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语文速背尝试教学
【作者】 张 艳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高店中心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背诵,自古有之,被誉为语文教学的“千古真经” ,是学习语文最实在、最有效的策略。它的存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背诵也是语言和文化储存、积累的好方法,可锻炼学生思维,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促进记忆力发展。学生不仅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终身。可目前,背诵却面临一些挑战,语文课堂上朗朗书声不再多闻,时间多被用于教师的分析、讲解,而且缺少必要、具体的方法指导,评价方式也简单粗暴。无法使学生形成足够丰厚的文学积累,给他们的一生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关键词:速背 鼓励 方法 读写 评价
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学生仅背诵古代优秀诗文就达到160篇。“记诵者,学问之舟也。”北宋大学士苏轼背《汉书》如数家珍;现代作家茅盾背《红楼梦》一字不差;现代文学家巴金把《古文观止》篇篇背熟……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背诵的功夫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巨匠。由此可知,背诵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背诵效率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也有一些粗浅体会,今天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一、启发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生背诵的自信心
指导小学生背诵课文,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克服畏难情绪,树立信心是重要的一环。为了使学生树立背诵课文的信心,我在课堂上给学生讲了几个小故事。故事一:科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一只跳蚤放在一个玻璃杯里,然后在杯口盖上一块玻璃,它第一次没能跳出去,它不甘心失败,又跳了一次,它的头再次重重地碰在玻璃上。这样经过无数次碰壁以后,即使把玻璃拿掉,它也跳不出玻璃杯。跳蚤本来可以跳二至三尺高,但这只跳蚤居然跳不出三寸高的玻璃杯,原因是这只跳蚤由于受过多次挫折,它潜意识里已经认定自己不可能跳出这只玻璃杯,它丧失了再试的勇气。故事二:几百年来,人们认为要在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美国运动员班尼斯特打破了这个世界记录。他是怎么做的呢?他每天早上起床后,便大声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在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我一定能够实现我的梦想!我一定能够成功!这样大喊一百遍,然后他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艰苦的体能训练,终于他用了3分56秒6的成绩打破了一英里中长跑的世界记录。这就是心理暗示,促使他们坚定了自己的信心。要相信自己,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一定也能做到。这两个小故事告诉了我们:在背诵课文上,我们不能学习跳蚤,不能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在自己的潜意识里丧失勇气,放弃自己进步的目标。
二、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
背诵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背诵,教师传授一些背诵方法是必须的。可以是单纯的方法讲授课,也可以在新授课或拓展练习课中逐步渗透一些。下面将列举一些方法,以供参考。
1、理解记忆
这里所说的理解,并不是指教师对文本作大面积的分析。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教师的范读,情境的创设,相似文本的比较,重难点的点拨等形式,都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调动多种感观帮助记忆
心理学研究表明,识记活动如果有多种感觉器官同时参与,效果要优于单一器官的运用。根据这一道理,背诵时朗读要比默读的效果好。在诵读过程中,除目视外还有口诵、心惟。如果加上手写,就有视觉、听觉、运动觉多种感觉通道在大脑皮层留下较多的同一意义痕迹,从而加深记忆的效果。
3、帮助学生寻找和建立记忆的“支撑点”
“儿童在背诵的过程中,最初记忆形态表现为原始的、直接的‘自然记忆’;以后随着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发展,转变为利用某些‘媒介’的‘文化性记忆’。这种‘媒介’即是记忆的‘支撑点’,”它们一般是每一段话中的中心句、句段中的重点词等。先记住这些“支撑点”,然后再扩展成一个句子或一段话,记忆的效果会更佳。
4、整体法和部分法结合
整体法是把一篇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每一遍都是整篇诵读,直到会背为止。部分法则是把它分成几个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依次背诵,各部分都会背了,再把整篇连起来背诵。一般说,较短的课文宜用整体法,较长的课文可用部分法。此外,还可以采用整体法和部分法相结合的形式,这种方法称为“综合法”。即开始时,整篇诵读几遍,在诵读中找出文中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并按照一定关系将课文分为若干部分,接着一部分一部分地诵读记忆,最后再把整篇诵读数遍。背诵那些长且难,又有意义联系的材料,综合法最能显示出它的优势。
三、坚持背诵与读写结合,与运用结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记忆表象具有模糊、片断、不稳定性的特点。背诵主要是一种记忆活动。要提高背诵效率,必须掌握记忆的特点,有时一篇文章马上能背诵下来,但过一段时间便会很容易遗忘,要想记住就要再背诵。对背诵了的诗文用笔写下来,这样更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果。
四、科学地进行评价
背诵是一种练习,孰练了,才能“信口拈来”。然而,初次识记并不会保持时间太久,因为遗忘是必然的。因此,真正的记忆必须同遗忘作斗争。心理学上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进程是先快后慢。若要记忆地牢,尽早对已识记的材料进行巩固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可以根据这一规律适时地引导学生对已记忆的文本进行巩固。在学生初次识记之后,教师可以利用第二天的早读课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两天之后,作为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默写;学习完本单元后,教师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集体默写要求背诵的篇目。经过这样三次复习、巩固,学生不仅能轻松、牢固地背诵,而且也可以避免一些错别字的出现,可谓事半功倍。
