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作者】 唐转香

【机构】 陕西省宜君县城关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四能,这说明了提出问题是思维的火花,是开启心门的金钥匙。思维应从问题开始,然而,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从和谐的关系、巧妙的引导、情境的再现、多元的评价、实践的应用等方面培养小学生准确有效提出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培养 小学生 提出问题 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生学习阶段必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提出问题的关键是能够认清问题、概括问题。问题的提出必须进行深入思考和自我组织,才可以激发学生的智慧,调动学生的身心进入活跃状态。然而,怎样在实施高效课堂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创新型人才的社会,未来的接班人必须具备发现问题的才智和提出问题的胆略。因此,我们要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和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上狠下功夫。
  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敢于提问是基础,当学生有勇气,有信心把自己心里的问题提出来时,那么他就已在提问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如何让学生敢于提问呢?我认为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尤其重要。长期以来的师道尊严,老师的绝对权威压迫的学生有话不敢说,长期紧张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根本不敢向老师提问,更不要说向老师挑战。为了改变这种尴尬的师生关系,老师们应该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笑容深入到学生中间,与他们平等交流,和学生交朋友,鼓励孩子们大胆提问,对于第一个提问的,不管问题是否有价值,都会给予夸奖,只是角度不同,以此激发其他同学提问的欲望。对于提出价值不高或不够完整的问题的同学,老师要耐心引导,并要求同学间要互相尊重,不允许讽刺嘲笑,即使想补充,也得学会应用“我对ΧΧ同学的发言补充,我想……”这样的语言,不仅要鼓励学生彰显个性,还要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还营造一种平等、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的勤思敢问壮胆。
  二、巧妙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提问的灵感。
  如今实施高效课堂的春风已吹进每个校园,作为实施者,每位老师都在设计新知传授环节上巧妙构思,有效引导,多方面、多角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对新知的理解与掌握,因此老师的正确引导显得非常重要。学生敢于提问了是件好事,但是要会提问题,比较困难。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还没有掌握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导致许多学生有疑问,但不能恰如其分地提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提问方法与技巧上下功夫,使学生能将问题提到点子上,提高提出问题的质量。比如: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注意找好“切入点”,老师要适时点拨,增强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又如,在数学教学《认识方程》时,当学生对老师能准确猜出他手中牌是几,表现出百思不得其解时,老师立刻说出帮我忙的其实是方程,出示课题,引导学生对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知识提出疑问,有的同学提:“方程是什么?”,有的同学提:“有了方程,是不是什么难题都可以解决?”,还有同学提:“这个科学知识是谁发明的?”等等的问题,课堂一下子沸腾了,众说纷纭,正是这适时、适度的条件创造,才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迸发思考的火花,抓住学生心中那一丝灵感提出丰富的问题。
  三、创设情境再现,激发学生提问兴趣。
  生动有趣、扣人心弦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怎样让学生在情景中自觉进入思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老师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事件等入手,采用现实再现、猜迷、讲故事、游戏、竞赛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自主产生问题,激发探究的欲望。如:在教四年级数学《电视广告》课时,老师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吧?有没有同学喜欢看电视广告呢?关于电视广告你们有哪些了解?听说:一个广告,每天播三秒,三个月就需37.5万元。看到这个信息,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纷纷发言:一秒需要多钱?一分钟需要多钱?一天(一月、一年)需要多钱?这样,学生提出了许多切题的有价值的问题。抓住这个时机提问,“那同学们准备怎样解决以上问题呢?”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从中及时渗透优化意识。创设了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主的、多角度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发扬民主意识,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能力。挖掘孩子们“好学多问”的天性,培养他们在生活中数学的思考能力。
  四、多元的评价,激活学生不断提问的勇气。
  科学的、合理的教学评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让学生对提问有安全感,越来越喜欢提问,越来越会提问题,才能使学生从提问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因而在日常教学中,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都要对孩子敢于提出问题的做法给予表扬,然后让其他同学进行回答,如果解回答有困难,或问题提的不够准确,再集思广益、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补充和解决,让这种无声的肯定,去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自信和继续努力的勇气。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用肢体语言或小礼物夸奖他问题提的有价值,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因为这样,学生才能对待课堂提问这个环节,总表现的各抒己见,异彩纷呈。
  五、实践的应用,使学生会进行有效提问。
  学生由于缺少提问的方法,往往不知道怎样提问,提怎样的问题,或提出的问题偏离课堂知识、没有价值,因此老师运用实践引导显得非常重要。在课堂中学生的讨论或展示、讲解,要做到有意识地提出有价值的提问,做出提问的榜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提问,学会师生、生生之间的质疑,形成互动,在互动中鉴定问题的价值,在互动中让学生积淀提问的意识、方法与技巧。作为老师平时的提问方法显得非常重要,切忌提问题的随意性,提出的问题要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要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针对性,老师通过实践的运用,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保证提出的问题质量,使学生提问题的水平和效果不断地提高,从而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开启智慧,打开心门,让学生学会有效提问,树立提问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发散思维,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素质教育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