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纸上得来不觉浅——2011年中考科学试卷评析
【作者】 谢意清
【机构】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实验中学
【摘要】【关键词】
2011年绍兴市中考已拉下帷幕,一拿到这份试卷,怎么感觉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整张试卷,图文并茂。在考查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同时,更侧重于考查学生运用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今后的教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是一份不错的试卷,以下是我对这份试卷的评析和今后对教学的启示。
一、试卷亮点
1、立足基础,挖掘知识内涵
34.与往年一样,今年我市卷心菜又喜获丰收。
(1)卷心菜有“圆心包”和“牛心包”等不同形状,这种不同的性状是由DNA上的_______决定的。从植物分类上看,卷心菜属于_________(选填“被子”或“裸子”)植物。
(2)一片菜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阳光、空气、水分等都能影响卷心菜的生长,它们属于_________。施用适量化肥能提高卷心菜产量,但如果一次施肥过多,会引起细胞_________,发生“萎蔫”现象。在种植卷心菜过程中,需要及时除草、治虫,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张试卷趋于基础。试卷大部分考查
了初中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34题
考查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生态系统
成分、细胞失水等知识,对于这些知识,
不是简单、机械地对知识的记忆,而是建立在一个个现实的生活素材中,需要学生运用知识去剖析。在题中还考查种植卷心菜过程中,需要及时除草、治虫的目的?这就需要学生很好的掌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规律,因此,试题更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
2、关注图表,增强信息传递
16.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实验目的的是( )
A.甲图中,调节光圈,是为了扩大观察视野
B.乙图中,实验时,先通一会儿氢气,是为了提高氧化铜的纯度
C.丙图中,将受力物(塑料板)转一个角度,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二力大小是否相等
D.丁图中。调换磁铁的南北极
位置,是为了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
中受到力的方向是否与磁场方向有
关
19.如图甲是几种固态物质
的溶解度曲线。30℃时,在100克
水中加入11克b物质。充分搅拌
,得到溶液Ⅰ;在溶液Ⅰ中继续加入89克b物质,充分搅拌,得到溶液Ⅱ;加热溶液Ⅱ至60℃,并充分搅拌,得到溶液Ⅲ。下列是小敏绘制的溶液Ⅰ、Ⅱ、Ⅲ的溶质质量分数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百闻不如一见”,图片、图表所具有的感染力,是文字和语言都无法比拟的。今年的试卷图文并茂,图表信息题数量有增无减,一眼看,这些图表很多都源于我们的教材。16题考查学生对显微镜使用、H2还原CUO、研究二力平衡等实验要求、实验原理的理解,19题在考查学生对溶解度的理解外,更重要地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和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试题,能不断的锻炼学生,使其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3、源于生活,提倡学以致用
37.汽车已成为许多人出行的主
要交通工具,行车安全已越来越受到
人们的重视。
(1)为避免事故的发生,司机见
到紧急情况,迅速刹车,完成这一
反射的反射弧中,感受器是____。
(2)检测人的反应快慢可以采用如图实验,图中,_____方(选填“上”或“下”)的手是被测试者的手。
(3)汽车安装安全气囊可以有效保护乘车人员。在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安全装置通电点火,使其中的粉末迅速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氮气,形成气囊。该粉末由Fe2O3固体和化合物甲组成。加热13.0克化合物甲,完全分解生成8.4克氮气和单质乙,单质乙可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Fe2O3发生置换反应,有Na2O生成。
①化合物甲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②Na2O可与空气中的两种氧化物通过化合反应转化为碳酸氢钠(NaHCO3),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如图,双黄线右侧的两
个机动车道,每车道宽3.6米,
一辆长为4.5米、宽为1.8米的
轿车A,以54千米/时的速度,
由南向北匀速行驶在左侧机动
车道正中间。某时刻,在距离轿
车前方S=22.5米的岔路口的
C点,一辆长为1.8米的自行车,突然从非机动车道横穿过机动车道,不考虑轿车和自行车车速与方向变化,以及制动情况,自行车车速只有在________或_________范围才能避免与轿车相撞。所以,行车应随时注意观察周围车辆,按照红绿灯信号要求,保障安全通行。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我们做科学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37题的试题不是很难,但是第4小题当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时,虽然要考虑碰撞的多种情况,求出自行车行驶的速度范围(有点难度),但当学生剖析出后,我想心中是自豪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鉴定,学生心目中的科学将更加强大,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不无裨益。
4、重视实验,引导学生实践
24.如图是常用的气体发生
