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科学家也有不聪明的时候”——《认识时间》教学案例

【作者】 陈玉营

【机构】 山东省临沂第三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是《认识时间》。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对去年和前年教学本册的老师进行了调查。他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在课前都对本节课进行了详细认真的备课,并在上课时实物、模型和课件都有用上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错。但是在检查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情况时,一些学生还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比如“7:50,学生写成7:10,8:20写成8:4……”针对这样的错误,我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思考之后才明白:原来这些学生在读时间时,只读了钟面上的现有的从“1——12”这些现成的数字;对于分针经过每个大格子来说是5分钟,没有达到深刻认识和理解。
  针对我的调查,我上这一节课的时候,在导入新课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科学家也有不聪明的时候?你们想知道吗?”
  学生用一双双渴求的目光看着我,一起大声回答说:“想。”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科学家是神圣的,是了不起的,是相当聪明的。在小学生心中更是这样,当我这样一说,学生都坐的端端正正的,睁大了眼睛。利用名人效应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
  我说:“科学家在发明钟表的时候,只考虑了他们大人,没有考虑到我们这些不认识钟表的小朋友?”
  钟表是学生常见到的,就是那个样子,一听说没考虑到小朋友,学生立刻来了精神,心里都在想:为什么没考虑到我们小朋友?
  学生问我:“为什么?”
  我接着说:“现在的钟表只在钟面上只标注了1——12这些数字,没有考虑到我们小朋友不认识分针所走的时刻,让同学生认钟表时容易出错,认错了时间。”这时我拿出了现在的钟表和钟面模型。
  我接着说:“教师现在有一个钟表,你看好认识吗?”
  这时我拿出了一个圆环,上面标注了从1到60,把它套在了钟面模型的外面。
  我接着说:“同学生,你们看这样的钟表好认吗?”
  学生:“好认。”
  “谁来说一说这些数字是给钟表的哪根针准备的?”
  这是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这些数字是给分针准备的,因为一个小时是60分钟。”
  “这些数字是给时分针准备的,因为时针短,指里面的数字,分针长,能指到外面的数字。”
  这是一个近忽可笑的回答,但却给了我一个更深的启示:原来学生认识事物就是这样形象的。我灵机一动,顺便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又有一块新的教学资源。
  “……”
  我接着拨了几个时间让学生认识,这样,学生都认识的很准确。
  我接着问:“现在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字在真正的钟表上变成什么了?
  很多学生抢着举手回答:
  “从1到60这些数字在真正的钟表上变成了一个个的小点,把钟表的一圈分成一个个的小格子,分针每经过一个小格就是一分钟。”
  “你真是太聪明了。”我急忙表扬他。
  “我发现从1到60这些数字在真正的钟表上变成了一个个的小格子,让钟表变的更漂亮了,比有这些数字显得更简洁,我觉得科学家是特别聪明的。”
  “你真是一个特别爱审美的好学生。”我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老师,我还发现钟表上的1、2、3……这些数字如果是分针所指的时候分别就是5、10、15……60,分针指到几我们就可以从5、10、15……这样数,就知道是多少分钟了。”
  “这个同学又发现了科学家的一个秘密,真了不起,你们看到了吗?”
  “看到了。”学生在回答的时候,我用一个硬纸圆环盖住了别的数字,只留下“5、10……60”这些数字。然后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来看看钟面上标注“1、2……12”的地方分针所指的时候到底表示的时间是多少呢?”
  我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然后再拨了几个时间让学生认一认是几时几分。引导学生认识分针指到钟面上的“1——12”分别是多少分钟。
  然后我演示了一个PPT。第一个画面是钟面的外面标有“1——60”这些数字,第二个画面让这些数字一个一个地变成钟面上的一个个的小点。演示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看完了这些动画,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答:“科学家太聪明了,他们把那么多的数学变成了一个个的小点,这样的小钟表特别漂亮。”
  “我觉得老师刚开始上课时说科学家也有不聪明的时候这句话是错的,通过这一节课,我觉得科学家是很聪明的。”
  我接着说:“这个同学的表现是特别棒的,他敢于向老师所说的话挑战,真是个有主见的好学生。我们要向这个学生学习。”
  我接着说:“实际上科学家是特别聪明的,他们早就知道我们小朋友能从1数到100了,现在钟面上没有从1到60这些数字,我们也一定会认识时间。这些我们已经印在大脑里了。现在有这样几句儿歌,请同学们读一读。”
  小钟表,真可爱,时针读里,分针读外。(这是学生给我的资源)
  ……
  一节课的学习在不断的认识与辩论中进行。学生的能力得以提升,知识得以优化,兴趣得以提高。我在反思: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形象具体的,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利用好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