总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要让他们个人的潜能在对诗文的背诵中得到发挥,这就需要每一位老师在学生对诗文的背诵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激发学生“人人背诵”的欲望,给予学生在背诵时“人人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的“黄金时代”。让学生大量的背诵好文章是大有益处的,久而久之就会通过对诗文的背诵达到量的积累,对知识的积累,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关键词:速背 鼓励 方法 读写 评价
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学生仅背诵古代优秀诗文就达到160篇。“记诵者,学问之舟也。”北宋大学士苏轼背《汉书》如数家珍;现代作家茅盾背《红楼梦》一字不差;现代文学家巴金把《古文观止》篇篇背熟……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背诵的功夫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巨匠。由此可知,背诵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背诵效率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也有一些粗浅体会,今天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一、启发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生背诵的自信心
指导小学生背诵课文,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克服畏难情绪,树立信心是重要的一环。为了使学生树立背诵课文的信心,我在课堂上给学生讲了几个小故事。故事一:科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一只跳蚤放在一个玻璃杯里,然后在杯口盖上一块玻璃,它第一次没能跳出去,它不甘心失败,又跳了一次,它的头再次重重地碰在玻璃上。这样经过无数次碰壁以后,即使把玻璃拿掉,它也跳不出玻璃杯。跳蚤本来可以跳二至三尺高,但这只跳蚤居然跳不出三寸高的玻璃杯,原因是这只跳蚤由于受过多次挫折,它潜意识里已经认定自己不可能跳出这只玻璃杯,它丧失了再试的勇气。故事二:几百年来,人们认为要在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美国运动员班尼斯特打破了这个世界记录。他是怎么做的呢?他每天早上起床后,便大声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在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我一定能够实现我的梦想!我一定能够成功!这样大喊一百遍,然后他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艰苦的体能训练,终于他用了3分56秒6的成绩打破了一英里中长跑的世界记录。这就是心理暗示,促使他们坚定了自己的信心。要相信自己,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一定也能做到。这两个小故事告诉了我们:在背诵课文上,我们不能学习跳蚤,不能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在自己的潜意识里丧失勇气,放弃自己进步的目标。
二、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
背诵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背诵,教师传授一些背诵方法是必须的。可以是单纯的方法讲授课,也可以在新授课或拓展练习课中逐步渗透一些。下面将列举一些方法,以供参考。
1、理解记忆
这里所说的理解,并不是指教师对文本作大面积的分析。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教师的范读,情境的创设,相似文本的比较,重难点的点拨等形式,都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调动多种感观帮助记忆
心理学研究表明,识记活动如果有多种感觉器官同时参与,效果要优于单一器官的运用。根据这一道理,背诵时朗读要比默读的效果好。在诵读过程中,除目视外还有口诵、心惟。如果加上手写,就有视觉、听觉、运动觉多种感觉通道在大脑皮层留下较多的同一意义痕迹,从而加深记忆的效果。
3、帮助学生寻找和建立记忆的“支撑点”
“儿童在背诵的过程中,最初记忆形态表现为原始的、直接的‘自然记忆’;以后随着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发展,转变为利用某些‘媒介’的‘文化性记忆’。这种‘媒介’即是记忆的‘支撑点’,”它们一般是每一段话中的中心句、句段中的重点词等。先记住这些“支撑点”,然后再扩展成一个句子或一段话,记忆的效果会更佳。
4、整体法和部分法结合
整体法是把一篇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每一遍都是整篇诵读,直到会背为止。部分法则是把它分成几个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依次背诵,各部分都会背了,再把整篇连起来背诵。一般说,较短的课文宜用整体法,较长的课文可用部分法。此外,还可以采用整体法和部分法相结合的形式,这种方法称为“综合法”。即开始时,整篇诵读几遍,在诵读中找出文中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并按照一定关系将课文分为若干部分,接着一部分一部分地诵读记忆,最后再把整篇诵读数遍。背诵那些长且难,又有意义联系的材料,综合法最能显示出它的优势。
三、坚持背诵与读写结合,与运用结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记忆表象具有模糊、片断、不稳定性的特点。背诵主要是一种记忆活动。要提高背诵效率,必须掌握记忆的特点,有时一篇文章马上能背诵下来,但过一段时间便会很容易遗忘,要想记住就要再背诵。对背诵了的诗文用笔写下来,这样更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果。
四、科学地进行评价
背诵是一种练习,孰练了,才能“信口拈来”。然而,初次识记并不会保持时间太久,因为遗忘是必然的。因此,真正的记忆必须同遗忘作斗争。心理学上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进程是先快后慢。若要记忆地牢,尽早对已识记的材料进行巩固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可以根据这一规律适时地引导学生对已记忆的文本进行巩固。在学生初次识记之后,教师可以利用第二天的早读课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两天之后,作为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默写;学习完本单元后,教师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集体默写要求背诵的篇目。经过这样三次复习、巩固,学生不仅能轻松、牢固地背诵,而且也可以避免一些错别字的出现,可谓事半功倍。
总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要让他们个人的潜能在对诗文的背诵中得到发挥,这就需要每一位老师在学生对诗文的背诵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激发学生“人人背诵”的欲望,给予学生在背诵时“人人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的“黄金时代”。让学生大量的背诵好文章是大有益处的,久而久之就会通过对诗文的背诵达到量的积累,对知识的积累,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