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学生的兴趣品质在体育教学中的呈现

【作者】 马富峰

【机构】 山东寿光二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爱好,无疑也应是体育的研究课题。在当今的教学模式中只有教师全面发展,学生才能全面发展;只有教师在某方面掌握了特殊的体育技能技巧,学生才会在某方面有所专长。这是一种教、学相长,教、学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兴趣 体育 教育引导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很大程度上受兴趣品质的制约。为此探讨学生兴趣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改革其教学方法是致关重要的举措。所谓兴趣品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兴趣的差异性表现,一般可概述为四个方面: 
  第一,从倾向方面:人的任何兴趣都是针对一定的事物而发生的。至于针对什么事物而发生,却因人而异。就拿体育教学来说吧。体育专业的学生对体育产生的兴趣,多数来自本人对体育运动的爱好;而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们也对体育很感兴趣,但他们的兴趣出发点不同:有的是为了健身,有的是为了娱乐,也有的是对某项体育专业颇有特长情况。虽说大多数体育专业的学生爱好体育,愿终生从事体育事业,可是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接受体育教育有别,再加上客观条件的影响,其兴趣的倾向性也不完全一样。例如,一个身材高大,从小就受父母在篮球方面的熏陶,他自然在篮球方面有着特殊兴趣;一个终年生活在海滨,或从小就在游泳馆里长大的学生,必然对游泳偏爱。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大脑皮质的不同部分在不同的刺激作用的影响下,形成各种性质不同的暂时神经联系,因此,不同的人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就会把自己的有关心理活动优先地指向而集中于各种不同的事物,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兴趣。
  第二,兴趣的广泛方面:每个人所具有的兴趣并不一定只限于一种,同一个人很可能具有多种不同的兴趣。不过,不同的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广博性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例如,有的学生喜爱田径,但也十分爱好游泳和球类,甚至对体育美学、体育运动生理及体育哲学等交叉学科也努力的学习与探讨;而有的学生只对某一项体育专业感兴趣,对其它专业或学科概不问津。应该说,前者是对体育专业兴趣广博的人,后者则是对体育专业兴趣偏狭的人。兴趣广博的学生就会表现得生气勃勃,而兴趣偏狭的学生则表现得死气沉沉。不同的学生所以会在兴趣的广博性方面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其主要原因在于自幼所受的教育不同,生活实践的范围不同。有的学生接触的客观事物多种多样,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丰富,他们的大脑皮质在多种多样的刺激下,形成多种多样的暂时神经联系,所以才会对各种不同的事物均持有一定的积极态度。反之亦然。正因为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广博性有所不同是来自他们对社会生活实践的参与程度,所以,我们要努力使学生扩大自己的生活实践范围,扩展知识面,积极地促进多种多样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从心理学上认识,一个学生所以具有博而不专的兴趣,多半是其大脑的暂时神经联系经常处于散漫状态,而缺乏高度的组织性和系统性的缘故;可是,博而又专的学生,其大脑的神经联系则已经建立高度的组织性和系统性,或者说,在大脑的多种神经联系中,有一支主动性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支配着其它各种派生性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使它们共同从属于主干,从而使其广博性更加持久,专业性更加突出。
  第三,兴趣的永久性方面:人们对各种事物所发生的兴趣,既可能是持久不变的,也可能是变易无常的。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或某项体育专业的兴趣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往往有些学生对于体育的教学活动缺乏稳定的兴趣,然而有些学生选择了体育专业或参加了体育锻炼活动,并对其有着相当稳定的兴趣,因为他们比较牢靠地对体育专业或各项体育运动优先发生注意的暂时性倾向,能积极地将这种暂时神经联系较巩固地确立在大脑的相关部位,并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精细的和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于是,体育教学或体育活动等相关事物的刺激作用就会不断地扩充、分化或加强他的这一系列暂时神经联系系统。这就是学生较深入、持久的对体育教学或体育活动会在主观上愈来愈发生兴趣的原因。
  第四,兴趣的效果性方面:人的任何兴趣并不一定仅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优先地发生注意的倾向,而且还可能是推动一个人积极地去认识或处理某种事物的一种内在动力。这里说的推动作用,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特殊追求和爱好,并已形成明显的效果反应。就以体育教学来说,上田径课时,学生不仅积极完成教师的规定动作练习,而且还能主动的了解田径运动史,课后反复查阅运动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现代田径运动训练的科学方法及程序,以求不断扩充既得的知识和彻底地掌握这门课程。可见,兴趣的效果性是主要地制约于一个人对于有关事物所感到的自觉需要,以及他在意志锻炼方面所达到的实际水平。不过,人们的兴趣是否是有这种动力作用,以及这种动力作用究竟能产生多大效果,这将是因人而异的。若要真正地激发起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效果性反应,就必须加大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
  总之,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兴趣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努力。兴趣是促使人们努力去做好一件事情的内在动力。在体育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仔细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及其兴趣爱好,就能使学生这一课堂主体能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从而促进教学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马启伟.浅谈怎样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兴趣,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5.2.   
  [2]刘志毅.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