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谈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自信心培养
【作者】 蒲廷富
【机构】 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龙坑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自信心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条件,它在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已被社会所接受,并且自信心作为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情绪调节。可以说,自信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是获得成功的关键。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从多方面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把数学教得“有趣”。我在开始的第一节课,首先让学生知道数学将学些什么,学了数学有什么用,只要第一步开头开得好,就会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精神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心理环境,树立了要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做实验的做实验,比如说:学习‘体积’概念时;能进行游戏的做游戏,比如:比较数的大小时,我模仿‘幸运52’的‘猜价格’进行了‘猜数字’的游戏,等等;同学们在快乐中获得兴趣,增强自信心。
二、融洽师生关系。
小学生其实摘掉学生这个头衔都还只是单纯可爱的孩子,他们正处于最需要爱的时候,不谙世事的他们对人对社会的理解从课堂开始,对人对社会的判断力也在课堂中形成,同样的这个时期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幼小人生观价值观也才刚刚萌芽,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尽量要做到平等地给予每位学生同样的爱。心理学研究证明,给予学生以真诚的关爱,学生就会情绪高涨、思维敏捷、信心增加、乐于交往。教师一定要做到与学生交流时和颜悦色,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他们的个人尊严,切忌用恶语中伤学生,切忌对学生表现出失望或者无奈的太多。特别是一些学困生,教师应该理解、宽容、和鼓励他们,使他们同样能感受到老师的爱抚和尊重,使他们相信个人的价值,坚信我一样能行。如此而来,学生不仅自信心提高,学习进步,同时幼小的他们中也习得了与人为善,关爱他人的品德,这对于小孩的成长是极为有益的。
三、进行成功体验。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对学生教育的成功不必非要由失败来铺垫,它应该是不断地由体验成功走向新的成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不断创设成功的机会,通过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
当然,我们也不回避失败后的失败,当学生失败了,首先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寻找失败后的成功之处,重新确立适合学生的目标,从头再来,让他们相信暂时的挫折不会阻挡成功的脚步,相信自己,永不放弃。
四、精心设计练习。
大量单一的练习只会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呆板的知识,根本不利学生的发展,但不进行练习,学习的知识又得不到巩固与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练习的设计要在“精”字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自信与创新能力。
五、进行因材施教。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教育不仅要培养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大发明家,还要培养千千万万高素质的社会劳动者。我们要承认学生在认识、理解和各种能力所表现的差异水平。并根据差异水平实施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和竞争的机会,都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获得成功的体验。一般说优秀生多是屡获成功者,他们都具有比较足的自信心。所以对优秀生要善于维护和保护他们原有的自信心,并不断为他们创设新的起点,使他们取得新的成功,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如,适当安排些提高题、综合题让优秀生选做;而学困生多是屡遭失败者,他们几乎都缺乏自信心。因此,对于学困生,应加倍的呵护,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条件,争取成功,树立自信心。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使优秀生有充分“施展才智”的空间,学困生从中可以得到启发。提问时,简单问题让学困生回答,难度大的先让优秀生说,再让学困生模仿说。作业或单元测验允许学困生订正后再给予评价。
六、开展激励评价。
数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新课程标准要求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这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由老师来一肩承担,造成了评价模式的单一性。在《8的乘法口诀》中,我们在这方面作了有效的尝试;学生评价学生,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从同学的角度发现自己的成长.在小组编口诀时,我发现一个学生在做“4只螃蟹几条腿时,是这样做的:列式8×4,四八三十四条腿。”这时我没有急于作出评价,问旁边的学生:“你觉得他的回答怎样?”“老师,他的式子对了8×4,但计算结果错了。应该是在8×3的基础上多了一个8,用三八二十四加8等于32。”学生的回答太妙了,我不仅为他鼓起了掌.在买东西的活动中,有个学生付错了钱,我问:“你觉得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如何?”这个学生低垂着头说:“很不好,糟透了。”我再让他的同桌评价一下,“他虽说付错了钱,但他是第一个冲上讲台参加活动的,他真大胆!”这时,付错了钱的学生用怀疑的眼神望着我,我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又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
开展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不仅能从教学模式上打破单一的评价模式,更关键的是还能发掘老师所忽略的细小环节和微弱的闪光点,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自信心。
