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
【作者】 刘晓红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宽城镇中心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终身学习成为人们追求,读书是人们学习的主方式。在朗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有感情的朗读,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积极心理状态下去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去感受课文的艺术感染力,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段落、篇章情感的一个重要手段。怎样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我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几点作法:
一、深刻体会课文内容
课文描写的内容都有它当时的环境和历史背景,学生年龄小不能理解作者所描写的环境和历史背景,只是凭自己的想像,想当然的去读,他读不出文章感情也就不足为奇了。怎样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写作环境和历史背景呢?
1.创设情境
创设出情境就会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共鸣,激发他们朗读课文的兴趣,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来给学生创设情境,比如,利用多媒体,找出那个时代纪录影像、电影资料等。在读《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之前,可以播放这部电影的部分视频,让学生体会到这五壮士在危急关头,顾全大局、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五壮士的敬仰之情,而在朗读到五壮士在选择转移路线时的斩钉截铁和他们在敌人步步逼近时,视死如归、英勇跳崖的英雄壮举,全体学生都能用自豪,洪亮的语气来读,充分显示了他们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情。
2.亲身感受丰富阅历
人只有亲身有过经历,才能对课文中的描写有深刻的体会,这样我们就尽量给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能有亲身感觉的机会,从而为语文的朗读提供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学校组织的学生一帮一结对子活动,让学生亲自和农村的小朋友结对子,暑假到贫困山区和那里的孩子生活一段时间,还有家长带孩子去草原等活动,这样学生有了经历,再学到这方面的课文,他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学习《草原》、《迷人的天山牧场》,去过的同学朗读时就能体会作者或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能正确地把握好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连贯地读下来,充分体现了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注重课堂朗读的训练
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是靠日积月累、勤读、多思、反思实践、不断提高的结果,所以语文教师还不能急于求成,要时时抓住语文课堂进行朗读训练。教师首先要研究课文,按照朗读的要求做好准备;其次,要有计划地安排好师生朗读活动,使读、议、点拨、讲析有机结合起来,确实让学生从实践到理论上把握好朗读的基本功。什么是最好的朗读,一般来说,朗读训练大体有三个层次:
1.正确的朗读。这要做到语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不添字,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阅读说明介绍事物的课文,达到正确的朗读就可以了。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通过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她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2.流畅的朗读。正确地把握好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连贯地读下来,这是进一步的要求。在《穷人》一课中“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揍我一顿也好!”朗读这段话时要停顿曲折,表达出桑娜由犹豫不定到下定决心的思想变化,挖掘出桑娜同情穷孩子的美好心灵。
3.传神的朗读。熟练地运用语音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特点、风格、神采,这是最高的要求。当学生背诵朗读《七律 长征》时,红军战士战胜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会振撼学生的思想,会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形成表象储存在学生的脑海里。为此,要求学生必须背诵朗读,这样才能利用表情、手势和姿势。《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最后一段是事情发展的高潮,我们是靠感情朗读加深理解课文的,使董存瑞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高大形象屹立在我们面前,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思想境界得到升华,进一步体会董存瑞舍身的伟大。《十里长街送总理》也是靠朗读,从人们极度悲痛的心情中,理解总理倍受全国人民的尊敬、爱戴。
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的朗读一定要做好小结分析,肯定学生读得正确、读得好的地方,指出他们读得不对、不好的地方,有时还要把读错字音、读破句子的地方单独提出来加以纠正。其次,对于学生读得好或不好的地方要说明原因,并给以示范。在朗读训练中空泛地讲朗读技巧是不妥当的,要结合课文的内容、语言环境去进行。
三、利用课外资源提高朗读水平
1.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来提高朗读水平。每天让学生听新闻联播,这样能提高学生对字音和声调的准确性,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大有益处。
2.听鞠萍阿姨讲故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听故事是他们特别喜爱的事,每天听一个故事,第二天利用早自习讲给全班同学听,要求讲得全班鸦雀无声,能达到这个效果,说明他的朗读能力就有了很大提高。
3.创建朗读环境和竞赛平台。朗读环境和朗读氛围的创建,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至关重要,在班级中开展比、评、奖活动,就是每个月有朗读比赛,学生自己来评比,班级奖励,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朗读水平。
总之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朗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只有持之以恒,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爱朗读,会朗读,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一、深刻体会课文内容
课文描写的内容都有它当时的环境和历史背景,学生年龄小不能理解作者所描写的环境和历史背景,只是凭自己的想像,想当然的去读,他读不出文章感情也就不足为奇了。怎样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写作环境和历史背景呢?
