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谈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

【作者】 秦兰成

【机构】 山东省昌乐一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应该从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上深深反思,找出应对之策。课程改革的宗旨——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教学。
  一、探索“时政”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平时教学实践过程中,我积极探索以“时政”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于是,在思想政治课课堂上,我从学生关心的时事材料入手,结合时政热点讲授课本的枯燥知识。例如,在讲到课本货币政策时,我用央行最近的政策变化吸引学生眼球:5月12日,人民银行刘士余副行长主持召开住房金融服务专题座谈会,研究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改进住房金融服务有关工作。并对进一步改善住房金融服务工作提出以下要求:一是合理配置信贷资源,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贷款需求。二是科学合理定价,综合考虑财务可持续、风险管理等因素,合理确定首套房贷款利率水平。三是提高服务效率,及时审批和发放符合条件的个人住房贷款。在多媒体展示后,我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材料还体现了哪些经济学道理。学生情绪高涨,积极探讨,小组讨论热烈。
  又如讲授“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道理,我把经济基础比喻为脚,上层建筑比喻成鞋,有多大脚穿多大鞋。用脚和鞋的关系说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就把这一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取喻贴切,比泛泛地谈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效果要好得多。
  二、创设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创设情境教学;或者巧设疑问,从而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可以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去克服一切困难,采用有效方法的手段,激发了学生兴趣,进而改变了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的状况,学生爱学了,课堂活跃了,师生融洽了,成绩也会提高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加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如讲到税收时,有一道题:店家说如果不开发票,就可以便宜点,你该怎么办?”我安排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后到台前表演。这种合作学习让学生明确了发票是消费者的购物凭证,也是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真正的发挥和培养。
  作为一名政治老师应积极主动地搜集各类与政治理论有关的信息,并积极主动地运用于教学上去。政治的内容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容易看懂,但是比较抽象。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自己运用相应的知识分析现实现象。如在讲授商品的属性时,首先要分清楚的是哪些是商品、哪些是物品和劳动产品。进一步明确商品、物品、劳动产品的范围,所以我们必须结合实际,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
  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满堂灌,只管自己讲,不管学生愿意不愿意听,不管学生理解不理解,不管学生有没有兴趣,往往事倍功半。
  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索“主体、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教学不仅是老师的知识讲解,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我们学校的课程改革,我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知探究课:复习上节所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目标(这两部分综合不能超过4分钟)→展示预习成果,完善新知(学生交流展示——学生点评补充——教师针对其中的重点和易错易混点适时点拨与强调——学生纠错。约10分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对课内探究案独立思考,动手组织出答案——组内交流完善——组间展示,其他小组点评完善——教师适时深入点拨、说明——展示相对完整答案——学生纠错完善,充分记忆并理解基础知识。约23分钟 )→构建体系,课堂小结,反思整理(约3分钟)→限时检测,反馈矫正(约5分钟)
  试卷讲评课:试题分析,成绩评价(一分为二,以表扬为主,3分钟)→自主纠错,合作交流(可提前下发答案,指导学生自己纠错),展示质疑(学生有针对性地展示共性问题的解题思路,教师通过质疑,进行点拨。通过该环节实现“错题再做、将错题做对”的目标,8分钟)→归类提升,举一反三(立足于共性问题的解决,编写讲评学案,做到知识的归类提升。本循环流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类提升,迁移应用,25分钟)→课堂小结,反思整理(4分钟)→二次过关,反馈训练(5分钟)
  四、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争取最大程度的参与度。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大胆发言,争取最大程度的参与度。讨论的次数一般以2.3次为宜,要注意时间、时机,要贯穿一个“限时”,提高课堂的时效性、效率。环节的处理要深、透、不能简单跑环节。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与点拨的作用。不能光让学生上台讲,教师的点拨作用要凸显。评价不能只有空洞的忽悠鼓励,还得指出不足之处。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能让人觉得整堂课是在作秀。加强课程资源建设。要主动开发、合理使用课程资源。要注重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挖掘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文字、音像、人力、实践活动、信息化等教育教学资源,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合理选择和利用,以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做好积累、合作共享。时事资料、专业期刊,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教学资料、教学经验、试题库等都是很好的素材。
  总之,教无定法,学贵有法。在教育教学中注意总结规律性和普遍性的方法、技巧,同时针对所授内容和学生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教学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