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议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 于春梅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宽城镇中心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了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转变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增强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势在必行,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品味、体验文学作品,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应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呢?本人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有几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阅读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段话强调了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为我们指明了阅读教学改革的方向。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第一,有目的地安排于阅读教学之前。教师指导学生课前收集关于课文时代背景的课外阅读材料,使之服务于阅读教学,即把阅读教学的课前预习与课外阅读挂起钩来,这样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能量。第二,有目的地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教师指导学生在课中阅读与所学课文内容有密切联系的课外阅读材料,使之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与指导,从而解决阅读教学中的难点,疏通学生阅读中遇到的疑难,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即把阅读教学的课中教学指导与课外阅读指导结合起来。同时,采用多种阅读方法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如低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爱表现,就可以采用分角色读、表演读、比赛读的形式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学生读不到位时教师还可以范读,多变的朗读形式可以激活学生的读书欲望,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多读课文,才有可能真正理解课文的内涵。第三,有目的地延伸与阅读教学之外。教师指导学生课后运用阅读课上所学到的知识、能力及读书方法去举一反三,独立读懂课外阅读教材,即把阅读教学后的学法运用体现在课外阅读中去,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用教”的教学目的。
其次从阅读的内容展开联想。
阅读文章,首先要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还要能联系实际,从所读的文章展开联想。阅读的时候,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展开联想,还要能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的人和事,阅读的时候,既读进去,又想开去,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工夫。
什么是联想呢?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它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注意,有两个要素:1、“有一定的联系”;2、“别的事物”。例如人们一提到蓝天,就往往想到白云;一提到秋天,就往往想到累累的果实,人们为什么会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呢?因为它们在时空上往往相伴出现,于是我们就不由自主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了。再比如说,我们往往把小朋友比喻成祖国的花朵,为什么会想到祖国的花朵,而不会想到棉花、荷叶、南瓜呢?因为花朵是那么鲜艳、那么嫩绿、那么充满生机,惹人喜爱,和小朋友一样。还有一想到解放前中国人民的屈辱,就想到中国人民的扬眉吐气。由此看来,了解和运用联想并不神秘,只要我们通过学习不断地加深认识,敢于实践,就能逐步掌握好这种方法。
第三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见解。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发展语文能力的需要。
所谓阅读要有独立的见解,指的是在读书过程中,学习的结论不是老师直接给的,也不是拘于教科书中的现成答案,而是经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出来的,是个体对阅读材料的独立的认识和见解。阅读教学中同一篇文章,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不同的,也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要做到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应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阅读有自己的见解,说明阅读有了一定的收获,讨论的时候,大家把自己的见解说一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阅读得收获就更大了。如《凡卡》这篇文章从思想内涵上看,深刻地批判了当时贫富不均的黑暗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穷苦孩子的无比同情,这些内容学生很难理解。如凡卡不幸的学徒生活当然会激起我们对他命运的同情,但是从九岁的凡卡没法打听怎样寄信,并同给爷爷写信,以其改变自己的生活。从凡卡在信中诉说学徒生活的痛苦时,还不忘告诉爷爷自己感兴趣的新鲜事这些描写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凡卡那小小的身体所蕴涵的顽强生命力和意志力。这样的艺术信息,对学生显得十分珍贵,教师此时应启发学生感悟,说出自己的感受,升华文学作品的价值,而不应该唯一的解读,强迫学生接受。这样和学生互相沟通,不但会从文学作品中发现并获得许多思想方面的艺术信息,而且学生阅读水平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还要不断充电,不断反思,具备创新意识,努力挖掘阅读教学的创新点,让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也让它成为我们语文老师提升自我的主战场。
首先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阅读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段话强调了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为我们指明了阅读教学改革的方向。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第一,有目的地安排于阅读教学之前。教师指导学生课前收集关于课文时代背景的课外阅读材料,使之服务于阅读教学,即把阅读教学的课前预习与课外阅读挂起钩来,这样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能量。第二,有目的地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教师指导学生在课中阅读与所学课文内容有密切联系的课外阅读材料,使之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与指导,从而解决阅读教学中的难点,疏通学生阅读中遇到的疑难,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即把阅读教学的课中教学指导与课外阅读指导结合起来。同时,采用多种阅读方法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如低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爱表现,就可以采用分角色读、表演读、比赛读的形式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学生读不到位时教师还可以范读,多变的朗读形式可以激活学生的读书欲望,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多读课文,才有可能真正理解课文的内涵。第三,有目的地延伸与阅读教学之外。教师指导学生课后运用阅读课上所学到的知识、能力及读书方法去举一反三,独立读懂课外阅读教材,即把阅读教学后的学法运用体现在课外阅读中去,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用教”的教学目的。
其次从阅读的内容展开联想。
阅读文章,首先要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还要能联系实际,从所读的文章展开联想。阅读的时候,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展开联想,还要能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的人和事,阅读的时候,既读进去,又想开去,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工夫。
什么是联想呢?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它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注意,有两个要素:1、“有一定的联系”;2、“别的事物”。例如人们一提到蓝天,就往往想到白云;一提到秋天,就往往想到累累的果实,人们为什么会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呢?因为它们在时空上往往相伴出现,于是我们就不由自主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了。再比如说,我们往往把小朋友比喻成祖国的花朵,为什么会想到祖国的花朵,而不会想到棉花、荷叶、南瓜呢?因为花朵是那么鲜艳、那么嫩绿、那么充满生机,惹人喜爱,和小朋友一样。还有一想到解放前中国人民的屈辱,就想到中国人民的扬眉吐气。由此看来,了解和运用联想并不神秘,只要我们通过学习不断地加深认识,敢于实践,就能逐步掌握好这种方法。
第三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见解。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发展语文能力的需要。
所谓阅读要有独立的见解,指的是在读书过程中,学习的结论不是老师直接给的,也不是拘于教科书中的现成答案,而是经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出来的,是个体对阅读材料的独立的认识和见解。阅读教学中同一篇文章,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不同的,也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要做到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应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阅读有自己的见解,说明阅读有了一定的收获,讨论的时候,大家把自己的见解说一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阅读得收获就更大了。如《凡卡》这篇文章从思想内涵上看,深刻地批判了当时贫富不均的黑暗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穷苦孩子的无比同情,这些内容学生很难理解。如凡卡不幸的学徒生活当然会激起我们对他命运的同情,但是从九岁的凡卡没法打听怎样寄信,并同给爷爷写信,以其改变自己的生活。从凡卡在信中诉说学徒生活的痛苦时,还不忘告诉爷爷自己感兴趣的新鲜事这些描写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凡卡那小小的身体所蕴涵的顽强生命力和意志力。这样的艺术信息,对学生显得十分珍贵,教师此时应启发学生感悟,说出自己的感受,升华文学作品的价值,而不应该唯一的解读,强迫学生接受。这样和学生互相沟通,不但会从文学作品中发现并获得许多思想方面的艺术信息,而且学生阅读水平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还要不断充电,不断反思,具备创新意识,努力挖掘阅读教学的创新点,让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也让它成为我们语文老师提升自我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