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高年级学生儿童社交焦虑与主观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

【作者】 徐桂梅 王 丹

【机构】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目的 探讨山东省某小学在校学生社交焦虑与主观生活质量状况。方法 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与儿少主观生活质量手册(ISLQ),对山东省某实验小学596名在校高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该小学高年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普遍高于中国常模。无生源地、年级差异,有性别差异。不同性别学生在社交回避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随着主观生活质量的提高,儿童社交焦虑水平有所下降。其中,生活环境维度具有显著相关。结论 该小学高年级学生焦虑水平较高。应对不同性别学生采用不同教育方法;在心理干预中,重点考虑生活环境、家庭生活的影响;关注学生同伴交往情况;提高自我认识。
  关键词:儿童社交焦虑 主观生活质量
  社交焦虑是少年儿童经常体验到的情绪状态, 也是少年儿童高发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之一[1] 。近年来,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分析主要包括两个主要成份: 情感成份为个体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的情绪体验, 认知成份为个体按自己独特的标准对客观生活状况总体的认知评价。研究主观生活质量,有利于增进人们对心理健康的理解, 同时也为探讨心理障碍的机制及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成人生活质量问题受到心理学研究者的普遍关注, 而对儿童主观生活质量的报道较少[2]。本研究以山东省某小学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社交焦虑状况,分析与主观生活质量的关系,重点探讨认知水平对焦虑的影响,为学校更好的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山东省某实验小学4-5年级的学生,四年级273人,五年级323人,共计596人,回收有效问卷596份。其中男生326人,女生270人。城市522人,农村74人。平均年龄11岁。
  1.2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由专业人员组织,统一指导语。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包含两个因子,即害怕否定评价和社交回避及苦恼,获得总分及两个因子分。另外,还采用程灶火等编制的儿少主观生活质量( ISLQ)[3],量表内容包括3个水平(总体、成份和维度),8个维度(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生活环境、自我认识、抑郁体验、焦虑体验、躯体情感),2个成份(认知、情感)。获得总体水平、认知水平、情感水平三个分数。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双人双份录入,核对无误后转换成Excel文件,应用SPSS18.0进行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
  2、结果
  2.1小学生儿童社交焦虑的整体状况
  表1 小学生儿童社交焦虑的整体状况分析

 

 

  2.2不同性别的儿童社交焦虑分析
  表2不同性别小学生儿童社交焦虑的状况分析

 

 

* P<0.05 
不同性别的学生,在第二因子(社交回避及苦恼)上,存在显著差异。
  2.3不同生源地的、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在社交焦虑水平上无显著差异。
  2.4不同生源、不同性别、年级的小学生在主观生活质量上,没有显著差异。
  2.5研究显示,儿童社交焦虑水平与主观生活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值为0.006(<0.01),相关系数为-0.113。随着主观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儿童社交焦虑水平下降。
  2.6儿童社交焦虑与认知水平之间的关系
  表3 儿童社交焦虑与主观生活质量认知水平维度的相关性

 

* P<0.05   **P<0.01
  3 讨论
  3.1该小学高年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稍高于中国常模,女生存在更多的情绪问题。本次调查显示,该学校高年级学生的焦虑水平(4.98±3.33)与中国常模(3.48±3.47)之间不具有显著差异,但是高于中国常模。这说明,儿童的社交焦虑问题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儿童的焦虑情绪会影响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严重的情绪障碍会阻碍儿童的正常发育与成长。关注儿童的社交焦虑,应该从多种角度分析,对不同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
  在本研究中发现,女生的情绪问题多于男生。女生在第二因子即社交回避及苦恼上,表现出更多的心理问题。这可能与女生的人格特征有关,也与女生较男生更早的进入青春期有一定的联系。现代的教育模式中,忽视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性别差异,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另外,本研究没有发现城市与农村,不同生源地学生之间的社交焦虑的差异,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与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中,农村学生较少有一定关系。
  3.2儿童社交焦虑与主观生活质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主要受到家庭生活、同伴交往、生活环境、自我认识等认知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该小学高年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与主观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13,P值为0.006(<0.01)。说明,随着主观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儿童社交焦虑水平下降。这与其他研究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家庭成员(下转第56页)(上接第16页)间关系越融洽,家庭氛围越和谐,孩子越愿意在家庭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更愿意与家长进行情感的互动与沟通。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会更加的放松。即使遇到情绪焦虑等心理问题,也能够及时调节与缓解。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和谐与支持性的同伴关系对儿童的情感、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以及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成绩越好,主观生活质量越好, 这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需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会受到家长及老师的表扬, 同学的羡慕, 心里会有一种满足和自豪感, 情绪会相对稳定, 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
  另外,从理论上说,学校生活是小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环境、老师教育方式、同学之间互相的影响以及学业压力等均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育,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但是,本研究中发现,学校生活对儿童社交焦虑的影响并不显著。焦虑情绪与生活环境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的社会交往进一步扩大,与同学、朋友有关的社会性情感逐渐占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开放的教育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在今后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应该更加重视对高年级小学生社交生活的正确引导,重视除校园以外的外部社会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更多的关注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树立。从生态环境学的角度,全面看待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妍,吕培瑶, 刘志强, 等.小学生社交焦虑和孤独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955-956.
  [2]、周长城, 蔡静诚.生活质量问题生活质量主观指标的发展及其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 2004,7(5):582-587. [3]、程灶火, 高北凌. 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手册[M].湖南:湖南医科大学医学心理研究中心,1999: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