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师生互动
【作者】 黄宏波
【机构】 西藏日喀则地区萨迦县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进行课程参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应是关注的对象,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因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师生互动,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下面,本人就课改以来在这方面的尝试和体会,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营造师生互动的环境
“民主、宽松与和谐为真谛”的教学环境是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建构、自主发展的重要前提。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的观众、听众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过多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就要增加教师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使教师、学生能够互动起来,他们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
二、努力使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选取开放、多样湖互动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生机和活力,是师生互动的关键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出发,为他们提供看得见、听得了、摸得着的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内容,以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兴趣和信心。例如:在教《从不同的方向看》的第一课时时,我先从学生熟悉的一首苏东坡的《题西林壁》入手,再展示出水瓶、茶壶、包装盒、球等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让学生亲身去观察,然后引入课题,使他们深刻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就在他们身边,结尾时,把课题联系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件事或一个人,说明要全面的评价一件事或人,使主题得到了升华,感受到了数学寓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同的教学形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以开放、多样与互动为主旨”教学形式,必然使教学过程显得丰富多彩、富有灵气。遵循新课程理念,教师应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的身份,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研究性、讨论式、小组合作与实践探索等学习方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使课堂深入社会、融入生活,让“辩论、猜谜、游戏”等形式充实课堂,让课堂在开放的情景中升华、让学生在多样的组织策略中自主建构、让师生在互动的交流中共同成长,使数学课堂更具生机和活力。
三、教师要充分鼓励和引导学生发现、提出、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应该运用有深度和激情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的质疑,让学生敢于对教材的内容、对教师的讲解质疑,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并且运用变式训练,培养学生对同类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理解,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桥梁之一。
四、教学评价以激励和激活主体意识为目的,保护学生自尊心、树立自信心、激活进取心,体验成功,增强学生参与的能力,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学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程并激励学和改进教的有效途径,而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因此,要把教学评价提高到“生命”的高度进行,通过建立多元性的评价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将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的评价结合起来,可采用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又可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大型作业、建立成长记录袋、分析小论文和活动报告)、多维性的评价体系(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进行科学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实施“以激励和激活主体意识为目的”的教学评价,保护自尊心、树立自信心、激活进取心,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体验成功;通过评价,“评”出创新的活力与发展的动力,“评”出参与的能力与成功的实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迈进21世纪,中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师生互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靠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持之以恒、长期不懈的努力。总之,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努力熟悉和掌握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把课堂教学从传统的只重认知学习转变到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中来,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营造师生互动的环境
“民主、宽松与和谐为真谛”的教学环境是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建构、自主发展的重要前提。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的观众、听众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过多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就要增加教师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使教师、学生能够互动起来,他们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
二、努力使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选取开放、多样湖互动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生机和活力,是师生互动的关键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出发,为他们提供看得见、听得了、摸得着的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内容,以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兴趣和信心。例如:在教《从不同的方向看》的第一课时时,我先从学生熟悉的一首苏东坡的《题西林壁》入手,再展示出水瓶、茶壶、包装盒、球等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让学生亲身去观察,然后引入课题,使他们深刻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就在他们身边,结尾时,把课题联系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件事或一个人,说明要全面的评价一件事或人,使主题得到了升华,感受到了数学寓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同的教学形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以开放、多样与互动为主旨”教学形式,必然使教学过程显得丰富多彩、富有灵气。遵循新课程理念,教师应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的身份,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研究性、讨论式、小组合作与实践探索等学习方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使课堂深入社会、融入生活,让“辩论、猜谜、游戏”等形式充实课堂,让课堂在开放的情景中升华、让学生在多样的组织策略中自主建构、让师生在互动的交流中共同成长,使数学课堂更具生机和活力。
三、教师要充分鼓励和引导学生发现、提出、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应该运用有深度和激情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的质疑,让学生敢于对教材的内容、对教师的讲解质疑,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并且运用变式训练,培养学生对同类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理解,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桥梁之一。
四、教学评价以激励和激活主体意识为目的,保护学生自尊心、树立自信心、激活进取心,体验成功,增强学生参与的能力,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学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程并激励学和改进教的有效途径,而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因此,要把教学评价提高到“生命”的高度进行,通过建立多元性的评价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将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的评价结合起来,可采用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又可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大型作业、建立成长记录袋、分析小论文和活动报告)、多维性的评价体系(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进行科学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实施“以激励和激活主体意识为目的”的教学评价,保护自尊心、树立自信心、激活进取心,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体验成功;通过评价,“评”出创新的活力与发展的动力,“评”出参与的能力与成功的实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迈进21世纪,中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师生互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靠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持之以恒、长期不懈的努力。总之,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努力熟悉和掌握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把课堂教学从传统的只重认知学习转变到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中来,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