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使语文教学“如鱼得水”
【作者】 罗含红
【机构】 贵州省贵定县旧治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教学设施简陋,教学形式单一,似乎凭着“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便可以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了。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教育形势也随之进入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重大变革的新纪元。近年,我在利用平台进行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电脑多媒体教学给课堂带来的活力,它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手段;现代化
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不仅丰富教学手段,增加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且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人们陈旧的教育观念,使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必然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兴趣。
“多媒体”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是导演,导演出一幕幕场景;是画家,用斑斓的色彩展开生动的画面;是导游,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海洋中漫游……这种全方位展示着语文教师气质的美,是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吸引着学生,给他们一个愉悦的环境,使他们对课堂产生审美情感,从中获得美的陶冶,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处在美的环境中。如:《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写的是南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海底世界》一课写的是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在这两课的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述的美丽、神秘的境界中去,课堂上顿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我关上教室的灯,拉上窗帘,打开电脑,啊!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伴随着优美悦耳的配乐朗诵,学生们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他们随着镜头欣赏了碧波浩淼的大海,丰富的水产,美丽的贝壳,各种各样的海鱼,笨重的海龟,还有树林中的海鸟,他们似乎正在侧耳倾听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多媒体课件已经将学生们带入到了课文所写的真实情境中去了。他们兴致盎然,全神贯注,思维活跃,主动探求,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现代化教学手段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全文作了必要的情绪铺垫。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难点。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突破教学的难点。
如在教古诗《望庐山瀑布》时,为了帮助学生克服感知和理解书面语言带来的困难,我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课文静态的画面动态化,让学生在一种动态情境中感知、理解和领悟语言表达的特点。教学时,我首先用课件显示“红日”、“香炉峰”、“紫烟”和“瀑布”这些视觉形象,再将它们制成动画的效果,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和体会诗中的动词所表达现来的意境:第一句中的“照”和“生”二字描写了红日照射下香炉峰的美丽景色,体现了瀑布的色彩美;第二句中的“挂”字则化动为静,逼真而贴切地描绘瀑布从高而下的整体形象,饱含着比喻的意味和想象的空间,体现了瀑布的静态美;而三、四句诗人尽情地描绘瀑布的动态美,一个“飞”字描写了瀑布的奔腾直下,迅疾异常;诗人由“三千尺”的夸张自然产生“落九天”的想象,一个“落”字则语气舒缓而有力量地写出了瀑布飞珠溅沫,好似银河从天而降!这样引诗入画,使学生在逼真的画面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再引导学生读书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入情入境,完成品词学句,体会意境的思维过程,达到与作者情感共鸣的读书目的,化解了学生知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了学生的情感活动,学生兴趣盎然,以情促思,富教于乐,极大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全面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语感。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是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受能力,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精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的金钥匙。学生的语感能力提高了,就能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低年级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思路不够开阔,语言不够规范,往往词不达意,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他们真切地理解并领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激发敏锐的语感。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很好地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器官来感受描述的情境,去回味语言的无穷魅力。如在《草原的早晨》这一课教学中,我首先播放草原的画面,让学生感受草原的雄壮之美,再让学生听配乐朗读课文,美丽的画面,悠扬的音乐,优美的文字,把学生带入那美丽的草原。在学生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体会草原的美丽后,我接着播放了一段谱写草原的音乐,让学生在舒适悠扬的音乐伴奏下齐声朗读。同学们读得绘声绘色,仿佛置身于一万无垠的大草原,蓝天、白云、美丽的蒙古包,奔跑着的牛羊……一切都是那么令人神往。我静静地站在讲台前,从学生抑扬顿挫的朗读中,丰富多彩的表情中,体会到了他们对课文那真切的感受。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展个性。
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地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老师可充分运用电教媒体,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以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获取知识过程与途径的意识,发展学生个性。
如《雷雨》一课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图像、声音、动画,从表现形式上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与积累,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使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例如,“渐渐,渐渐地雷声小了。”一句中,“渐渐地”一词,学生理解上有难度。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听两组声音:一组雷声由大慢慢变小,一组雷声突然变小。学生马上指出第二组声音不对,可见学生主动领悟到了雨的变化是从小到大慢慢变化的。接着再出示几组图像:花儿逐渐开放的过程,太阳从海面上冉冉升起……学生受到启发,立即举手用“渐渐”说话,不仅说了多媒体展示的画面,还联系生活实际说了很多渐渐变化的事物。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主动感悟词语,积累词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
