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作者】 于海善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乔官镇大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它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巧妙设计课堂提问,恰当运用课堂提问,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全面提升学生数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都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数学老师,必须下力气研究课堂提问的艺术,努力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课堂提问设计要注意提问的目的性和导向性
  注重课堂提问设计,一是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目标明确,有针对性;二是要有导向性,引导学生的思考、研究的方向。课堂提问的内容应当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的、教学的重难点而进行。所提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每一次提问都应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设计问题之前,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目的是什么,使每个问题都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使提问为教学目的服务。通过这一问题要解决什么,达到什么,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还是引导他们获得新的知识,教师必须心中有数。
  二、课堂提问要研究提问的时机和火候
  主要是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问的课堂时机;二是提问后的等候时间。
  提问的课堂时机:一是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候;二是学生研究目标不明、思维受阻的时候;三是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提问的针对性,避免提问的随意性。随意问会产生两种不良的情况,如果问得过深,脱离学生的实际,学生即使努力也不能解答,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白白浪费时间,而且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问得过浅,学生无须思考就能回答,这样就可能导致学生对数学的误解,认为无须努力就能学好数学。问得过深或者问得过浅,都是无效提问,不足取。
  提问后的等候时机:在提问后教师应注意停顿一会儿,停顿的时间根据具体的问题而定,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现实中存在一种错误做法: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立即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作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立即降低难度,甚至叫其他的同学来“帮忙”,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这样必然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的期待和学生的实际是存在很大差距的,教师要有信心,更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探索。教师急于求成,盲目以教代答,或者降低问题难度,影响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优化提问技巧,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教师要想方设法,优化提问技巧,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益。作为课堂气氛创设和保持的主导者,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努力做到:
  1、提问要注意趣味性
  根据儿童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向学生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最佳策略,便是激发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课堂上所讲的教材里既包含一定“份额”的已知的东西,又包含一定“份额”的新的东西,才能唤起建立在思维本质上面的稳定的兴趣。教师要把握教学目标,依据教材,构思既有知识情趣,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如教学“圆的认识”,可以设问“你们见过的自行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新奇问题的思考、讨论,学生思维逐步接近圆的本质,思维状态积极兴奋。
  2、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
  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1)你想把圆形转化成什么图形?(2)转化后的图形和圆形有什么关系?(3)怎么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通过问题的引导,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圆的的面积的推导方法,又培养了数学思想。
  3、尊重学生的提问权
  学生是一个个有着丰富而细腻的思想的人,每一堂课中他们都会产生一些想法或疑惑。由于学生自制力较弱,这些想法或疑惑一经产生,便急欲一吐为快,否则即会形成一个个思维干扰。学生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人,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热情地为他们创造吐露思想的机会。对于学生的质疑,要在态度上给予鼓励,方法上加以指导,让学生在教师亲切、赞赏的言行中产生强烈的思维意向,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四、提问要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提问活动是全体学生同教师的信息交流,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答问的机会。课堂提问,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强烈竞争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转而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选择恰当的提问对象,有助于培养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对优等生提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理解性的、发散性的、综合性的问题,激励其钻研;中等生则以一般性问题,助其掌握、巩固知识、提高学趣,培养良好的思维情绪;而后进生宜问一些浅显的,如简单判断性、叙述性的,比较直观的问题,并设法创造条件启发其思考,使其在成功中勃发思维的激情。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认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