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试述教育乘数原理
【作者】 张水生
【机构】 湖北省孝昌县王店镇藕塘高级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1),“------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2)。"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3)。正确认识教育投入的教育乘数原理是本文的一个尝试。
教育乘数原理是关于教育经费投入变化和教育质量变化的关系的理论。笔者认为,当教育经费投入增加时,教育质量的提高是经费投入增量的承数,也就是说,教育乘数实际上就是教育经费投入增加会引起教育质量提高到什么程度的系数。“严格按照教育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年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4)。
研究假设,社会教育增加为90数值的投入教育边际需求倾向为三分之二,如果这90数值分别分配到教育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因素中去,直接转化为教育质量时,,那么,教育质量也就增加90,并且这笔投入90的数值作为教育质量增加的第一次提高。
如果社会教育边际需求倾向设为三分之二,那么,当教育质量增加了90时,其中60用于教育需求,并转化为教育的资源要素(包括教师工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人均教育经费),于是,教育质量就会产生第二次增加。
当社会教育边际需求倾向设为三分之二,这时教育质量增加为60数值时,其中的40数值代表全社会教育质量提高的第三次增加。
同理可证,如果教育质量得到第四次提高的增加时,其数值就为26.67.如次类推,无穷无尽。于是,教育每当增加1的投入时就会形成教育质量提高的增加倍数,其教育乘数等于1减教育边际需求倾向之分1。
由此可见,教育乘数原理有:
其一,教育乘数原理的数值直接取决于社会教育边际需求倾向的数值。社会教育边际需求倾向的数值越大,乘数的数值就越大;社会教育边际需求倾向的数值越小,乘数的数值就越小,二者按同一方向变化。
其二,如果兴趣和爱好的心理因素使教育质量增加的三分之二用于教育需求,教育乘数等于3,即3是教育乘数。
其三,由于社会教育边际需求倾向与边际潜能力(指潜能潜力)倾向的和恒等于1,所以,教育乘数原理的数值取决于边际潜能力倾向的数值。边际潜能力倾向越大,乘数越小;边际潜能力越小,乘数越大,二者成相反方向变化。可见,边际潜能力倾向与教育乘数之间的关系应该为:教育乘数等于1减教育边际需求倾向之分1,也等于边际潜能力倾向之分1。
其四,如果社会教育需求倾向的数值接近于1,那么,一个较少教育投入的增量就能得到充分的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其五,教育投入的不足缺口和过剩缺口会成倍数的影响国民素质,教育乘数在以下两个方面起作用:
(1)教育投入的增加引起教育质量成乘数倍数增加,即教育质量的增加要大于教育投入的增加。
(2)教育投入的减少会引起教育质量成乘数倍数减少,即教育质量的滑坡或下降要大于教育投入的减少。
可见,教育乘数原理是互补的。当社会教育处在小于充分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时,社会教育投入不足时,就会存在缺口,不能达到充分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国民素质处于较低水平。当社会教育大于充分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时,这时会出现过度投入,存在过剩缺口,国民素质超过充分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水平。当社会教育处于不足缺口时,就意味着大量教育资源配置比例失调和各种资源的浪费,教育教学秩序和管理混乱,教育质量滑坡或下降,形成教育危机现象。当社会教育处于过剩缺口时,就意味着财政承受压力大,兴趣欲望充裕活跃,教育质量提高,腐败现象增多增大。“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5)。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3)
(2)胡锦焘.在中国共产党第18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报告.(r).第7章.第1部分.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7-30(14) .
(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a).第18章.第56款.
(5)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一).
教育乘数原理是关于教育经费投入变化和教育质量变化的关系的理论。笔者认为,当教育经费投入增加时,教育质量的提高是经费投入增量的承数,也就是说,教育乘数实际上就是教育经费投入增加会引起教育质量提高到什么程度的系数。“严格按照教育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年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4)。
研究假设,社会教育增加为90数值的投入教育边际需求倾向为三分之二,如果这90数值分别分配到教育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因素中去,直接转化为教育质量时,,那么,教育质量也就增加90,并且这笔投入90的数值作为教育质量增加的第一次提高。
如果社会教育边际需求倾向设为三分之二,那么,当教育质量增加了90时,其中60用于教育需求,并转化为教育的资源要素(包括教师工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人均教育经费),于是,教育质量就会产生第二次增加。
当社会教育边际需求倾向设为三分之二,这时教育质量增加为60数值时,其中的40数值代表全社会教育质量提高的第三次增加。
同理可证,如果教育质量得到第四次提高的增加时,其数值就为26.67.如次类推,无穷无尽。于是,教育每当增加1的投入时就会形成教育质量提高的增加倍数,其教育乘数等于1减教育边际需求倾向之分1。
由此可见,教育乘数原理有:
其一,教育乘数原理的数值直接取决于社会教育边际需求倾向的数值。社会教育边际需求倾向的数值越大,乘数的数值就越大;社会教育边际需求倾向的数值越小,乘数的数值就越小,二者按同一方向变化。
其二,如果兴趣和爱好的心理因素使教育质量增加的三分之二用于教育需求,教育乘数等于3,即3是教育乘数。
其三,由于社会教育边际需求倾向与边际潜能力(指潜能潜力)倾向的和恒等于1,所以,教育乘数原理的数值取决于边际潜能力倾向的数值。边际潜能力倾向越大,乘数越小;边际潜能力越小,乘数越大,二者成相反方向变化。可见,边际潜能力倾向与教育乘数之间的关系应该为:教育乘数等于1减教育边际需求倾向之分1,也等于边际潜能力倾向之分1。
其四,如果社会教育需求倾向的数值接近于1,那么,一个较少教育投入的增量就能得到充分的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其五,教育投入的不足缺口和过剩缺口会成倍数的影响国民素质,教育乘数在以下两个方面起作用:
(1)教育投入的增加引起教育质量成乘数倍数增加,即教育质量的增加要大于教育投入的增加。
(2)教育投入的减少会引起教育质量成乘数倍数减少,即教育质量的滑坡或下降要大于教育投入的减少。
可见,教育乘数原理是互补的。当社会教育处在小于充分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时,社会教育投入不足时,就会存在缺口,不能达到充分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国民素质处于较低水平。当社会教育大于充分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时,这时会出现过度投入,存在过剩缺口,国民素质超过充分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水平。当社会教育处于不足缺口时,就意味着大量教育资源配置比例失调和各种资源的浪费,教育教学秩序和管理混乱,教育质量滑坡或下降,形成教育危机现象。当社会教育处于过剩缺口时,就意味着财政承受压力大,兴趣欲望充裕活跃,教育质量提高,腐败现象增多增大。“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5)。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3)
(2)胡锦焘.在中国共产党第18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报告.(r).第7章.第1部分.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7-30(14) .
(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a).第18章.第56款.
(5)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