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研究

【作者】 邹 杰 孙艳娜

【机构】 山东省龙口市北马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具有高度抽象的概念,科学简洁的语言,严谨的逻辑体系,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以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通过创造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不仅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而且有效地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了实处。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不断探索,在多媒体教学的实施和研究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运用信息技术,理解抽象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数学科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是反映一类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排除对象具体的物质内容,抽象出内在本质属性的一种形式。如在概念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我们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赋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设计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数学实验环境,能灵活自如地进行变式教学。例如,在探索“日历与方程”的课程时,通过教师的直接讲授也许可以让学生“成功”地记住有关规律,但实践证明:“成功”只是表面的,只关注“是什么”不关注“为什么”的教学既不利于知识的建构、保持和迁移,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大背景下,教师可以用电脑上的万年历让学生自主探索平年、闰年,大小月的规律,与科学课中的公转、自转相联系,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让学生上网查相关资料:为什么人们对年月日是这样划分的?日历是如何在实践中形成的?让学生明白这一知识是如何引进的以及人们对此的探索和思考。
  二、运用信息技术,展示数学知识规律
  传统的教学媒体所呈现的形态为:“教科书+黑板+视听媒体”但视听媒体缺乏交互功能,在信息时代,传统的教学媒体正向现代教学媒体“教科书+多媒体+网络”转变,教学媒体再也不是传统教学内容的载体,更重要的是为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和引导学生交流探索知识,延伸自己潜能创造条件。信息技术的演示功能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能很好地完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与信息的交流。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更是能突破书本、课堂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极大地扩大了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能开阔思路,接触到更广泛地知识。甚至于在有的课堂教学中,由于画图比较费时,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性质。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可利用强大的计算机作图功能,画出不同参数下的图像,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由于参数的变化而引起图像的变化,从而概括出相关的性质。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内容历来是数学教学的难点,例如参数的变化对函数图象的影响,函数的单调性,数列极限的概念等等,都是反复画图验证,实在是费时费力,通过本人的教学实践证明,计算机能有效地克服这些难点。例如可以通过拖动鼠标观察函数图象的变化,可以通过同时观察屏幕上几个窗口图象上点的运动研究函数的单调性,能够在屏幕上观察表示数列的几十甚至上百项的点帮助学生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如:在“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教学中,其开口方向,开口大小,顶点坐标随a,b,c的变化一目了然,节省的大量的画图时间,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看来难点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了计算机教学方法变得灵活得多。原来的"讲给你听"能够改变为"演示给你看",甚至变成"在计算机上操作",于是许多传统教学的难点现在变得容易克服了。
  四、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计算机本身对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处理能力,形成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可进行视、听、触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采用音像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寓教于乐,更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几何画图中,运用多媒体后,将静态的、平面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在这种动态画面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把所听、所看的内容告诉大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台演示既满足全体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学习交流的需要,又能使实物(图片)等放大提供给学生逼真清晰色彩鲜艳的教学效果,教师将体积较小或数量不足的实物标本及照片,通过展台真实的呈现在大屏幕上,供学生观察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学习空间
  在日新月异飞速变化的世界中,信息量成倍增长,书本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效整合则可以增多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供良好的想象空间,拓展学生的思维。
  一方面多媒体利用视、听、说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直观视野,充实直观内容,强化直观效果,丰富感知材料,很轻易地创设出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并领悟出数学知识和美的感觉就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
  另一方面老师可以有意识地突破传统班级授课制教学的局限,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总之,当今社会已经跨入信息时代的门槛,高科技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也改变了数学知识的结构和课程目标,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反璞归真”揭示数学本质,“要讲推理,更要讲道理”,突出算法在数学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力求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相关部分,是新课改的目标与要求之一。同时随着“减负提素”工作深入开展,使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教学手段,给传统教育带了来巨大的影响,也理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使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一个多维互动的交际空间。师生之间激情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形成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氛围,都将有利于教学空间的开放,促进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唯其如此,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