生,以实现学习目标激发兴趣与导向功能。在形式上,学习目标用“能……”等表示,内容表达上不是针对课程的某个特定学习目标,而是普通性的、能达到举一反三效果的学习目标。
3.2.3任务分析:介绍完成任务的思路,完成任务的技能点和知识点。这一环节要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引领学生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并根据任务分析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
3.2.4任务实施:是校本教材编写的主体,是编写人员工作经验的高度结晶。此功能块包括有“操作步骤”、“操作技巧”、“相关知识”等内容。“操作步骤”主要是介绍项目完成的具体步骤,充分体现“做中学”的重要性。叙述该任务的详细操作步骤,提供操作过程对应操作效果图,并给予适当的注释说明。“操作技巧”主要是对操作过程的关键之处,设计“提示点”,以对这些关键性操作进行解释和补充。“相关知识”完成任务需要的一些背景知识,为实施任务做理论铺垫;以及一些任务不可能涉及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是以“小百科”或“小词典”等栏目补充一些联系紧密的理论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任务中涉及前面的章节中讲过的类似的操作步骤可简单叙述。
3.2.5归纳总结:主要是总结项目实现过程中所用到的重要知识点以及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更加清晰地整理出在实际工作中最常用的功能技巧,进一步巩固刚刚构建的心理结构,为知识、技能等的迁移、整合、内化做好准备。
3.2.6拓展知识:主要介绍与项目相关的新知识或职业知识。目的是为了弥补项目实施步骤中没有介绍的或者任务要求难度较大的内容,增加学生的信息量,开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3.2.7拓展训练:主要是设计一些难度比此学习项目更大的适度的实践题,鼓励学生以团队合作探究方式进行学习,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新的训练任务。将完成此学习项目后初步获得的技能,通过学生不断实践成为一种程序化的心智活动,达到技能内化的目标。
3.2.8知识巩固:理论知识的检测巩固可以采用常规的填空、选择、判断、问答等题型。
3.3创新校本教材编写风格
根据职业教育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原则和教材设计直观性原则,校本教材的编写要做到文字力求通俗易懂,新颖活泼;版面编排力求图文搭配,版式灵活,最终达到信息的高效传递。
创新校本教材展示方式,开发配套电子辅助学习资源,克服纸质教材页数限制。在校本教材编写时,补充完整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随时提供给学生,这也是创建真实职业情境的重要资源。同样,设计更多的学习项目,根据学生的水平实现分层教学;收集整合学习任务有关的素材等丰富的学习资源。
3.4适当增加附录
可根据需要在书后适当增加附录,归类列出各关键知识点和技巧、常见问题、故障等所在的章节,便于学生遇到问题以查询。
4随时总结经验与不足
校本教材开发与编写要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以岗位需要为导向,强化职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根据学生的特点,探索校本教材编写模式,大胆创新,突破传统,提高校本教材质量,满足市场对人才的不断需求,培养全面发展技能型人才。校本教材初稿完成后,还要认真校对审核,在部分班级中试验推广使用,多方面收集教材使用效果的反馈信息,总结开发、编写的经验与不足,对教材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于润伟.高职项目式教材编写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30)
[2]程显生.王俊.吴珊丹.浅谈任务驱动型教材编写的研究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09(18)
[3]熊健民.郭兴红.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建设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4]邓冕.基于项目教学的PowerPoint应用实训教材开发[J].职业.2013.08(23)
[5]仲剑锋.于天明.逄志敏.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型教材开发实践探索——以高职《制药通用设备》校本教材为例[J].高教论坛.2013.03
[课题项目]2012年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高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标准化管理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姜义(1963-),男,威海职业学院 工业技术系教学工作办公室主任,副教授。
关键词:任务驱动 校本教材 职业教育 教学质量
Abstract:at present, many domestic occupation school teachers are activ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ask driven mod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students in 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s, this article from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 task driven 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 development idea, writing ideas and preparation process on how to write the task driven teaching is a little short of experience, hope to be able to discuss with the teachers.
