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 杨绍学
【机构】 贵州省三穗县城关一小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不错。一个人的兴趣越浓,他的观察就越仔细,感知、思维、记忆、联想等智力活动就越有成效。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激趣的几种做法:
一、在提问中激趣
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探索的倾向性大,教学时可充分利用教学内容,设置富有情趣又能激发学习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点。如在一年级下册教《认识时间》时,我采用多媒体出示小蜜蜂早晨起床、发现蜜源跳圆圈舞的钟面时刻的画面。提出问题:A、同学们,勤劳的小蜜蜂想要写一篇日记,你知道它是什么时候起床的吗?你能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吗?回答:勤劳的小蜜蜂早晨6时就起床了。B、它在什么时刻发现了蜜源跳起了圆圈舞?回答:大约8时半。老师在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又问:“时间在日常生活中,如起床、吃饭、上课、放学和我们有什么重要关系?想知道吗?这一提问引起了学生的好奇,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游戏中激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我在教学时,总是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例如我在五年级上册教学《统计与可能性》时,上课前,我准备了红、黄、蓝、绿几种颜色的小球,按一定的要求放在四个袋中。上课时我让学生做“摸球游戏”,通过游戏体验了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接着我又让学生做“装球游戏”。每组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把球放入透明袋中,并比一比哪组快。最后请学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这样的教学,学生真是开心及了,同时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
三、在动手操作中激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时,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好奇心强、遇到新鲜事物喜欢动手试一试。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尽量动手画画、剪剪、拆拆、装装、比比、拼拼、测测、量量等操作活动。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五年级上册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上课时让学生动手拼一拼,并要求学生拼成学过的图形。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有的拼出了长方形,有的拼出了正方形,有的拼出了平行四边形等。然后让他们观察拼成的图形与原三角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参与、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的知识在头脑中记忆会特别深刻而持久,而且还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在愉悦氛围中激趣
课堂氛围就像一个有着魔力的磁场,好的氛围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不仅不感到学习是负担,相反还感到是一种享受;反之,则会使学生产生排斥的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板着面孔,使学生心理上造成压抑,精神上感到疲惫,要力求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上课时,教师要面带微笑,尽量做到音量适度,语调抑扬顿挫,使学生在听讲过程中不感到疲惫,还要注意适当的幽默,幽默的比喻可引发兴趣。数学知识有些很抽象,用语言是难以讲清楚的。在教学过程中可插入一些幽默风趣的比喻,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和谐师生情感,而且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接受。这样既给了学生欢笑,又活跃课堂气氛。
五、在电化教学中激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他们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应用题“树上有8只小鸟,飞走了5只,还剩几只?”这道题,对于我校低年级学生来说,若直接让他们读题,理解题中文字的意思是很难的。因为目前我校学生的年龄都普遍偏小,那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就更小。所以我在教学时先出示一张在一棵树上画有8只小鸟的幻灯片,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而后说出树上有几只鸟。再抽动活动片,屏幕上就出现从原来树上的8只小鸟里,飞走5只小鸟的画面。这时我问:飞走几只?这5只小鸟是从哪里飞走的?学生回答后,再让他们观察现在树上还有几只小鸟,并要求学生求现在树上的小鸟数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这样通过幻灯片的直观演示,不但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在提问中激趣
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探索的倾向性大,教学时可充分利用教学内容,设置富有情趣又能激发学习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点。如在一年级下册教《认识时间》时,我采用多媒体出示小蜜蜂早晨起床、发现蜜源跳圆圈舞的钟面时刻的画面。提出问题:A、同学们,勤劳的小蜜蜂想要写一篇日记,你知道它是什么时候起床的吗?你能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吗?回答:勤劳的小蜜蜂早晨6时就起床了。B、它在什么时刻发现了蜜源跳起了圆圈舞?回答:大约8时半。老师在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又问:“时间在日常生活中,如起床、吃饭、上课、放学和我们有什么重要关系?想知道吗?这一提问引起了学生的好奇,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游戏中激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我在教学时,总是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例如我在五年级上册教学《统计与可能性》时,上课前,我准备了红、黄、蓝、绿几种颜色的小球,按一定的要求放在四个袋中。上课时我让学生做“摸球游戏”,通过游戏体验了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接着我又让学生做“装球游戏”。每组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把球放入透明袋中,并比一比哪组快。最后请学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这样的教学,学生真是开心及了,同时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
三、在动手操作中激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时,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好奇心强、遇到新鲜事物喜欢动手试一试。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尽量动手画画、剪剪、拆拆、装装、比比、拼拼、测测、量量等操作活动。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五年级上册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上课时让学生动手拼一拼,并要求学生拼成学过的图形。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有的拼出了长方形,有的拼出了正方形,有的拼出了平行四边形等。然后让他们观察拼成的图形与原三角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参与、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的知识在头脑中记忆会特别深刻而持久,而且还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在愉悦氛围中激趣
课堂氛围就像一个有着魔力的磁场,好的氛围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不仅不感到学习是负担,相反还感到是一种享受;反之,则会使学生产生排斥的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板着面孔,使学生心理上造成压抑,精神上感到疲惫,要力求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上课时,教师要面带微笑,尽量做到音量适度,语调抑扬顿挫,使学生在听讲过程中不感到疲惫,还要注意适当的幽默,幽默的比喻可引发兴趣。数学知识有些很抽象,用语言是难以讲清楚的。在教学过程中可插入一些幽默风趣的比喻,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和谐师生情感,而且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接受。这样既给了学生欢笑,又活跃课堂气氛。
五、在电化教学中激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他们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应用题“树上有8只小鸟,飞走了5只,还剩几只?”这道题,对于我校低年级学生来说,若直接让他们读题,理解题中文字的意思是很难的。因为目前我校学生的年龄都普遍偏小,那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就更小。所以我在教学时先出示一张在一棵树上画有8只小鸟的幻灯片,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而后说出树上有几只鸟。再抽动活动片,屏幕上就出现从原来树上的8只小鸟里,飞走5只小鸟的画面。这时我问:飞走几只?这5只小鸟是从哪里飞走的?学生回答后,再让他们观察现在树上还有几只小鸟,并要求学生求现在树上的小鸟数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这样通过幻灯片的直观演示,不但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