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如何营造高效的化学课堂

【作者】 胡国升

【机构】 贵州省安顺市民族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由于教学目标的偏差,“熟能生巧”的理念逐渐演变成“熟能生厌”的现实,其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低下。营造高效的化学课堂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理念;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长期以来,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
  面对现状,进行改革。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养成科学态度。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必须站在化学发展的“昨天”与“明天”的新旧契合点上寻求自己的创新与发展,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高中化学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发展未来,回顾过去。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在我们传统教学中,首先针对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始终把反复练习、训练的方式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由于教学目标的偏差,“熟能生巧”的理念逐渐演变成“熟能生厌”的现实,其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其次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往往是在教师“强制”下压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第三,师生互动性不强,忽视课堂教学中其他知识信息的传递,忽略了人际交往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第四,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最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低下。
  改变观念,成就未来。乌申斯基:“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与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教育要改革,教师的观念要改变,采用的教学策略更要多样。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实验法、设疑法、竞争法、游戏法、开展课外活动法。
  其次,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相关,学生要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要注意角色转换,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学会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还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同时要致力人文关怀,关爱每一位后进生,要关心帮助他们,以达到共同进步。
  第三,当今社会下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最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四,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发现学生的创造力,认识学生的创造力,解放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经历和体会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探究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学习目标。化学实验在探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实验相关因素不同,往往得到的实验产物也不相同,如果对实验后的产物进行现探究, 在推理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寻找规律,结合化学反应规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思维和推理中诱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在实验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获得体会,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发挥学生潜能,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探究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最后,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新颖、活泼、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学、讨论、查阅资料,提问、质疑和尝试解决问题,安排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允许学生各抒已见,并且答案是开放式的而不唯一。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总之,高效课堂没有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却是对传统模式的改革,魏书生先生曾说过:“凡是学生能干的事,就让学生自己做,否则就抑制了学生能力的提高。不要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是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学生的需要。”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首先必须要改变自己,放下架子,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平等、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最理想的状态下学习,才能达到真正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