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教育“正向+互动”模式浅析

【作者】 高 伟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谈心谈话是高校辅导员解决学生问题、提升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在积极掌握“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辅导员应坚持正面引导,鼓励、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合理应对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应坚持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师生互动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更好更快成长。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90后”大学生;正向;互动
  谈心谈话是辅导员实施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具有直接性、针对性和长效性的教育效果。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在校实际,坚持以正向引导为基本原则,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方式,做好大学生谈心谈话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正向引导,“破冰”“补窗”共推进
  在校大学生心理上处于价值观养成期,思想变动较大,“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习总书记的“扣子论”形象生动,说明高校尤其是辅导员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在谈心教育等日常教育中,辅导员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方向,积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1.鼓励、肯定学生,“破冰”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每个人都有被肯定被接纳的情感需要。辅导员对学生的肯定和信任,能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缓解学生对辅导员的对立和抗拒情绪,促进沟通。
  对于遭遇困难的学生,辅导员的信任、鼓励有助于他们再建自信,勇于直面困难。比如,面对因家庭困难而感到自卑的学生,辅导员应以“你家庭比其他同学困难,却能一同考入本校,说明你比他们更努力、更值得赞叹”开场,舒缓学生的负面情绪,为谈话奠定良好基调。
  对于违规违纪的学生,辅导员的信任和鼓励,不仅能舒缓他们的负面情绪,更能符合其渴望认同的主观需要。比如,因考试作弊而遭受处分的学生,其初衷是上进心强,重视考试,但因准备不足、自律意识差、对违纪后果不清楚而违纪。辅导员应从其初衷切入,打破学生对辅导员的对立,收到较好的“破冰”之效。
  2.积极、正确自视,“补窗”
  辅导员应充分发挥对学生的示范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直面不足、努力改正。
  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辅导员的鼓励和引导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增强行动力,克服困难。面对违规违纪的学生,要引导其正确分析自身优缺点,以优点充实自信心,避免他们破罐破摔,为学生自己变“破窗”为“补窗”提供较大的情感支持,促进学生更正自身、自省提升。
  二、互动连心,师生齐唱进步曲
  辅导员与学生的谈心谈话过程,也是一个沟通和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辅导员应鼓励学生诉说,加强互动,让学生感觉到被尊重、关注和肯定,消弭紧张情绪,提升教育效果。
  1.甘于倾听
  辅导员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爱护学生主观感受,善于倾听学生心声。通过倾听,帮助学生缓解情绪,清理思绪,感受到被尊重,初步建立信任。
  在倾听过程中,远近适当的接触距离、松弛得体的坐姿形态、时而颔首的动作以及温和注视的目光等非语言信息,都可以有效降低倾诉者的紧张感,营造安全舒适的倾听环境,提升倾听效果。
  对于遭遇心理困难的学生,倾诉有助于学生倒空内心不良情绪,进行有效劝导。对于违规违纪学生,辅导员可以适当发问,找到违纪根源,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善于提问
  提问是谈心谈话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一般性提问,辅导员可以有效把握节奏,顺利进入主题;通过开放性提问,鼓励学生表达自我,从而搜集更多信息,探究其心理;通过高层次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剖析,掌握学生心理变动,找到问题出现的主观原因;通过探询提问,帮助学生进一步探索,最终找到解决方法,提升意识境界和自我管理能力。
  开放式提问中,辅导员应对学生加强心理暗示,为问题的解决铺垫良好的心理氛围。通常,使用“为什么”“能不能”等词语发问,比如“你为什么会想到来找我商谈呢?”,由学生自主意识到自己在寻求解决之道,为解决问题奠定心理自信;比如“能不能告诉我你考试作弊被发现,同学们都注视你的时候,你的感受?”,在掌握学生普遍自尊心较强的基础上,激发其羞耻感和改正错误的内在愿望,为解决问题奠定积极向上的氛围。
  高层次提问中,应引导学生对事物和自己的思想、言行进行分析和评价,比如,“准备考研的过程中大家都感受到很大的压力,可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够顶住压力,顺利复习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评价他人,发现可取之处,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寻找解决路径。
  探询提问中,在学生回答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设问,鼓励学生在扩展的问题情境中探寻解决方案,主动找到出路。比如,面对因失恋而痛苦的学生,“你觉得什么样的自己才是她乐于肯定和接受的呢?”,引导学生暂时放低消极情绪,振奋精神,为获得他人肯定而再次努力。
  良好的谈心谈话教育,有利于正向引导学生,促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的能力,提升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高校辅导员应坚持正面导向,为学生传递青春正能量;坚持师生互动,全面推进立德树人,以人格魅力引领学生,以工作实绩带动学生,促进高校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2014
  [2]唐焕韶,《高校辅导员的谈心技巧与语言艺术》[J].文史资料,2009,(9)
  [3]许亮,《辅导员谈心工作研究》[J]. 南昌高专学报,2011,(2)
  [4]蒲晓业,《谈心制度: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的必由之路》[J].新西部,2010,(4)
  [5]王刘琦,《高校辅导员谈心教育浅议》[J].当代教育论坛,2009,(10)
  作者简介:高伟(1985-09-),男,汉族,山东济南人,现任教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硕士,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