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复习
【作者】 郑永新
【机构】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格林镇兴隆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一个学习阶段结束后,尤其是期末阶段甚至是小学毕业阶段的复习,都是整个教学活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文化的背景下,本文笔者探究了小学数学复习的几点策略。
一、把握知识体系。
学生要全面把握知识,内化完整的知识体系,总复习必须要全面系统,要作出全面反馈。复习中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照着书本编排重讲知识或每课练,免得学生吃一遍冷饭,枯燥无味,消沉厌烦,费时费力效果又低。教师应该有效合理地系统学生的基础知识,内化知识结构,增强学生亲自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探讨、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且能进行灵活运用。笫一阶段的复习应该重基础、全面反馈、再提高、再发现。
小学数学期末总复习是学生完成数与代数、量与计量、几何知识、统计等知识后进行的,前后知识情况间隔达四个月,在复习前对学生掌握知识状况进行全面了解,首先应进行全面测试。即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针对于每一部分知识中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选择六、七个中等难度的题目进行测试,要求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的完成。教师通过批改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着手编写复习课教学计划,重点理清基本概念、基础计算、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方面的知识结构网络,再指导学生理清自身掌握情况,作一个小结。针对于学生全面试探反馈出来的问题,着手重点解决每一个部分知识中典型的综合的试题,理清每部分知识的解题思路。
二、设计精要内容。
由于复习课具有知识点多、覆盖面广等特点,因此教师必须抓住教材,围绕知识重点和难点,巧妙运用典型错例分析,对易混、易错的概念、法则及解题方法进行比较、辨析,消除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理解知识的本质,夯实基础。复习课的起点不同于新授课,为了真实摸清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每复习一节内容前应设计几道有针对性的测试题。同时,在例题的选编方面,力求将知识纵向系统梳理,串点成线;横向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使零散的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实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标。此外,在练习设计方面,要做到一道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三、突出学生主体。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一环,绝不是对原有知识简单重复、机械照搬。复习时,教师除了认真钻研教材、明确目的、制定计划、有的放矢外,更重要的还有一个复习方法的问题,复习的方法要灵活创新、结合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小学数学复习时,教师要查漏补缺,引导学生整理所学知识,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形成技能,温故知新。根据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的安排复习内容,还可引导学生自己制定复习计划,自己选择复习内容和方法。
四、激发学习兴趣。
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新鲜有趣”,又不像别的课那样有章可循。复习时,要重复已学的内容,有的学生会觉得单调、枯燥无味,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教师应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复习的认识,让他们主动进行复习;另一方面,要以“新”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教材中的复习题,使之切合学生实际,适应教学的需要。使学生对复习的内容由感而发,由趣而学,在积极思考与交流合作中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
五、抓住复习重点。
复习时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回忆知识,不搞老师讲学生只能听的被动学习方法。对各部分知识复习时要让学生先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等,并且熟记数量关系、法则、公式、计量单位的进率。小学所学数学知识中,计算和应用题是复习重点,突破这两个重点,坚持每日进行计算的练习,提高速度和准确率。其中简算是重点中的一个重点,必须通过多接触多练,提高技能。应用题要归类复习,数量关系是基础,结合线段图、分析法等帮助解答,并进行专项训练。几何知识和应用题是复习的难点,几何知识注重公式的熟练和运用。
六、进行因材施教。
所谓学生实际就是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掌握学生的求知心理特点。既要研究学生群体,又要研究学生个体。尤其要对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因材施教。例如,在六年级的数学总复习时,毕业班学生已经初步理解并掌握了小学阶段的所有数学知识和技能,此时复习的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对小学所有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重在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在各类数学问题的解决中能够综合运用。
七、进行合作复习。
复习课的主题是知识的再现,是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的过程。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方法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合作复习,在互相交流讨论中唤起对知识的再现。合作要有一定的意义,不然它就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教师要注意“质”的问题。第一,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有合作的必要。第二,教师在组织学生汇报时,一定不要草草了事。第三,发散合作一定要贯穿自主探究学习,以人为本。第四,在小组合作时,教师应深入小组中,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心声。
八、进行灵活训练。
复习中配以灵活多变的训练,能达到巩固知识、理解规律、强化记忆、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首先在训练的内容上要活。要选择内容新颖、规律隐藏、思路灵活的习题训练,创造新的思维意境。其次,在训练层次上要活。采取巩固训练、模仿训练、变式训练和综合训练等灵活方式。再次在训练形式上要活。加强“一题多变”的训练。尽可能覆盖知识点、网络知识线、扩大知识面,增强应变能力。加强“一题多解”的训练,寻找多种解题途径,择其精要解题方法,逐步提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九、重视教学反馈。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检测、评价与反馈。教育心理学十分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认为通过教学评价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学习方法。复习完成时,可选取数量适当的题目进行当堂检测。
