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关注个体差异 营造和谐课堂

【作者】 孙桂香

【机构】 山东省胶州市第23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把“和谐”引入课堂,关注全体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我们不应该排斥差异,在课堂上教师更多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的才能尽可能的得到提升和发展,让我们的课堂才会变得更加和谐。
  关键词:个体差异 和谐 尊重
  在大力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该把“和谐”引入到我们的课堂。在课堂上,我们追求的和谐,是和而不同,在和谐的课堂中,我们不应该排斥差异,所有不同的个体异彩纷呈才能组成富有个性充满与众不同的差异性。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就需要我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对性格孤僻的学生不要轻易说“不”
  不善于和别人交往、表达、沟通的学生大多性格孤僻,对于这样的学生,如果老师在不经意间也表现出对这样的学生冷漠甚至冷嘲热讽,会对学生造成很坏的影响,老师的态度决定着其与同伴的关系好坏。所以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就应带头尊重他们,在这样的同学取得哪怕是一丁点进步也应该在同学面前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和自尊,课堂上多给一些发言的机会,多提问一些简单点的问题,创造他们与同学间交流、协作、共同生活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融入到班级大家庭中来。不要轻易地对这样的同学说“你不行”、“你不是好同学这样的话”。因为教师的爱可以使学生产生模仿的意向。心理学关于模仿的研究证明:人总是趋向模仿爱他和他所爱的人,学生亦然。这时教师的身教更重于言教,故而,英国哲学家洛克强调:“教师本身的行为千万不可违犯自己的教诲……毫无疑问,坏榜样比良好的规划更容易起作用。所以他应该时时留心……。”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由于学生具有模仿的意向,所以教师应注意用自身的榜样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对这些格孤僻的学生通过爱心的关注,会让你的课堂变得更加精彩,说必定会奏出意想不到的和谐音符。
  二、对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多一点关爱
  孩子智力的发展存在着个人体的差异。教育心理学中指出,学生的记忆存在着差异,有人善于记忆一些形象的东西,例如图像、人的容貌、故事梗概等等,而有的人对抽象的东西记忆较快,例如字母、数字等,而有的人则二者都具备。还有的人记忆速度很快,不需要老师多遍的强调,相反有的学生则需要反反复复地背诵、复习才能有所印象。对于记忆速度慢的学生在课堂上,作为老师的我们就不能轻易地认为他们就是笨的学生。所以我们要尊重那些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用宽融和耐心对待他们,用不伤他们自尊的方法去等一等他们,用鼓励的语言引导他们,这样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
  三、关注犯错的学生,不要一棍子打死
  犯错误是任何人都难以避免的,课堂上如果学生犯了错误就大声训斥、严肃批评会让这些学生脸上丢了面子,而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急于发火,而要问问为什么会犯错误,先调查一下原因。
  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的故事大家都熟悉:有一名叫王交的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王交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交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交惊疑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二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交更惊疑了。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交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交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瞧,陶行知先生就这样用了四颗糖,三言两语就教育了这个学生,没有严厉的批评,没有大声的训斥,但相信这个孩子再也不会犯相似的错误。
  如果我们在课堂上遇到这样的情形,遇到学生不写作业等错误时,如果也能不动怒多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相信我们的课堂会是和谐的,我们的学生也会喜欢上你的。
  四、多听听不同的声音,尊重异样的见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人说教师越来越难当了,课堂上总有一些学生不按你的教学设计去回答你的问题,甚至还有背道而驰的声音。要营造和谐课堂,我们也应当尊重这些学生,了解他们的想法,在哪些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我们要学会倾听,听听他们对问题的见解,千万不能用否定的语气来浇灭创新的火焰。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学生片面的误解,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意见千万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哪怕是错误的回答,在课堂授课中,教师要注意课堂生成的新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这样我们的课堂不是更加和谐了吗?
  总而言之,只有在课堂上教师更多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的才能尽可能的得到提升和发展,让我们的课堂才会变得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
  2. 《陶行知的幼儿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3、《和谐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