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培养兴趣让学生“爱”上物理

【作者】 高纪波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五图街道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调查发现,近几年学生的物理成绩普遍不理想,造成高中学生不愿意学理科,文理学生比例严重失调,这与初中学生物理没有入门,兴趣不高有直接关系。物理抽象、概括的特点与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的生理、心理特点不相适应,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比较困难,学习过程中分化现象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掉队,达不到应有的要求,一次又一次学习上的挫折和失败,造成了“精神创伤”,形成了心理上的沉重负担,从而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上一个人,会对他朝思暮想、寝食难安,如果爱上物理,学物理将很快乐,学好物理将很容易。
  一、上好第一堂课
  从心理学角度和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规律看,人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自己脑海中印象最深的是化学老师提一个木制的筐子,里面装满了瓶瓶罐罐,给我们做了大量的有趣实验,从此我喜欢上了化学,化学成了我的优势学科。如果第一课能把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出来是何等的重要。
  我在第一节课,首先要做大量有趣的实验。如:1.让学生观察烧瓶颈部的水沸腾了,而金鱼却在下面的水中游来游去;2.水在纸制的“锅”'里烧开……
  此外,还向同学们讲了很多有趣的自然现象。比如;1.一怀热水冒“白气”,冰棍也冒“白气”;2.高压电能电死人和畜,但鸟雀却平安地停在高压裸线上……在课的最后,又讲了一些物理的趣闻和科学家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故事。同学们感到十分新奇,大家兴趣盎然。课后不少学生讲“有意思极了”,“好玩极了!”由于起始课的成功,不少学生爱上了物理课。
  二、从创设情境入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使用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创设记忆深刻的相应的物理情境。 
  (1)利用诗歌、典故和故事等,将学生带入物理情境
  用“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链当空舞”的诗句作为“光的色散”一节的开头,使学生在对诗歌的欣赏中,将思维转向物理内容,从而进入物理世界。  
  (2)运用夸张、类比手法,将学生带入物理情境 
  夸张、形象的比喻,则可增强对学生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化知识的记忆。如对“电路和电流”的教学中,由于学生还没有学到电阻这一概念,以致学生不能很顺利地分析电路。这种情况,教师如果将电荷的移动类比成人的流动,遇到山路(即电阻大的用电器)时,会选择平路(即电阻小的开关或电流表等)这条路走,分析短路时就容易多了。    
  2.多联系实际,创设实在具体的相应的物理情境。
  教学中所举的例子,与实际密切相连,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教学“杠杆”时,可以先提问学生是怎样开汽水瓶盖的,然后演示起子,与生活息息相关,马上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虚拟性的相应的物理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创设相应的物理情境,如在教学《家庭电路》这一节时,用flash将触电情形生动地表现出来,在教学《眼睛和眼镜》这一节,用幻灯片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具体情况放映出来等。       
  三、注重实验,激发求知的兴趣
  1.注重实验导入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以感知为基础,利用新奇有趣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新鲜感,调动学习兴趣。例如:《《大气压强》的引入可演示瓶“吞”蛋,这个实验存在它的新奇处,瓶子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却将一个剥了壳的蛋“吞”了进去,这种实验可以引起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新课。  
  2.注重学生实验  
  学生活动实验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去获取知识,不仅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理知识,而且使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学习物理的快乐。例如:在“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中可以让两个学生配合,一个学生敲桌子的一端,另一个学生堵住一只耳朵,用另一只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听,随手取材,效果明显,何乐而不为呢?创造条件做好探究分组实验,学生通过亲自实验,印象深刻,激发求知欲。  
  3.增添一些小实验  
  学习中老师讲、学生听,枯燥无味。此时可增添一些小实验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增添课堂学习气氛。例如:学习惯性,用细线吊起塑料球、钢球,让学生吹,感受惯性的大小;流体压强时吹纸条,通过简单易做的小实验,同学们不仅印象深刻,而且调动学生此刻的学习兴趣。  
  4.加强实验的刺激性
  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作好准备。又如在讲授“流体与压强”的内容时,将乒乓球放在漏斗下,让学生来猜测,如果用力吹,乒乓球将会怎么样。再做具体实验,结果与他们预料的不同。通过实验演示,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标。
  四、恰当地运用物理史料或穿插小故事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结合教材,恰当地穿插一些科学史料中典型事例或趣味故事,如讲浮力中“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时,穿插阿基米德称皇冠的故事和我国东汉末年曹冲称象的事例,恰当地运用物理史料或小故事,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知识。同时采用小故事的形式介绍物理学中的科学家。以树立学生学科学、爱科学,做科学家的信心。
  五、成功的乐趣,可以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学生情绪不稳定,甚至一次考试的失败也会使他们的学习热情一落千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基础好的学生有奋斗目标,基础差的学生看到希望。在考试时,不能出偏题、怪题为难学生,使多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有所提高,并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认真分析试卷,当面讲讯肯定成绩,指出问题.使他们不至丧失信心。实践证明,学习兴趣的确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使学生取得了好成绩,这种结果又反过来强化了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