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作者】 普 赤

【机构】 西藏日喀则地区萨迦县第一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俗话说,“心灵手巧”“十指连心”,这说明了手和大脑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我们认为“儿童的智慧在于他的手指上”,所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有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手的活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智力活动)是大脑的机能。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创造能力的强弱都取决于其大脑的机能是否成熟与发达。让幼儿多动手就能促进大脑很大一块区域的发展,当幼儿双手活动时,指头上的神经细胞会随时将信息传到大脑,因而加强幼儿手的活动是开发大脑潜在机能,培养创造性的重要环节。
  第二、手的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我们曾经教过一位名叫华华的小朋友,他本来具有很好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只是他不善于表达自己,没办法用语言流畅地表现他的创造力,给人一种愚笨的印象。针对华华这样的表现,我们训练他用自己的巧手来表达他的思维与想象,让他动手做一些手工,这样就可以避免其言语能力差带来的缺陷,他的创造力可以充分的发挥,从而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赏识,并能不断的发展。
  第三、手的活动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敢想敢干的大无畏精神和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从小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不仅让幼儿获得表现自己的创造力的机会,还可以使他对自己的聪明才智产生足够的信心,养成他敢说敢干的精神和坚持到底的顽强意志,这些幼儿今后的发展将有深远的影响。实验证明,聪明的孩子与其从小酷爱手工活动不无关系,曾荣获19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尼尔斯玻尔,他在科学研究中的表现出的敢思、敢说、敢干精神和自信、顽强的态度与他在童年所受的家庭训练以及他从小热爱手工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需要提供各种结构材料,让幼儿玩结构游戏。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结构材料供幼儿游戏,如硬纸板、卡纸剪出各种几何图形的小块块,让幼儿做拼图游戏。帮助幼儿从事手工制作,进行折纸、剪纸、穿珠子等手工制作,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满足好动的心理需要,实现他们的某些创造性设想,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方法很多。这时老师和家长在这方面还要注意:
  1、热情鼓励。不但让孩子玩,并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制玩具,不仅组装玩具,还要拆卸玩具。破坏是儿童的天性。
  2、积极参与。在家时家长尽量多与孩子一起游戏,且不断变换花样。
  3、气氛很重要。不要轻易破坏游戏气氛,当孩子把玩具弄坏或是被玩具弄伤时,不要马上责怪孩子。
  (1)游戏中让幼儿学会放松,特别是在小棒夹豆的游戏中,幼儿手指容易紧张疲劳,所以要适当穿插一些活动手指的小游戏,减轻他的疲劳感,这符合幼儿园保教结合的原则。
  (2)在活动中要加强言语指导,发观问题并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方法。如有的孩子为了得第一,拿筷子不是夹,而是用筷子托着豆子,放入容器,想投机取巧。
  (3)在活动中要及时给孩子以鼓励支持,对其创造性的发现及时表扬,培养孩子自信心,增强成功感,这样会增强幼儿活动的兴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幼儿能力会提高更快。
  (4)幼儿能力不一,对个别幼儿要因材施教,给予及时帮助,保证每个幼儿的动手能力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5)要考虑活动的安全性,这在往返跑夹豆子的过程中表现得很突出。如果放杯子的桌子距离太近,孩子在往返跑中就容易相互撞着,由于幼儿手里拿着筷子,孩子们争先恐后,为得第一跑得又猛,所以让小朋友注意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让孩子在游戏中,多动手、多动脑,使脑筋更敏锐,同时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