keyword:task driven The 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s Occupation educatio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职业教育校本教材是针对职业教育学校学生成长需要进行编写的教材,它是统编教材(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的补充,其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随着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多职业教育课本上的知识和技能无法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让学生在学校就能近距离的接近生产、管理一线,开发易于学生接受、能跟上技术发展的任务驱动式校本教材就成为职业教育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编写任务驱动式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呢,笔者根据本校近几年校本教材的编写情况对校本教材的编写进行了简单探讨,主要思路如下。
1.遵循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开发理念
职业教育校本教材的编写必须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项目(任务)课程体系建设,科学地选择反映职业工作的教材内容,设计学习项目(任务)载体,重建项目(任务)结构功能模块,采用直观形象的版面,推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等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的不断改革创新,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校本教材,是体现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理念,落实任务驱动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职业学校依照本区域行业、企业的人才规格要求,结合本专业的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课程标准,编写基于工作过程适用行动导向教学的校本教材,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确立正确的校本教材开发思路
任务驱动校本教材不论内容还是形式,都要突出教材的职业性和实用性,内容从知识导向改为行动导向,教材结构应从知识逻辑为主线改为工作逻辑为主线,融理论学习、技能实训于一体,使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和谐统一。
2.1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校本教材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行业技术人员、企业能工巧匠参与到人才的培养的全部过程。教材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胜任未来岗位工作的能力,因此校本教材开发的前期,教材开发人员要深入人才市场、企业及行业调研,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途径,收集第一手资料,确定企业对人才规格要求,编制课程标准。后期通过分析教材编写及教师深入企业实地研究等方式,对本专业工作的具体职业活动进行分析,分解工作任务要点,积累教材编写素材,记录新知识和新技能。由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校本教材,既能确保校本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新颖性,也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提炼出价值更高的实训项目,实现课程改革目标。
2.2根据工作任务选择教材内容
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必须以岗位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围绕课程标准中的工作任务选择理论知识,开发实践知识,这是教学内容改革与校本教材编写创新的特色所在。以项目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每个项目包含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要有均衡性、可操作性及全面性,避免一个项目负载过多学习内容,也不能出现知识点、技能点缺漏现象。每个项目设计一些工作实践中要思考的问题,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让学生在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过程中去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建立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实际工作能力。
2.3学习过程对接职业活动过程
项目课程体系要求课程设置反映工作体系的结构,每门课程设计的学习项目也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知识组织方式组织课程内容。项目学习过程开发应详细分析职业活动过程,创设与职业活动相关的工作问题和学习任务,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职业能力成长规律,转换成适合教学的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学习性项目。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完成,为学生提供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培养学生的工作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团队协作沟通能力。
3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
项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教学内容,目标是培养出能解决工作实践具体问题的技能型人才。校本教材编写过程,先要分析本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流程及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确定教材内容。再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蓝本设计项目,并将项目分设若干教学模块,同时将分析归纳后所得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规划到各个模式,最后科学合理地编写每个项目。让学生通过校本教材等教学资源完成全部项目学习,既掌握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也熟悉职业岗位上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思路、方法、步骤,缩短未来岗位的就业适应期。