走进新课程,研究新课标,培养素质全面的现代人,是当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研究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上几点,仅仅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经验和体会,旨在抛砖引玉。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把数学教得“有趣”。我在开始的第一节课,首先让学生知道数学将学些什么,学了数学有什么用,只要第一步开头开得好,就会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精神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心理环境,树立了要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做实验的做实验,比如说:学习‘体积’概念时;能进行游戏的做游戏,比如:比较数的大小时,我模仿‘幸运52’的‘猜价格’进行了‘猜数字’的游戏,等等;同学们在快乐中获得兴趣,增强自信心。
二、融洽师生关系。
小学生其实摘掉学生这个头衔都还只是单纯可爱的孩子,他们正处于最需要爱的时候,不谙世事的他们对人对社会的理解从课堂开始,对人对社会的判断力也在课堂中形成,同样的这个时期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幼小人生观价值观也才刚刚萌芽,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尽量要做到平等地给予每位学生同样的爱。心理学研究证明,给予学生以真诚的关爱,学生就会情绪高涨、思维敏捷、信心增加、乐于交往。教师一定要做到与学生交流时和颜悦色,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他们的个人尊严,切忌用恶语中伤学生,切忌对学生表现出失望或者无奈的太多。特别是一些学困生,教师应该理解、宽容、和鼓励他们,使他们同样能感受到老师的爱抚和尊重,使他们相信个人的价值,坚信我一样能行。如此而来,学生不仅自信心提高,学习进步,同时幼小的他们中也习得了与人为善,关爱他人的品德,这对于小孩的成长是极为有益的。
三、进行成功体验。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对学生教育的成功不必非要由失败来铺垫,它应该是不断地由体验成功走向新的成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不断创设成功的机会,通过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
当然,我们也不回避失败后的失败,当学生失败了,首先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寻找失败后的成功之处,重新确立适合学生的目标,从头再来,让他们相信暂时的挫折不会阻挡成功的脚步,相信自己,永不放弃。
四、精心设计练习。
大量单一的练习只会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呆板的知识,根本不利学生的发展,但不进行练习,学习的知识又得不到巩固与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练习的设计要在“精”字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自信与创新能力。
五、进行因材施教。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教育不仅要培养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大发明家,还要培养千千万万高素质的社会劳动者。我们要承认学生在认识、理解和各种能力所表现的差异水平。并根据差异水平实施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和竞争的机会,都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获得成功的体验。一般说优秀生多是屡获成功者,他们都具有比较足的自信心。所以对优秀生要善于维护和保护他们原有的自信心,并不断为他们创设新的起点,使他们取得新的成功,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如,适当安排些提高题、综合题让优秀生选做;而学困生多是屡遭失败者,他们几乎都缺乏自信心。因此,对于学困生,应加倍的呵护,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条件,争取成功,树立自信心。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使优秀生有充分“施展才智”的空间,学困生从中可以得到启发。提问时,简单问题让学困生回答,难度大的先让优秀生说,再让学困生模仿说。作业或单元测验允许学困生订正后再给予评价。
六、开展激励评价。
数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新课程标准要求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这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由老师来一肩承担,造成了评价模式的单一性。在《8的乘法口诀》中,我们在这方面作了有效的尝试;学生评价学生,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从同学的角度发现自己的成长.在小组编口诀时,我发现一个学生在做“4只螃蟹几条腿时,是这样做的:列式8×4,四八三十四条腿。”这时我没有急于作出评价,问旁边的学生:“你觉得他的回答怎样?”“老师,他的式子对了8×4,但计算结果错了。应该是在8×3的基础上多了一个8,用三八二十四加8等于32。”学生的回答太妙了,我不仅为他鼓起了掌.在买东西的活动中,有个学生付错了钱,我问:“你觉得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如何?”这个学生低垂着头说:“很不好,糟透了。”我再让他的同桌评价一下,“他虽说付错了钱,但他是第一个冲上讲台参加活动的,他真大胆!”这时,付错了钱的学生用怀疑的眼神望着我,我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又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
开展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不仅能从教学模式上打破单一的评价模式,更关键的是还能发掘老师所忽略的细小环节和微弱的闪光点,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自信心。
走进新课程,研究新课标,培养素质全面的现代人,是当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研究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上几点,仅仅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经验和体会,旨在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