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更好育才

【作者】 朱余广 索卫华

【机构】 山东省龙口市黄城集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一种高尚的、神圣的职业。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不同于其他职业道德的高层次的职业道德,它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调节、影响作用。所以,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教师 职业道德 建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一种高尚的、神圣的职业。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不同于其他职业道德的高层次的职业道德,它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调节、影响作用。所以,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为人师表
  陶行知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在汶川大地震中,涌现了很多感人的事迹,其中北川中学的一名老师在最危险的时候让学生先离开,但是自己最后却被埋在了教学楼里。是本能让他这样做了,我不知道他的教学成绩有多好,但是仅凭这件事就可以看出,他一定是个合格的教师,他用自己的行动给学生上了一堂最好的教学课。所谓身正为师,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率先垂范。“身教胜于言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被广大教育家奉为金玉良言,不无道理。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心理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在周围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如果在这关键时期,受到不良氛围的熏陶,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歧。以此下去,他们的思想和言行的健康发展将受到严重阻碍。因此,教师在思想上应该积极向上、诚实守信、表里如一;在生活习惯上,应该讲究卫生、穿着大方、仪表端庄,也只有用这些合乎规范的言行、仪表、健康的习惯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才能使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形成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在治学上,应该一丝不苟、孜孜不倦、勇于探索;在工作上,应该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精益求精。为此,教师应该不断地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人师表就是要得体大方、整洁卫生、朴素典雅。要给人以美感,既不奇特古怪、艳丽花俏,又优美不俗。如果一个教师弃其基本育人宗旨于不顾或衣冠不整、稀里糊涂,一味追求时髦,缺乏基本的职业涵养,不仅有损于教师的形象,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教书育人的作用与效应,而且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驰心旁骛。
  二、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神圣的职责,是教师完美人格的表现。陶行知是热爱学生的典范,教师要有“爱满天下”的胸怀,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作为教师更应该牢固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新时期新型的师生关系。
  热爱学生的修养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爱学生,不只关心学生的成绩,更要去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身心健康和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只有爱每一片绿叶,把爱的阳光洒向全体学生,才能产生爱的魅力。教育家刘佛年先生说:“学生能不能教育好,他们在学业上能不能发展,品德上能不能进步,很大程度上与师生关系有关。”为了实现教师对学生的真正的爱,教师要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表现为有理想、有道德,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能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好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否则,无论如何不能算为好教师。实践证明,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言。因此,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是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更是教师崇高人格的集中体现。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品德和作风直接影响着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像陶行知所要求的那样,“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充分发挥教师的道德榜样作用,才能发挥教育的威力和作用,才能真正赢得全社会的尊重,使教师职业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三、建立师德建设的内化自律机制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首先要树立法律的意识,使新型的法律理念融入思想意识之中。另外教师职业道德师德内容、师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而吐故纳新。其中重点提到了“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依法执教的问题”,这是时代对师德实践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已不仅仅是道德的要求,而是法律的要求。惩罚学生最要不得,而且也是违法行为。
  回归生活,行动中践行。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涵着丰富的资源,古人曾说:“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即是读生活这部好书。生活对人而言是最根本的、最首位的。同时人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发展。生活世界是第一位的,知识世界是从生活世界分化出来的,是为生活服务的。因此,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也必然要回归生活。不断反思,拓展中升华。人的发展最根本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善于探索,一个是善于反思,可以说,一个人是在反思中成长的。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必须注重反思与自我评价能力。任何人都有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只有善于反思,正确地评价自己,在反思与评价之中感悟自己的言行,才能发现这些不足,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
  我们的教师只有将师德内化,将自己的思想意识、言行举止纳入规范之中,自觉监督自己的行为,执行行为规则,并且一有逾矩,心中自有约束。希望在以后的德育工作中,更多的教师能将师德内化,自觉履行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更多地为全体学生服务,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