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
【作者】 张 蕊
【机构】 四川省江油市中坝职业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中职语文教学陷入困境,其原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意识淡薄。笔者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作为突破口,从教师对纲领性文件的研读,自己教学《演讲会》的角度来初步探索中职语文实践活动教学。
关键词: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似乎越来越陷入一种困境:学生厌学,教师难教。面对这一种情况,语文教师不免尴尬、无奈。笔者根据自己几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探究其原因是:中职语文教学模式陈旧,跟不上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者对中职语文教学目标定位也不确切,让学生们感觉到和九年义务教育的普通教育没有区别。因此,不能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近期,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下发有关职业教育的一系列纲领性的文件。例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于2009年教育部颁布《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随后,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按照大纲的要求编写出了新教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了蓝本。由此可见,中职教育的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作为语文教师,要想融入这场教学改革中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仅仅拿着新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研究新教材,联系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走出困境。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从它入手,作为教育教学的突破口,教师会很快更新教学观念,学生会增加学习兴趣,以至于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语文的应用能力。笔者将以语文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材中的演讲会窥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一、教师要认真研读《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为大纲),领会其实质,深挖教材,指导学生,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基础。
《大纲》中的课程性质与任务指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的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从此处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就必须体现职业特色,不能与普通教育混为一谈。况且,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增强动手能力。在课程教学目标中又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然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可见,就业、创业才是中职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教学目标。中职语文教学只有围绕就业和创业开展,才不会迷失方向。如果我们的教师还是一味的强调学科本位的教学,无疑就把各科的知识割裂开来,就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当他们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就无所适从。
二、以教材中的《演讲会》为例,窥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众多的专家、学者不仅对重视活动课程的设置,而且对活动课程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研究,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一门有计划、有组织的面向全体学生,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及即时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学生自主选择,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直接体验整个过程为主要习得方式,以促进情感、行为、认知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以重过程为主终端,结果为辅的评价方式的课程。
为此,必须要进行彻底地教学改革。我就选取教材中的《演讲会》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尝试:
(一)、目标设计
1、通过收集学校的资料,全面认识学校的过去和现在,增加热爱校园之情;
2、利用图书室、网络、报刊杂志等手段收集有关教师的信息,再结合自己身边教师的事,说出自己的感受;
3、撰写演讲稿,经过多次修改,逐渐掌握演讲稿的写法;
4、在班上人人都要上讲台演讲,克服心理障碍,体会演讲的语言特色;
5、在全班的范围内,实行民主测评,推选出4位同学参加学校演讲比赛,使其体验竞争意识,体会成就感。
(二)、内容设计
1、活动指导教师:杨开评
2、活动时间:2010年5月4日----5月23日
3、活动班级:2009级电子技术与应用班全体学生(30名)
4、活动的组织形式:个人、小组、集体活动相结合
5、活动过程
⑴、赛前筹备与宣传阶段
①班内制定演讲实施方案。
②组织召开班委会,布置活动实施计划,分工明确。
③开展前期宣传活动。
将全班分为6个小组(5人/组),负责张贴演讲海报,办黑板报,校园广播站,橱窗,悬挂主题条幅,校园网站的宣传。
④举行一次班级宣传成果座谈会,交流宣传经验。
⑵演讲活动的实施阶段
①教师对演讲内容及要求的说明。
②宣读比赛评分标准。
③个人演讲稿的撰写。
④学生互相修改演讲稿。
⑤教师修改演讲稿。
⑥班级举行演讲比赛
本班每位同学都要参与,教师在每位同学的演讲后作针对性的点评。采取六位小组的组长和教师评分的方式,最后取平均分选出4为选手参加学校比赛。
6、分步骤的对4位选手进行指导,教师和学生提出整改的意见,步步落实。
(三)活动收获
1、同学们之间得到了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在增强友谊的同时,又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2、消除了农村学生上台演讲的心理障碍,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了演讲稿的写法,并知道文章是(下转第31页)(上接第36页)在不断的修改中出佳作的,分享了同学们的劳动成果;
4、树立了尊敬教师,热爱校园的意识。
三、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建议
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学科课程。这样的教学关于应经在基础文化教师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如果再以原来文章篇目着手改革的话,教师会自然而然的搬出原来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仅仅从备课的这一细小的教学环节来说,他们会参照教学参考书,不知不觉的回到学科体系中去,加大了教学改革的难度。从综合实践入手,目前的教学参考书没有提供蓝本,教师们会对此方面教学理论进行学习。在理论的指引下,结合身边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生动鲜活的教学环境。
2、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结实的基础。
学科课程是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的教学模式,是有明显的封闭性。如今的中职生,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开发系统的现代社会。他们的身边有信息快捷,容量大的网络、电视、手机等现代工具。教材从编写到成形则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信息和技术落后,对学生们的吸引力不大,难以激起他们的兴趣。只有多倾听学生们的心声,根据他们的心理倾向,适度的引导,确定大家实践的主题。教师放手让学生们大胆去做,在做中学,做中去感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体验。教师在活动中加以引导,从而增强学习情趣,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3、开展综合语文实践活动,注重地方特色,加强教学反思。
语文中实践活动是一种教学新模式。目前,还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体现,开发挖掘的空间大。在选题时,多注意身边的教学资源,每个学期重点抓一二个活动就够了,没有必要铺天盖地的去做,还得注意活动后的反思。只有做到深层次的思考,才能指导下一阶段的活动,质量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