装置和收集装置。
(1)装置A可用于加热分解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制取时需
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甲烷是一种最简单的有机物,实验室常用AC或AD装置,加热分解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甲烷气体。由此可推得甲烷气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性质。
25.小敏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实
验(所用弹簧秤的单位是牛),先后用弹
簧秤测物块在空气中和在盛满水的溢
水杯中的重。
(1)物块受到水的浮力是__________牛;
(2)物块浸入溢水杯前后,杯底受到水的压强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科学离不开实验,试卷不仅关注实验基本操作,更关注了实验的设计和对实验现象分析能力的考查。24题的实验室制取O2和H2的实验,25题用称量法测浮力大小的实验等,这些试题都来自于教材的演示实验或者学生实验,但又高于教材中的实验,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新情景中出现的现象进行思考,不断应用,有一个理论的提升。
5、科学方法,凸显科学素养
下表中,不能根据分类依据得到的分类结果是( )
小敏利用海绵、桌子和砝码进行了如图探究实验。下列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探究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B.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C.探究过程分析:通过观察海绵凹陷面积大小判断受力效果
D.探究的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对科学方法的考查,在中考试卷中节节攀高。科学教学中有很多方法,比如观察法、建立模型法、等效代替法、控制变量法、分类法等。7题就是考查学生在很好掌握知识的同时,要学会对事物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和依据。9题考查学生建立对照组,采用控制变量法对事物进行理解。考查的形式多样,灵活。解答这些题目,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是对科学之美体验的过程,同时向学生传达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和注重科学方法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启示
1、立足基础,挖掘内涵
《科学课程(7~9年级)》提出:面向全体学生,还意味着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我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师傅就对我说过科学教学我们要“重视基础,重视实验”。是呀,多少年过去了,这是师傅的嘱咐,但他却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真理。平时我们的教学中,要以教材为依据,源于教材,尽量挖掘教材的价值,但有要适当高于教材,让学生心理上乐于接受,既富有亲切感又不乏新鲜感,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2、贴近生活,学以致用
科学是一门与生产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对于这一学科学生是十分感兴趣的,尤其是当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后,通过归纳、分析得到科学规律后,再用科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他们是十分高兴的,每个学生都会有成功的喜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恰如其分地引导他们由浅入深地总结知识规律,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扎实。
3、科学方法,不断熏陶
以往的教材是每册最后一课都有一节《科学方法谈》,将他独立,而目前的教材中很多章节中都渗透了科学方法,取消了独立编排,而是有步骤的、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断渗透科学方法,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也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注重渗透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多接受科学方法的熏陶,逐步掌握观察法、建立模型法、等效代替法、控制变量法、分类法、分析法、归纳法等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提高科学素养。
4、关注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我们不缺乏聪明才智,缺的是对精细的执着。很多学生从考场出来,都来问第10题①气球充气实验的现象是不是可以作为大爆炸宇宙论的证据,但是很多都是伤心的离开。其实这个问题不是很难,证据应该从客观现实中收集现象,而气球充气实验相当于一个模拟实验,怎么能做证据呢?回想起来,九下学习的时候,我们上的比较急,没有在课堂上很好的对大爆炸宇宙论中提到的气球充气实验进行点透,只是一带而过。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细节,不要总是很肤浅,一定要讲透知识,把教材中的空白挖掘出来,做透、做深文章。因为,只有将精细日积月累、持续不断,才会造就成功。
纸上得来“不”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从2011年绍兴市科学试卷,我们可以看到今后的教学的方向,我们应该这样实践:以教材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主导,联系实际生活,加强科学方法的熏陶,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动手能力,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