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浇灌教育智慧之花,让课堂绽放精彩
【作者】 严文科
【机构】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没有激情的行程。可见它不应该是可以预料的,在教学中出现的新想法往往就是课堂教学的契机,甚至可以是某节课中凸显的一个意外精彩的亮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巧用教育智慧,充分预设教学动态,用心捕捉,及时搜集,有效地筛选学习活动中瞬间的生成,才有利于进一步有效灵活地面对鲜活的课程资源。
关键词: 教育 智慧 智慧生成 走进课堂
瑞伯雷斯曾说:“学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孩子的智慧之火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去点燃。教育智慧是教师具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意识、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等所达到的教育境界。对教师生成教育智慧的必要性、实现途径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必然有助于教师生成、运用并不断提高教育智慧。
一、努力学习,用爱和信念催生教师的教育智慧。
1、作为教师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首先,需要教师放下自己的师道尊严、身份意识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其次,教师还要学会虚怀若谷和空杯意识向学生家长学习,向有助于自身教育教学活动的所有外行人学习。第三,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在阅读中学习他人的教育教学经验,凝聚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第四,要向社会学习、向大自然学习。
2、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师爱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教育教学效果来说,意义重大。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爱意的成长环境,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爱。田恒平教授曾经说过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爱,就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努力作到以下五点,一、爱生如人;二、爱生如生;三、爱生如子;四、爱生如友;五、爱生如己。
3、教育信念,是教师对教育事业、教育理论及基本教育主张、原则的确认和信奉。教育信念的集中表现是教师对教育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教师的责任感在于把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教师的事业心就是坚信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是崇高的事业。所以教师一定要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
只有通过以上的努力,我们在工作中才会作到心随意动、智由学得,在教育教学的具体工作中盛开出源源不断的智慧花朵。
二、重视科研,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有效途径。
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高低,正是教师创造力的体现,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展现。
1、如何培养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教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活动有意识的探究和发掘,是以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活动的探究感知,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一种清晰完整的认识。教育科研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信念与热情、知识与经验、眼光与智慧,来源于我们平时的教育活动,它的产生通常是由于我们所面临的实践活动或认识的任务。所以,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就要紧密联系教师日常的教育活动。离开了日常的教育活动,教科研意识的培养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感性的、实在的、具体的日常教育生活,既是教育科研意识得以形成的动力,也是教育科研意识得以产生和确认的现实基础。因此,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报告会、定期汇报会、职前培训、进修研究等多种形式,经常组织全体教师及时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并结合教师的教育实践经验开展专题教育研究,帮助教师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这就可以为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创造良好的机制。
总的来说,教师科研意识的培养是一种个人的自觉行为,这种行为主要是靠教师本人的主观努力,但意识的产生总是与自身所处的环境和教育实践活动有直接关系的。但是,其实意识并不一定能自发产生,而是在客观条件的影响下产生的。因此能否有效培养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关键在于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
三、在偶发事件的恰当处理中提炼教师的教育智慧。
教育机智是教师巧妙应对变化了的课堂情景或灵活机智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能力。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认真分析,深入了解,有效地处理一些教育教学琐事。就拿上课来说,我们课堂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进行充分教学预设,在不同的教学环境面对各种不同的学生能够产生多种不同的问题,只有教师的教学设计做到多维、灵活、开放和周到才能不至于临危生乱,手足无措。在平时的公开教学研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由于没有充分预设到、考虑到、课堂中面对学生稚气、率真、大胆的质疑,我们许多教师往往就会显出一脸的迷茫,或者一笑而过,以致学生出现一脸的疑惑,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四、教育“留白”也是教师教育智慧的特殊展现
每个教师都知道学生的智慧之火需要用教师的教育智慧去点燃,而点燃学生智慧之火的机制有时候往往表现为适当的教育“留白”。
要做到教育中的有效“留白”,就要求教师学会适当的等待,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课堂上,我们提了一个问题,好不容易看到学生胆怯的举起手来。我们连忙叫他起来回答,但是他竟支支吾吾着说不出话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见状就会争着说:“老师我来,老师让我来!”我们没有请成绩好的同学代替或是自己索性说出答案,而是请同学们耐心的听完那个学生的发言。终于,他说出了自己的答案。渐渐地,就能让他在课堂上变得勇敢起来。
要做到有效的“留白”,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锻炼机会。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见这样的事情:“老师,这道题怎么做?”“自己先想想,看看你能不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一会儿,学生高兴地来到老师面前,“老师,我会做了”。这就是“留白”,把学生自己能够做到的事自己去做。
这种精彩,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教育智慧作为支撑,是做不出来的,一般也是不敢这做的,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为一般的教师又岂能不回答学生的问题呢。
参考文献:
【1】张海社.从“爱智慧”理解教育哲学[J].陕西教育2003
【2】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