3.1细化教材内容
在教材体例上应抛开章节式结构,改用项目(任务)模块式结构,将课程内容融入每个项目,合理设置项目编排的逻辑顺序,按照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的由低到高、逐步递进的逻辑关系编排。设计的任务或项目最好源于实际工作任务或接近实际工作的任务,但并不能照搬工作实际中的任务,对于有些任务,可以通过简化实际工作任务来设计。
校本教材编写在课程项目化基础上,将每个项目再细分成几个大小合适、相对独立的学习任务,每个任务既符合职业标准要求,又突出实用性。为确保教材内容编写的完整性,根据课程标准,列出每个学习任务完成后拟达到的能力目标、所涵盖工作任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依照学习任务知识点和技能点有针对地编写校本教材,使得各学习任务虽然相对独立,但任务间教材内容层层深入,紧密联系,贯穿整个课程。另外,要注意改革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收集资料、观察、实践、合作交流和反思活动,实现学习时间和空间的进一步拓展。
3.2建立校本教材项目体例
项目课程体系建设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因此校本教材每个项目不但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更要融入工作思维的培养。教材每个项目结构都按照学业生心理结构分步构建的要求,遵循教学规律,采用结构功能块的编写模式,按“任务描述”、“学习目标”、“任务分析”、“任务实施”、“归纳总结”、“拓展知识”、“拓展训练”、“知识巩固”的不同结构功能块顺序进行设计,体现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结构顺序。
3.2.1任务描述:主要介绍任务的环境、目的。也就是教学项目的引入和引出普遍化的工作任务,实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建立关联,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2.2学习目标:主要是把通过此学习任务达到的学习目标明确地呈现给学生,以实现学习目标激发兴趣与导向功能。在形式上,学习目标用“能……”等表示,内容表达上不是针对课程的某个特定学习目标,而是普通性的、能达到举一反三效果的学习目标。
3.2.3任务分析:介绍完成任务的思路,完成任务的技能点和知识点。这一环节要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引领学生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并根据任务分析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
3.2.4任务实施:是校本教材编写的主体,是编写人员工作经验的高度结晶。此功能块包括有“操作步骤”、“操作技巧”、“相关知识”等内容。“操作步骤”主要是介绍项目完成的具体步骤,充分体现“做中学”的重要性。叙述该任务的详细操作步骤,提供操作过程对应操作效果图,并给予适当的注释说明。“操作技巧”主要是对操作过程的关键之处,设计“提示点”,以对这些关键性操作进行解释和补充。“相关知识”完成任务需要的一些背景知识,为实施任务做理论铺垫;以及一些任务不可能涉及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是以“小百科”或“小词典”等栏目补充一些联系紧密的理论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任务中涉及前面的章节中讲过的类似的操作步骤可简单叙述。
3.2.5归纳总结:主要是总结项目实现过程中所用到的重要知识点以及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更加清晰地整理出在实际工作中最常用的功能技巧,进一步巩固刚刚构建的心理结构,为知识、技能等的迁移、整合、内化做好准备。
3.2.6拓展知识:主要介绍与项目相关的新知识或职业知识。目的是为了弥补项目实施步骤中没有介绍的或者任务要求难度较大的内容,增加学生的信息量,开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3.2.7拓展训练:主要是设计一些难度比此学习项目更大的适度的实践题,鼓励学生以团队合作探究方式进行学习,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新的训练任务。将完成此学习项目后初步获得的技能,通过学生不断实践成为一种程序化的心智活动,达到技能内化的目标。
3.2.8知识巩固:理论知识的检测巩固可以采用常规的填空、选择、判断、问答等题型。
3.3创新校本教材编写风格
根据职业教育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原则和教材设计直观性原则,校本教材的编写要做到文字力求通俗易懂,新颖活泼;版面编排力求图文搭配,版式灵活,最终达到信息的高效传递。
创新校本教材展示方式,开发配套电子辅助学习资源,克服纸质教材页数限制。在校本教材编写时,补充完整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随时提供给学生,这也是创建真实职业情境的重要资源。同样,设计更多的学习项目,根据学生的水平实现分层教学;收集整合学习任务有关的素材等丰富的学习资源。
3.4适当增加附录
可根据需要在书后适当增加附录,归类列出各关键知识点和技巧、常见问题、故障等所在的章节,便于学生遇到问题以查询。
4随时总结经验与不足
校本教材开发与编写要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以岗位需要为导向,强化职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根据学生的特点,探索校本教材编写模式,大胆创新,突破传统,提高校本教材质量,满足市场对人才的不断需求,培养全面发展技能型人才。校本教材初稿完成后,还要认真校对审核,在部分班级中试验推广使用,多方面收集教材使用效果的反馈信息,总结开发、编写的经验与不足,对教材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于润伟.高职项目式教材编写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30)
[2]程显生.王俊.吴珊丹.浅谈任务驱动型教材编写的研究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09(18)
[3]熊健民.郭兴红.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建设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4]邓冕.基于项目教学的PowerPoint应用实训教材开发[J].职业.2013.08(23)
[5]仲剑锋.于天明.逄志敏.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型教材开发实践探索——以高职《制药通用设备》校本教材为例[J].高教论坛.2013.03
[课题项目]2012年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高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标准化管理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姜义(1963-),男,威海职业学院 工业技术系教学工作办公室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