总之,恰当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实现教懂、教准、教活、教精,使学生达到乐学、善学、勤学、活学,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手段;现代化
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不仅丰富教学手段,增加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且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人们陈旧的教育观念,使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必然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兴趣。
“多媒体”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是导演,导演出一幕幕场景;是画家,用斑斓的色彩展开生动的画面;是导游,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海洋中漫游……这种全方位展示着语文教师气质的美,是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吸引着学生,给他们一个愉悦的环境,使他们对课堂产生审美情感,从中获得美的陶冶,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处在美的环境中。如:《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写的是南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海底世界》一课写的是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在这两课的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述的美丽、神秘的境界中去,课堂上顿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我关上教室的灯,拉上窗帘,打开电脑,啊!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伴随着优美悦耳的配乐朗诵,学生们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他们随着镜头欣赏了碧波浩淼的大海,丰富的水产,美丽的贝壳,各种各样的海鱼,笨重的海龟,还有树林中的海鸟,他们似乎正在侧耳倾听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多媒体课件已经将学生们带入到了课文所写的真实情境中去了。他们兴致盎然,全神贯注,思维活跃,主动探求,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现代化教学手段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全文作了必要的情绪铺垫。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难点。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突破教学的难点。
如在教古诗《望庐山瀑布》时,为了帮助学生克服感知和理解书面语言带来的困难,我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课文静态的画面动态化,让学生在一种动态情境中感知、理解和领悟语言表达的特点。教学时,我首先用课件显示“红日”、“香炉峰”、“紫烟”和“瀑布”这些视觉形象,再将它们制成动画的效果,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和体会诗中的动词所表达现来的意境:第一句中的“照”和“生”二字描写了红日照射下香炉峰的美丽景色,体现了瀑布的色彩美;第二句中的“挂”字则化动为静,逼真而贴切地描绘瀑布从高而下的整体形象,饱含着比喻的意味和想象的空间,体现了瀑布的静态美;而三、四句诗人尽情地描绘瀑布的动态美,一个“飞”字描写了瀑布的奔腾直下,迅疾异常;诗人由“三千尺”的夸张自然产生“落九天”的想象,一个“落”字则语气舒缓而有力量地写出了瀑布飞珠溅沫,好似银河从天而降!这样引诗入画,使学生在逼真的画面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再引导学生读书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入情入境,完成品词学句,体会意境的思维过程,达到与作者情感共鸣的读书目的,化解了学生知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了学生的情感活动,学生兴趣盎然,以情促思,富教于乐,极大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全面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语感。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是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受能力,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精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的金钥匙。学生的语感能力提高了,就能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低年级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思路不够开阔,语言不够规范,往往词不达意,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他们真切地理解并领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激发敏锐的语感。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很好地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器官来感受描述的情境,去回味语言的无穷魅力。如在《草原的早晨》这一课教学中,我首先播放草原的画面,让学生感受草原的雄壮之美,再让学生听配乐朗读课文,美丽的画面,悠扬的音乐,优美的文字,把学生带入那美丽的草原。在学生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体会草原的美丽后,我接着播放了一段谱写草原的音乐,让学生在舒适悠扬的音乐伴奏下齐声朗读。同学们读得绘声绘色,仿佛置身于一万无垠的大草原,蓝天、白云、美丽的蒙古包,奔跑着的牛羊……一切都是那么令人神往。我静静地站在讲台前,从学生抑扬顿挫的朗读中,丰富多彩的表情中,体会到了他们对课文那真切的感受。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展个性。
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地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老师可充分运用电教媒体,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以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获取知识过程与途径的意识,发展学生个性。
如《雷雨》一课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图像、声音、动画,从表现形式上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与积累,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使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例如,“渐渐,渐渐地雷声小了。”一句中,“渐渐地”一词,学生理解上有难度。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听两组声音:一组雷声由大慢慢变小,一组雷声突然变小。学生马上指出第二组声音不对,可见学生主动领悟到了雨的变化是从小到大慢慢变化的。接着再出示几组图像:花儿逐渐开放的过程,太阳从海面上冉冉升起……学生受到启发,立即举手用“渐渐”说话,不仅说了多媒体展示的画面,还联系生活实际说了很多渐渐变化的事物。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主动感悟词语,积累词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
总之,恰当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实现教懂、教准、教活、教精,使学生达到乐学、善学、勤学、活学,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