【3】王枬.教育智慧:教师诗意的栖居[J]. 社会科学家,2002
【4】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 教育研究,2005
【5】李彦丽、翟军卫 教师教育智慧的表征与生成──教师专业化的新境2007
关键词: 教育 智慧 智慧生成 走进课堂
瑞伯雷斯曾说:“学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孩子的智慧之火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去点燃。教育智慧是教师具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意识、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等所达到的教育境界。对教师生成教育智慧的必要性、实现途径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必然有助于教师生成、运用并不断提高教育智慧。
一、努力学习,用爱和信念催生教师的教育智慧。
1、作为教师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首先,需要教师放下自己的师道尊严、身份意识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其次,教师还要学会虚怀若谷和空杯意识向学生家长学习,向有助于自身教育教学活动的所有外行人学习。第三,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在阅读中学习他人的教育教学经验,凝聚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第四,要向社会学习、向大自然学习。
2、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师爱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教育教学效果来说,意义重大。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爱意的成长环境,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爱。田恒平教授曾经说过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爱,就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努力作到以下五点,一、爱生如人;二、爱生如生;三、爱生如子;四、爱生如友;五、爱生如己。
3、教育信念,是教师对教育事业、教育理论及基本教育主张、原则的确认和信奉。教育信念的集中表现是教师对教育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教师的责任感在于把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教师的事业心就是坚信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是崇高的事业。所以教师一定要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
只有通过以上的努力,我们在工作中才会作到心随意动、智由学得,在教育教学的具体工作中盛开出源源不断的智慧花朵。
二、重视科研,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有效途径。
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高低,正是教师创造力的体现,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展现。
1、如何培养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教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活动有意识的探究和发掘,是以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活动的探究感知,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一种清晰完整的认识。教育科研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信念与热情、知识与经验、眼光与智慧,来源于我们平时的教育活动,它的产生通常是由于我们所面临的实践活动或认识的任务。所以,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就要紧密联系教师日常的教育活动。离开了日常的教育活动,教科研意识的培养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感性的、实在的、具体的日常教育生活,既是教育科研意识得以形成的动力,也是教育科研意识得以产生和确认的现实基础。因此,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报告会、定期汇报会、职前培训、进修研究等多种形式,经常组织全体教师及时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并结合教师的教育实践经验开展专题教育研究,帮助教师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这就可以为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创造良好的机制。
总的来说,教师科研意识的培养是一种个人的自觉行为,这种行为主要是靠教师本人的主观努力,但意识的产生总是与自身所处的环境和教育实践活动有直接关系的。但是,其实意识并不一定能自发产生,而是在客观条件的影响下产生的。因此能否有效培养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关键在于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
三、在偶发事件的恰当处理中提炼教师的教育智慧。
教育机智是教师巧妙应对变化了的课堂情景或灵活机智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能力。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认真分析,深入了解,有效地处理一些教育教学琐事。就拿上课来说,我们课堂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进行充分教学预设,在不同的教学环境面对各种不同的学生能够产生多种不同的问题,只有教师的教学设计做到多维、灵活、开放和周到才能不至于临危生乱,手足无措。在平时的公开教学研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由于没有充分预设到、考虑到、课堂中面对学生稚气、率真、大胆的质疑,我们许多教师往往就会显出一脸的迷茫,或者一笑而过,以致学生出现一脸的疑惑,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四、教育“留白”也是教师教育智慧的特殊展现
每个教师都知道学生的智慧之火需要用教师的教育智慧去点燃,而点燃学生智慧之火的机制有时候往往表现为适当的教育“留白”。
要做到教育中的有效“留白”,就要求教师学会适当的等待,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课堂上,我们提了一个问题,好不容易看到学生胆怯的举起手来。我们连忙叫他起来回答,但是他竟支支吾吾着说不出话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见状就会争着说:“老师我来,老师让我来!”我们没有请成绩好的同学代替或是自己索性说出答案,而是请同学们耐心的听完那个学生的发言。终于,他说出了自己的答案。渐渐地,就能让他在课堂上变得勇敢起来。
要做到有效的“留白”,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锻炼机会。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见这样的事情:“老师,这道题怎么做?”“自己先想想,看看你能不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一会儿,学生高兴地来到老师面前,“老师,我会做了”。这就是“留白”,把学生自己能够做到的事自己去做。
这种精彩,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教育智慧作为支撑,是做不出来的,一般也是不敢这做的,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为一般的教师又岂能不回答学生的问题呢。
参考文献:
【1】张海社.从“爱智慧”理解教育哲学[J].陕西教育2003
【2】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
【3】王枬.教育智慧:教师诗意的栖居[J]. 社会科学家,2002
【4】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 教育研究,2005
【5】李彦丽、翟军卫 教师教育智慧的表征与生成──教师专业化的新境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