一、把握知识体系。
学生要全面把握知识,内化完整的知识体系,总复习必须要全面系统,要作出全面反馈。复习中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照着书本编排重讲知识或每课练,免得学生吃一遍冷饭,枯燥无味,消沉厌烦,费时费力效果又低。教师应该有效合理地系统学生的基础知识,内化知识结构,增强学生亲自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探讨、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且能进行灵活运用。笫一阶段的复习应该重基础、全面反馈、再提高、再发现。
小学数学期末总复习是学生完成数与代数、量与计量、几何知识、统计等知识后进行的,前后知识情况间隔达四个月,在复习前对学生掌握知识状况进行全面了解,首先应进行全面测试。即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针对于每一部分知识中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选择六、七个中等难度的题目进行测试,要求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的完成。教师通过批改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着手编写复习课教学计划,重点理清基本概念、基础计算、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方面的知识结构网络,再指导学生理清自身掌握情况,作一个小结。针对于学生全面试探反馈出来的问题,着手重点解决每一个部分知识中典型的综合的试题,理清每部分知识的解题思路。
二、设计精要内容。
由于复习课具有知识点多、覆盖面广等特点,因此教师必须抓住教材,围绕知识重点和难点,巧妙运用典型错例分析,对易混、易错的概念、法则及解题方法进行比较、辨析,消除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理解知识的本质,夯实基础。复习课的起点不同于新授课,为了真实摸清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每复习一节内容前应设计几道有针对性的测试题。同时,在例题的选编方面,力求将知识纵向系统梳理,串点成线;横向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使零散的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实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标。此外,在练习设计方面,要做到一道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三、突出学生主体。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一环,绝不是对原有知识简单重复、机械照搬。复习时,教师除了认真钻研教材、明确目的、制定计划、有的放矢外,更重要的还有一个复习方法的问题,复习的方法要灵活创新、结合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小学数学复习时,教师要查漏补缺,引导学生整理所学知识,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形成技能,温故知新。根据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的安排复习内容,还可引导学生自己制定复习计划,自己选择复习内容和方法。
四、激发学习兴趣。
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新鲜有趣”,又不像别的课那样有章可循。复习时,要重复已学的内容,有的学生会觉得单调、枯燥无味,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教师应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复习的认识,让他们主动进行复习;另一方面,要以“新”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教材中的复习题,使之切合学生实际,适应教学的需要。使学生对复习的内容由感而发,由趣而学,在积极思考与交流合作中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
五、抓住复习重点。
复习时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回忆知识,不搞老师讲学生只能听的被动学习方法。对各部分知识复习时要让学生先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等,并且熟记数量关系、法则、公式、计量单位的进率。小学所学数学知识中,计算和应用题是复习重点,突破这两个重点,坚持每日进行计算的练习,提高速度和准确率。其中简算是重点中的一个重点,必须通过多接触多练,提高技能。应用题要归类复习,数量关系是基础,结合线段图、分析法等帮助解答,并进行专项训练。几何知识和应用题是复习的难点,几何知识注重公式的熟练和运用。
六、进行因材施教。
所谓学生实际就是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掌握学生的求知心理特点。既要研究学生群体,又要研究学生个体。尤其要对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因材施教。例如,在六年级的数学总复习时,毕业班学生已经初步理解并掌握了小学阶段的所有数学知识和技能,此时复习的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对小学所有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重在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在各类数学问题的解决中能够综合运用。
七、进行合作复习。
复习课的主题是知识的再现,是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的过程。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方法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合作复习,在互相交流讨论中唤起对知识的再现。合作要有一定的意义,不然它就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教师要注意“质”的问题。第一,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有合作的必要。第二,教师在组织学生汇报时,一定不要草草了事。第三,发散合作一定要贯穿自主探究学习,以人为本。第四,在小组合作时,教师应深入小组中,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心声。
八、进行灵活训练。
复习中配以灵活多变的训练,能达到巩固知识、理解规律、强化记忆、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首先在训练的内容上要活。要选择内容新颖、规律隐藏、思路灵活的习题训练,创造新的思维意境。其次,在训练层次上要活。采取巩固训练、模仿训练、变式训练和综合训练等灵活方式。再次在训练形式上要活。加强“一题多变”的训练。尽可能覆盖知识点、网络知识线、扩大知识面,增强应变能力。加强“一题多解”的训练,寻找多种解题途径,择其精要解题方法,逐步提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九、重视教学反馈。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检测、评价与反馈。教育心理学十分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认为通过教学评价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学习方法。复习完成时,可选取数量适当的题目进行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