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对初中生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技术的再认识

【作者】 王兴虎

【机构】 甘肃省嘉峪关市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关于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技术方面的教材、资料很多,很多技术的阐述非常的全面,方法、手段也非常的实用,但有一些技术环节大家的认识、看法却不经相同。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教学,我对各个技术环节也逐渐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下面就我的理解、看法和大家做一个交流与探讨
  一、对原地头上掷实心球各技术环节的再认识
  1.持球方法。
  两手五指自然分开,两大拇指成“八字”,以拇指的第一、二关节托住球的下部,两手其余四指的第一、二、三关节均匀包在实心球后部的两侧,指间相互距离以不超过1厘米为宜,指间距过大会造成力量的分解,两食指接触,保持球的稳定,掌心空出,便于手指发力,将球拨出。
  2.预备姿势。
  站立姿势:两脚前后站立,前脚全脚掌着地,后脚前脚掌着地,距前脚约一脚的距离,左右脚间距约10厘米,重心落在前脚上。
  持球准备姿势:预备姿势里有一个最容易被忽略的技术细节,就是持球准备姿势,在教学中,我根据两臂持球后球的位置,将持球准备姿势分为两种:
  ①体前持球。对于腰腹力量较好、投掷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的同学,可以采用从体前持球准备投掷的姿势,这种姿势引球的幅度大,使最后用力环节获得的动能较大,投得更远。但对生长发育处在最迅猛阶段的初中生及初学者不建议采用,由于这种方法是将实心球从体前快速引到头后上方,然后通过制动来获得向前的反作用力,快速引球的过程中,两公斤的实心球会对身体产生较大的向后冲击力,会使身体难以保持平衡,会造成最后用力环节的脱节、变形、发力不充分等。
  ②额头前上方持球。对于腰腹力量较弱的初中生及初学者,则可以采用将球举在额头前上方持球准备投掷的方式,这种方式相对引球的距离较短,球对身体产生向后的冲击力小,容易保持身体的平衡,使最后用力环节能更连贯、到位。通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初中教学采用这种方法,学生最后用力更连贯,整个技术更容易被掌握,成绩也会更好。但值得注意的是把球举到额头前上方的时间不要过长,避免举球使肩臂产生疲劳。
  3.预摆及“反弓”技术
  预摆动作的主要任务是摆脱身体与球的静止状态,提高掷球的初速度。其技术要点是:额头前上方持球站稳后,全身自然放松、调整呼吸,开始预摆动作,球向后摆时顶膝、送髋、挺胸、两臂以肩关节为轴向后拉伸、目视前方,向前则相应回收,速度、幅度不宜过大,身体重心在摆动中保持前后合理移动。要注意动作节奏与呼吸节奏相吻合,举球后摆时吸气,回摆时呼气,前后预摆1—2次(预摆不宜超过3次,避免力量消耗和影响信心)。最后用力前的一次预摆引球,要加大摆动幅度和速度,屈膝后使腿、腰、胸、头、臂连线像“弓”一样,为最后用力积蓄足够大的力量。
  形成“反弓”需要注意:①两脚前后距离以一脚为宜,前脚脚跟着地,后脚全脚掌着地,身体重心大部分落在后腿上,向前顶膝,为蹬地积蓄力量。研究证明:当膝关节处于l35°时,下肢蹬地力量较大,获得加速度也大。②充分送髋、挺胸、两臂以肩关节为轴向后拉伸,两肘关节分的不宜太开,抬头、目视斜前方,肩关节处在髋关节的后上方,形成了下肢在前上肢在后的超越动作。③肘关节微屈、充分拉开肩角,形成“满弓”。特别注意:由于将球引到头后曲臂,会使肩、臂感觉比较轻松,所以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容易肘关节弯曲过大,这样会使投掷力臂缩短,造成投掷以肘关节为发力中心,容易使发力向下,使背弓作用大打折扣。完全直臂也不可取,容易造成最后用力动作僵硬,大臂发不上力,影响甩臂、拨球。因此,形成“反弓”后两臂应该是微屈臂,使肩、背、两臂储存的大量弹性势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4.最后用力
  最后用力是整个掷实心球教学过程的核心部分,技术动作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实心球的投掷效果。技术要点:当身体形成“满弓”后,迅速蹬地→伸膝→收腹→震肩→挥臂→拨球,身体重心由后向前脚转移,发力的顺序是从下至上,快速传导。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醒,也可用自我暗示的方法,提醒学生发力的顺序。
  实心球出手角度一般在33°~37°度时最为理想。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容易出现往下方投掷的错误,教师应注意提醒学生出手时抬头、挺胸、充分展体向斜上方投出,或在练习时设定一定高度的标志物,让学生必须投过标志物的上方,球出手后形成一定的弧线落地。   
  5.维持身体平衡
  实心球球出手后,我们通常采用两腿交换并降低身体重心来减缓向前冲力,以维持身体平衡,防止犯规。
  二、总结
  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注意的环节很多,任何一个环节的不足都可能严重影响投掷的质量。在平常的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脑海里建立正确的技术“影像”,也就是把它的发力原理“想明白了”,练习中才能使各环节技术变得更清晰、更准确,有助于投掷技术的不断完善。其次,要让我们的学生练习中和老师、同伴多交流、把自己练习中的体会说出来,勤思考、多总结、敢于探索、敢于发现,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对动作适当调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投掷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成绩。最后,作为教师的我们和学生、同行也要多交流、多总结,反复揣摩、试验,改进教学、技术,不断完善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技术,保证传授给学生最科学、最合理的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