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网络探究学习法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作者】 王 娜

【机构】 山东省临沂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网络探究学习法其主要方法是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引导,以一定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目前全球已有很多教师依据这种方法建立了自己的网络探究学习法课程网页,并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开展了实践。网络探究学习法, 其主要栏目有:课题背景(情境模块)、研究任务(任务模块)、相关资源(资源模块)、活动过程(过程模块)、成果评价(评价模块)和活动总结(总结模块)。
  关键词:网络探究学习法 研究性学习
  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基础教育的改革已经从考试改革、课程改革、教材改革,发展到开始发动教学的模式改革。以“研究性学习”为标志,从传统的继承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新的课程教学与学习的基本要素。
  网络探究学习法其主要方法是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引导,以一定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目前全球已有很多教师依据这种方法建立了自己的网络探究学习法课程网页,并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开展了实践。我国不少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也在积极倡导,许多学校也正在努力尝试网络探究学习法应用。网络探究学习法在使用中往往被设计成网页(Web)形式的六大模块,如(图1):(1)情境模块:对背景和信息活动步骤作一个介绍,以激发学生的兴趣;(2)任务模块:任务是真实的、可行的和有吸引力的;(3)资源模块:提供完成任务可能需要的信息,网络探究学习法本身要提供一些资源,作为上网查找资源的定位点。这些信息包括网络文件,专家的电子信箱或实时会议,网上可查找的数据库,书籍和其它实物文件。由于对要查找的资料已经有了一个定位,可以避免学习者在网上漫无目的地瞎闯。(4)过程模块:对学习者完成任务的过程有一个预设的描述。这个过程要分成几个相互区别的阶段;(5)评价模块:每一项网络探究学习法都需要有一套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标准必须是公正的、清晰的和一致的,并且适合特定的任务。(6)总结模块:教师和学生都要对探究过程有一个总结,让学习者知道自己学了什么,并鼓励他们将这种方法用于别的领域。显而易见,网络探究学习法做为一种教与学过程中的工具,也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而且运用网络探究学习法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①这个意义我想比学习内容本身的意义更加重大。
  按照网络探究学习法探究模式,我首先制作了一个网络探究学习法,其主要栏目有:课题背景(情境模块)、研究任务(任务模块)、相关资源(资源模块)、活动过程(过程模块)、成果评价(评价模块)和活动总结(总结模块)。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来看,本课题应属于“抛锚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要求把学习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
  在网络探究学习法中,课题背景的提出,目的就是创设情境以便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是什么;并通过各种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大胆假设、一则有意义的新闻,一道没有答案的数学题等等,只要是可以引出学生将要进行探究的问题,都可以是创设的情境。创设情境让学生选题后,接着以任务驱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所谓“任务”,简单说就是需要通过某种活动完成的某件事,在研究性学习中,“任务”具有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几个特点:
  1.整体性:任务要把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与比它们更大的任务情境联系起来,完成这个任务不只需要一个知识点或一点技能,而是需要将若干相关的知识技能组合起来。建构主义主张给学生一些完整的任务,为了解决这一任务,学生要自己去分析需要哪些知识、方法,需要先完成什么,再完成什么。任务太琐碎,学生就难以有探索的空间;
  2.层次性:一个主题的学习开始于一个完整任务,教师要明确提出任务要求,可以提供一些样例,比如编一份小杂志。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大任务做分析,引出若干子任务,比如要制作一个网页,就需要文字录入、图片插入、动画制作、音视频剪辑,页面整体策划等,从而找到适当的子任务水平,作为学习的基本环节。而各个子任务的完成都指向大任务,这样可以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分层推进,最终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网络探究学习法采用了网页模块的形式,只是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优势,但绝不排斥信息来源的各种渠道,这一点在运用网络探究学习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研究性学习突出地表现为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四种角色:信息海洋的导航者、情境观察的指导者、协作学习问题的设计者和协作学习过程的辅导者。
  参考文献:
  [1] 尹燕萍.计算机教学应注重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J]. 教育科学. 1999(02)
  [2] 孙斌,宋晓梅.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运行机制的建立[J]. 沈阳大学学报. 1995(02)
  [3] 王青,杨炳恒,魏振刚.浅谈计算机教学在教育创新中的作用[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3(02)
  [4] 冯继民.微观经济学课程的计算机教学程序[J]. 管理科学文摘. 1995(08)
  [5] 张淑玮,张京生,李天生,夏艳杰.运用多媒体投影电视进行计算机教学初探[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1998(03)
  [6] 王德忠.关于包装专业加强计算机教学的几点体会[J]. 包装工程. 2003(04)
  [7] 朱翔鸥.超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8(06)
  [8] 关双城.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计算机教学的新模式[J].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