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基于《圆锥曲线与方程》教学实践分析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设计策略
【作者】 锡力德格
【机构】 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否理解数学概念直接关系到其学习的质量。因而本文以高一数学人教版选修1第二章中的《圆锥曲线与方程》教学实践为例,就如何在高中数学中开展概念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究。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之间的交流,以不断提高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成效,为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概念教学;问题驱动;圆锥曲线与方程
圆锥曲线与方程虽然作为选修的教学内容,但是其不仅是一般化的直线与方程以及圆与方程的理论,还是更好地学习双曲线、椭圆和抛物线等知识点的重要指导思想。通过对坐标线的教学,学会利用方程和代数运算对曲线进行研究,同时也是更好地理解圆锥曲线与方程这一概念引导学生树立坐标法思想,使其意识到曲线方程的求解旨在利用曲线方程对曲线进行研究。因而以下笔者就《圆锥曲线与方程》教学的难点为切入点,就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设计策略进行了分析。
1.《圆锥曲线与方程》教学难点的所在
一是虽然很多高中生能流利的回答圆锥曲线与方程所应满足的两个条件,但是学生在学习时往往难以证明曲线与方程之间互相表示的关系,这不仅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初学此部分内容经常遇到的难题,因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将直线与其方程和圆与其方程来说明。二是在对曲线方程求解时,学生往往难以弄懂如何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因此教师应实例,引导其掌握坐标系建立的要点,同时提出的具体的问题,要求学生经过练习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三是当曲线上的点满足了几何特征之后,并将其转换成点的坐标等式时,如何把所得的等式换成所求的方程又是教学难点的所在,尤其是一些复杂等式,学生往往难以将其快速的化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更好得解决这一难题。
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注重代数运算,而往往忽视提炼数学思想,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2.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设计策略
数学概念的形成主要是运算到结构对象的迁移。学生能否更好地学习数学,与教师概念教学设计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为了更好地对《圆锥曲线与方程》进行概念教学设计,以下笔者以问题驱动理念为载体,就如何对其进行概念教学设计做出以下几点分析。
2.1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问题驱动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学习习惯,因而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仅要精心设计问题,还要紧密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才能更好的促进概念教学设计的成效。就本章节学习的知识而言,教师可以提出:“当我们需要过生日开party的时候,往往需要通知你的亲朋好友去某个地点聚会,若你的聚会地点在文祠西路北,下塘路西的新世纪新春家园五栋,那么你会怎么跟你的亲朋好友通知地点?”分析,此问题的提出,其设计意图就在于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上,利用坐标对点的位置进行刻画,从而为利用点和坐标的关系对曲线和方程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奠定基础,并能引导学生对坐标法思想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一问题,最后在所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聚会地点的坐标确定。
2.2引导学生意识到坐标系的重要性,树立坐标法思想
在对直线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探究时,为了引导学生对曲线与方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使其意识到坐标系的重要性,并树立坐标法思想,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白纸上分别画出一个圆和一条直线,并引导其与同桌所画图形对比,观察二者所画的图形是否一致,并引导其思考若所画的图形一样,那么直线和圆之间存在什么位置关系呢?此问题的提出,主要是因为学生所画的图形往往不会一致,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当得到了直线和圆的方程,不同学生所画的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应一致,从而通过直角坐标系对曲线和方程更加感性的认识,同时也使得学生树立了坐标法思想。
2.3利用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对概念教学的兴趣
在进行本章节教学时,由于学生已经树立了一定的坐标法思想,也意识到了直角坐标系的重要性,此时教师就应采取实际案例,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邀请两个学生讲两个坐标轴所成角在第一和第三象限的平分线m,同时将其方程写出,并将函数y=2x2(-1≤x≤2)的函数图像C画出。并通过教师辅助和修正后,画出下图所示的函数图像。
图形画出之后,应利用多媒体将其展示出来,并引导学生结合直线m与方程,结合上图抛物线中的c及方程,找出符合某种条件点的集合的M与C与其方程如何联系?问题提出后,不应急于回答,而应引导其通过观察和联想以及交流,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才能更好地确保掌握这一知识的学习。
3.结语
综上所述,对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设计策略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述仅是笔者结合《圆锥曲线与方程》教学实践提出的几点浅见,存在的不足之处较多,还望同行多多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姜俊华.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02:49-50.
[2]张峰.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59-60+77.
[3]葛敏.也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J].学周刊,2011,11: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