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高中历史教师的教研意识

【作者】 吴玉珍

【机构】 江西省余干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研意识,是教师开展自主学习以及帮助他人进行有效学习的基本保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驱力,它根植于教师的行为规范之中,帮助教师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与发展。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学科的核心功能是育人──培养符合社会规范的公民和帮助学习者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但是由于过去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现状和泛政治教育化的倾向,历史学科的功能一直未能得到充分的挖掘。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感性、轻理性,重说教、轻人文的现象一直存在。这种缺乏历史智慧的导向和忽视学生理性心灵发展的现状是与部分教师缺乏教研意识有关的。因此,如何引领教师生成良好的教研意识,是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的新要求。
  一、高中历史教师的情境意识
  所有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有其滋生的土壤和活动的空间,这片土壤与空间就是历史情境。简言之,历史情境就是指历史事件发生以及历史人物活动所处的时间、空间以及其时代背景等,它决定着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历史局面的形成。同样,所有的教学现象也有其产生的情境,它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教学目标的达成。一个历史教师应该充分创设历史情境与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活化历史,激发情感。
  教师必须在钻研教材、了解历史的前提下,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感知历史,让自己拓展历史思维。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制度,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下,它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使中国的封建制度日益强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及“重农抑商”的统治政策,对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但欧洲的情况就不同了,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强有力的政权保障,可当时欧洲许多地区仍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于是新兴的资产阶级联合封建王权势力,通过战争等方式完成国家统一,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上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虽然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格格不入,但当时欧洲的历史情境,专制主义的加强却是资产阶级所需要的。例如,德意志与意大利就是依靠封建王朝进行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来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从而为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历史并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也不是天花乱坠的传说演义,历史情境复杂多变,造就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果用僵化的公式去推论历史,很容易陷入唯心主义的误区。
  二、高中历史教师的合作意识
  学会合作,是现代人的基本意识与素质。当前,学科本位意识越来越淡化,综合课程成为必然的趋势,这就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情况:单科的教师面对着综合的学生。教育对象的变化,促使教师的教研意识也随之发生变化:以学科为中心,独立完成教学任务,独立进行教学研究的现象越来越被合作学习、合作教学以及合作教研的情况所取代。课程的综合性、合作性以及探究性的特征,要求历史教师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首先自己应学会合作。通过合作,打破学科界限,完善知识结构,转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
  合作教研的前提是要营造一个互相激励、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教研氛围。由于教材内容越来越宽泛,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地涉及各种专业知识,如,信息技术、教研方法、资料数据统计处理、课题报告写作。这就需要教师学会用集体的智慧来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例如,“中学历史社会化教学模式探究”这样一个研究课题,涉及语文、政治、地理以及社会学、心理学知识,靠教师个体很难完成。因此,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完成教学研究,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学校和教师开展集体备课、集体评课、集体说课就是一个很好的合作教研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拓展教师的思路,激发教研的灵感,明确教研的方向。
  三、高中历史教师的资料意识
  资料是教研的基础,中学历史教研的关键是要积累丰富的教学资料,这也是第一线教师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里,中小学教师尤其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处理信息能力,包括善于发现、选择、简化和整合信息,同时,能够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创造性的处理,综合成新思想、新观念等意识。
  历史教研资料意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史料意识与案例意识。
  史料意识是历史a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历史学习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学习者能够对史料进行科学的判断,并能灵活运用。史料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不管历史哲学、史学观念、研究方法如何更新,史料总归是史学成果必要的支撑。中学历史教学论文虽然在实证性、史料的全面性与原创性方面没有史学理论文章的要求高,但能否及时地了解史学动态,掌握第一手的史学材料,仍然是我们开展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容,为开展中学历史教研作好铺垫。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回避了“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的提法,这说明编者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对待史学界有分歧的问题,这必然也需要广大中学历史教师能够适应这样的变化,掌握史学理论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案例意识是教师意识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是一个非常具有创造性、新颖性的活动,教师每天都会面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产生新的教学灵感。教师在备课、上课、听课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不断的思维碰撞,激发耀眼的思维火花。如果教师能够把这些灵感与火花记载下来,就是典型的案例。中学历史教学论文的实践性、说理性都要求有典型的教学案例支撑,否则就会流于空泛,没有说服力。而案例的积累需要教师平时有心的探索,在教学中发现问题,通过教研解决问题,形成教学和教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新模式。
  总之,理念是教学的主导,而教研意识是先进理念能够存在的基础。一个缺乏教研意识的教师,他的视野里就只有教材、分数,长期以往,必然会出现眼界狭窄、目光短浅、思维迟钝、想象贫乏的现象,这样的教师是很难适应新课程的历史教学要求的。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教研意识的基本内涵,养成良好的教研意识,提高自身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