1.创设情境
创设出情境就会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共鸣,激发他们朗读课文的兴趣,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来给学生创设情境,比如,利用多媒体,找出那个时代纪录影像、电影资料等。在读《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之前,可以播放这部电影的部分视频,让学生体会到这五壮士在危急关头,顾全大局、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五壮士的敬仰之情,而在朗读到五壮士在选择转移路线时的斩钉截铁和他们在敌人步步逼近时,视死如归、英勇跳崖的英雄壮举,全体学生都能用自豪,洪亮的语气来读,充分显示了他们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情。
2.亲身感受丰富阅历
人只有亲身有过经历,才能对课文中的描写有深刻的体会,这样我们就尽量给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能有亲身感觉的机会,从而为语文的朗读提供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学校组织的学生一帮一结对子活动,让学生亲自和农村的小朋友结对子,暑假到贫困山区和那里的孩子生活一段时间,还有家长带孩子去草原等活动,这样学生有了经历,再学到这方面的课文,他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学习《草原》、《迷人的天山牧场》,去过的同学朗读时就能体会作者或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能正确地把握好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连贯地读下来,充分体现了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注重课堂朗读的训练
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是靠日积月累、勤读、多思、反思实践、不断提高的结果,所以语文教师还不能急于求成,要时时抓住语文课堂进行朗读训练。教师首先要研究课文,按照朗读的要求做好准备;其次,要有计划地安排好师生朗读活动,使读、议、点拨、讲析有机结合起来,确实让学生从实践到理论上把握好朗读的基本功。什么是最好的朗读,一般来说,朗读训练大体有三个层次:
1.正确的朗读。这要做到语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不添字,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阅读说明介绍事物的课文,达到正确的朗读就可以了。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通过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她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2.流畅的朗读。正确地把握好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连贯地读下来,这是进一步的要求。在《穷人》一课中“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揍我一顿也好!”朗读这段话时要停顿曲折,表达出桑娜由犹豫不定到下定决心的思想变化,挖掘出桑娜同情穷孩子的美好心灵。
3.传神的朗读。熟练地运用语音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特点、风格、神采,这是最高的要求。当学生背诵朗读《七律 长征》时,红军战士战胜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会振撼学生的思想,会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形成表象储存在学生的脑海里。为此,要求学生必须背诵朗读,这样才能利用表情、手势和姿势。《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最后一段是事情发展的高潮,我们是靠感情朗读加深理解课文的,使董存瑞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高大形象屹立在我们面前,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思想境界得到升华,进一步体会董存瑞舍身的伟大。《十里长街送总理》也是靠朗读,从人们极度悲痛的心情中,理解总理倍受全国人民的尊敬、爱戴。
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的朗读一定要做好小结分析,肯定学生读得正确、读得好的地方,指出他们读得不对、不好的地方,有时还要把读错字音、读破句子的地方单独提出来加以纠正。其次,对于学生读得好或不好的地方要说明原因,并给以示范。在朗读训练中空泛地讲朗读技巧是不妥当的,要结合课文的内容、语言环境去进行。
三、利用课外资源提高朗读水平
1.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来提高朗读水平。每天让学生听新闻联播,这样能提高学生对字音和声调的准确性,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大有益处。
2.听鞠萍阿姨讲故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听故事是他们特别喜爱的事,每天听一个故事,第二天利用早自习讲给全班同学听,要求讲得全班鸦雀无声,能达到这个效果,说明他的朗读能力就有了很大提高。
3.创建朗读环境和竞赛平台。朗读环境和朗读氛围的创建,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至关重要,在班级中开展比、评、奖活动,就是每个月有朗读比赛,学生自己来评比,班级奖励,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朗读水平。
总之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朗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只有持之以恒,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爱朗读,会朗读,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