[3]《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4]张仁贤主编.《感悟素质教育·聚焦行四大难题》(卷三).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1
[5]赵大鹏.《语文》(基础模块)·下册.语文出版社.2009.11
关键词: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似乎越来越陷入一种困境:学生厌学,教师难教。面对这一种情况,语文教师不免尴尬、无奈。笔者根据自己几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探究其原因是:中职语文教学模式陈旧,跟不上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者对中职语文教学目标定位也不确切,让学生们感觉到和九年义务教育的普通教育没有区别。因此,不能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近期,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下发有关职业教育的一系列纲领性的文件。例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于2009年教育部颁布《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随后,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按照大纲的要求编写出了新教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了蓝本。由此可见,中职教育的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作为语文教师,要想融入这场教学改革中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仅仅拿着新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研究新教材,联系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走出困境。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从它入手,作为教育教学的突破口,教师会很快更新教学观念,学生会增加学习兴趣,以至于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语文的应用能力。笔者将以语文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材中的演讲会窥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一、教师要认真研读《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为大纲),领会其实质,深挖教材,指导学生,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基础。
《大纲》中的课程性质与任务指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的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从此处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就必须体现职业特色,不能与普通教育混为一谈。况且,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增强动手能力。在课程教学目标中又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然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可见,就业、创业才是中职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教学目标。中职语文教学只有围绕就业和创业开展,才不会迷失方向。如果我们的教师还是一味的强调学科本位的教学,无疑就把各科的知识割裂开来,就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当他们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就无所适从。
二、以教材中的《演讲会》为例,窥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众多的专家、学者不仅对重视活动课程的设置,而且对活动课程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研究,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一门有计划、有组织的面向全体学生,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及即时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学生自主选择,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直接体验整个过程为主要习得方式,以促进情感、行为、认知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以重过程为主终端,结果为辅的评价方式的课程。
为此,必须要进行彻底地教学改革。我就选取教材中的《演讲会》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尝试:
(一)、目标设计
1、通过收集学校的资料,全面认识学校的过去和现在,增加热爱校园之情;
2、利用图书室、网络、报刊杂志等手段收集有关教师的信息,再结合自己身边教师的事,说出自己的感受;
3、撰写演讲稿,经过多次修改,逐渐掌握演讲稿的写法;
4、在班上人人都要上讲台演讲,克服心理障碍,体会演讲的语言特色;
5、在全班的范围内,实行民主测评,推选出4位同学参加学校演讲比赛,使其体验竞争意识,体会成就感。
(二)、内容设计
1、活动指导教师:杨开评
2、活动时间:2010年5月4日----5月23日
3、活动班级:2009级电子技术与应用班全体学生(30名)
4、活动的组织形式:个人、小组、集体活动相结合
5、活动过程
⑴、赛前筹备与宣传阶段
①班内制定演讲实施方案。
②组织召开班委会,布置活动实施计划,分工明确。
③开展前期宣传活动。
将全班分为6个小组(5人/组),负责张贴演讲海报,办黑板报,校园广播站,橱窗,悬挂主题条幅,校园网站的宣传。
④举行一次班级宣传成果座谈会,交流宣传经验。
⑵演讲活动的实施阶段
①教师对演讲内容及要求的说明。
②宣读比赛评分标准。
③个人演讲稿的撰写。
④学生互相修改演讲稿。
⑤教师修改演讲稿。
⑥班级举行演讲比赛
本班每位同学都要参与,教师在每位同学的演讲后作针对性的点评。采取六位小组的组长和教师评分的方式,最后取平均分选出4为选手参加学校比赛。
6、分步骤的对4位选手进行指导,教师和学生提出整改的意见,步步落实。
(三)活动收获
1、同学们之间得到了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在增强友谊的同时,又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2、消除了农村学生上台演讲的心理障碍,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了演讲稿的写法,并知道文章是(下转第31页)(上接第36页)在不断的修改中出佳作的,分享了同学们的劳动成果;
4、树立了尊敬教师,热爱校园的意识。
三、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建议
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学科课程。这样的教学关于应经在基础文化教师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如果再以原来文章篇目着手改革的话,教师会自然而然的搬出原来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仅仅从备课的这一细小的教学环节来说,他们会参照教学参考书,不知不觉的回到学科体系中去,加大了教学改革的难度。从综合实践入手,目前的教学参考书没有提供蓝本,教师们会对此方面教学理论进行学习。在理论的指引下,结合身边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生动鲜活的教学环境。
2、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结实的基础。
学科课程是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的教学模式,是有明显的封闭性。如今的中职生,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开发系统的现代社会。他们的身边有信息快捷,容量大的网络、电视、手机等现代工具。教材从编写到成形则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信息和技术落后,对学生们的吸引力不大,难以激起他们的兴趣。只有多倾听学生们的心声,根据他们的心理倾向,适度的引导,确定大家实践的主题。教师放手让学生们大胆去做,在做中学,做中去感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体验。教师在活动中加以引导,从而增强学习情趣,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3、开展综合语文实践活动,注重地方特色,加强教学反思。
语文中实践活动是一种教学新模式。目前,还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体现,开发挖掘的空间大。在选题时,多注意身边的教学资源,每个学期重点抓一二个活动就够了,没有必要铺天盖地的去做,还得注意活动后的反思。只有做到深层次的思考,才能指导下一阶段的活动,质量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
[3]《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4]张仁贤主编.《感悟素质教育·聚焦行四大难题》(卷三).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1
[5]赵大鹏.《语文》(基础模块)·下册.语文出版社.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