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顺势而为 柳暗花明

【作者】 贾祖全

【机构】 湖北省通山县镇南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担任班主任以来,我一直以人为本,对学生倾注满腔热爱。因为教育理论和生活现实告诉我: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能源,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炬。因而我对学生似慈母,生怕他们有任何闪失,总以为用爱浇灌就能使他们健康成长。然而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在湄港中学担任初二班主任工作。当时班里有个学生叫沈昌建,各门功课比较平衡,但性格有点张扬,仗着个子比较大,总是惹是生非。如若受人欺负,更不会善罢甘休。我曾多次找他谈心,鼓励他踏实做人、勤奋学习,争取考上重点高中。但他口里应承,转身却我行我素。
  有一次,隔壁班里一位同学不知怎么惹恼了他,双方动上了手。晚自习时,我找他做工作,指出他的错误,帮他分析原因。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可他仍面露不平之色。熄灯查寝时,我特意悄悄去看他的反应。谁知却听到他在破口大骂:“去他妈的,老子今天有理,人没打着人,还被老贾抓去批评这半天,气死人了!”一听这话,我当时肺都气炸了。但敲开了门后,我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冷静地带他去我的寝室。
  一路上,我考虑着如何教育他。他呢,可能也意识到自己的不对,耷拉着脑袋,也许心里在等待我的“暴风骤雨”——毕竟骂老师不比骂同学。一进房门,我平静地招呼他坐下。他没想到会受如此优待,显得诚惶诚恐,不肯落座。我轻轻地拍拍他肩头,让他坐下。我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叫你来吗”他嗫嚅几次,终于小声说:“我不该骂你。”我说:“除了这以外,你还有什么不对?”他说:“没有了。”看来他还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又苦口婆心地开导了他一番,可他仍然坚称自己有理。看看时间较晚,只好让他先回去休息。躺在床上,我感慨万千:对这样的学生,我从不打骂,难道我还不够爱他吗?批评、鼓励、引导、说服,各种方法用尽,都不奏效。难道是我原来的理念有误?想了半天,也找不到良策。
  第二天一早,我走出房门,就看到对面我班教室门口立着一个彪形大汉,我以为是家长找学生,也没太在意。不一会就看到沈昌建走出了教室,那大汉劈头就给他了两巴掌,嘴里不知夹杂着什么脏话。我急忙跑下楼去,那大汉见有老师来,拔腿就跑了。
  我跑到教室门口,见沈昌建还呆呆地站在那里,手捂着脸在流泪,眼神里满是恐惧。我把他带进办公室,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那人是昨天与他打架的同学的哥哥,是个黑道人物。我趁机引导:“打架有什么好处没?你要不要叫家长来去找那个人论理?”他连声说:“不用,不用。”我继续开导他:“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你以为自己个子大,能打赢别人。可是你今天打赢了别人,明天就会遭到别人的报复,最终受伤害的只能是你自己和父母。你如果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别人,就会化干戈为玉帛。你现在的心思只有放在学习上,将来走出农村,才对得起父母。”他连连点头。此后,他痛改前非,发奋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一中。
  现在想来,是那两记耳光,让沈昌建同学产生了敬畏之心,懂得了做错事是要负责任的,从而改过自新。高尔基说过“社会是一所最好的大学”,看来此言非虚。学生在家庭和学校所接受的教育比较封闭,无法接受社会的检验。如果让他在生活中碰壁,认识到生活是残酷的,他才可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看来,爱学生只是一个前提,从来就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有的学生,特别是那些个性较强、生性固执而又自以为是的学生,如果我们教师只爱他们,只给他们讲道理,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无论你怎么爱他、怎么付出,他总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只有让他自己去碰壁,哪怕是受点皮肉之苦,这样他自己有了深刻的教训,产生了自己的情感体验,才生敬畏之心,才能迷途知返。俗话不是说“不撞南墙不回头”吗?
  爱的教育不是万能的,有时体验教育更为有效。当我们对孩子的教育陷入山重水复之境时,不妨换个思路,顺其自然,让他自己去吃堑长智,或许能有柳暗花明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