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关于初中语文启发式教学的探讨
【作者】 张仕鹃
【机构】 贵州省仁怀市育人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布鲁姆.乔伊斯说:“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我们就给了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教会学生思考,就是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教师的教法影响学生的学法。”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交给学生学习方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下面就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初中语文实施启发式教学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法,还必须要遵循一些原则:(1)在教学观上,确立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成为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通过教师启发、诱导,主要是依靠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师生互动,教学相长;(2)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不是消积的接受知识,而是依靠自己动口、动手、动脑来获得知识,增加创造力;(3)在教学手段上,能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潜能,不断的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能力,而不是靠死记硬背、大搞题海战术、加班加点等方法来提高学生成绩;(4)在教学目标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视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即新课改中的三维度),把学生培养成全方位发展的有创造力的人才。
二、初中语文实施启发式教学的策略。
1、创建语言情境。
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1)在课堂中教师以语言技巧营造环境最重要的是要有情感,学生的情感往往是潜在的,内蕴的,教师要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调动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教师用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并采用排比句式,节奏适当,体现了教学语言的生动性。教师用美妙的语言唤醒了学生的热望。使他们的思维随着教师的讲解步步深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创设情境,教师的语言还必须注意准确性、教师成长逻辑性、教育性等的特点。
2、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虽然课本内容相当丰富,但有时候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启发式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特殊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语文充满好奇心,在对语文的学习中发现以前不知道的问题,从而有助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
3、实现课堂互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启发式教学可以达到课堂师生互动的目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相互探讨,相互学习,从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除此之外,启发式教学还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模式,将老师单项授课学生听课转变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以讲课的方式传达给老师或是更多的同学,通过交流实现学生的主动权,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4、进行提问启发。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运用问题启发法,有助于打开学生的心扉,促使学生思考,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药》时,学习到最后一部分时,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忽然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她,更有些踌躇,惨白的脸上出现羞愧的颜色……”这时,就是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来启发学生对文章作更深刻的理解:儿子为革命而牺牲,为什么还“羞愧”?这一提问,不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的激情,而且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挖掘文章的深层意蕴。
5、恰当运用奖惩。
成功地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除了备课时要做到胸有成竹,课堂上要善于设计问题外,还应辅以一定的检查。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让学生有适量的双基训练。学生不会总是那么自觉,如果教师只是在口头上布置,而不进行检查,时间长了,学生容易养成懒散的坏习惯,教学任务也完成不了,而教师更是无从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缺少检查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因此应该对学生进行各种类型的检查,学期考试、单元测试、口头提问、检查作业完成情况等。通过检查,教师掌握学生学习能力和程度,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检查与“减负”并不是对立的,相反,适当的检查有利于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更好的巩固,也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使检查落到实处,必须运用一定的奖惩。奖惩,在教学中表现为教师对学生一切形式的评价。诸如:表扬、鼓励、肯定、打高分,批评、训斥、否定、打低分;乃至教师对学生的举止、表情、语调都属于这个范畴。任何的奖惩都会对学生心理造成影响,在运用奖惩时应以奖为主、辅之以罚。恰当的奖励,产生的是积极的心理效应,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著名哲学家斯宾塞说:“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与快乐,即使是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学生的学习动机便会由被动而转为主动。相反,奖而失当,容易造成学生骄傲自满的心理,不利于其取得进一步的进步;罚而失当,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教师形成对抗心理,导致厌学情绪,造成消极的心理效应。但这并不表示就不要惩罚,只有奖励没有惩罚,一些自觉性差的学生会对检查无所谓,因此适当的惩罚还是必要的。比如,对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课后让其留下继续完成是应该的。
6、开展媒体启发。
所谓媒体启发,主要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脑课件、幻灯、录音、图片等,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内容直观形象,学生易感知,如我在教学《听潮》一课时,让学生听配有音乐的录音朗读,同时播放有关涨潮的课件画面,就可以把学生带入作者所绘声绘色描写的如梦如幻、平和愉悦与如怒如吼、雄浑壮美的艺术境界,感受到语言的艺术魅力。又如在教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我制作了五幅春景图的课件,在教授该课时,用多媒体播放、一幅幅春天的形、音、色画面跃然眼前,让学生亲身感受了春景的无限美好,立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媒体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经常运用类似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课程教学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现象,大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建构的要求。
一、初中语文实施启发式教学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法,还必须要遵循一些原则:(1)在教学观上,确立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成为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通过教师启发、诱导,主要是依靠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师生互动,教学相长;(2)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不是消积的接受知识,而是依靠自己动口、动手、动脑来获得知识,增加创造力;(3)在教学手段上,能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潜能,不断的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能力,而不是靠死记硬背、大搞题海战术、加班加点等方法来提高学生成绩;(4)在教学目标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视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即新课改中的三维度),把学生培养成全方位发展的有创造力的人才。
二、初中语文实施启发式教学的策略。
1、创建语言情境。
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1)在课堂中教师以语言技巧营造环境最重要的是要有情感,学生的情感往往是潜在的,内蕴的,教师要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调动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教师用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并采用排比句式,节奏适当,体现了教学语言的生动性。教师用美妙的语言唤醒了学生的热望。使他们的思维随着教师的讲解步步深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创设情境,教师的语言还必须注意准确性、教师成长逻辑性、教育性等的特点。
2、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虽然课本内容相当丰富,但有时候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启发式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特殊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语文充满好奇心,在对语文的学习中发现以前不知道的问题,从而有助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
3、实现课堂互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启发式教学可以达到课堂师生互动的目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相互探讨,相互学习,从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除此之外,启发式教学还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模式,将老师单项授课学生听课转变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以讲课的方式传达给老师或是更多的同学,通过交流实现学生的主动权,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4、进行提问启发。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运用问题启发法,有助于打开学生的心扉,促使学生思考,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药》时,学习到最后一部分时,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忽然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她,更有些踌躇,惨白的脸上出现羞愧的颜色……”这时,就是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来启发学生对文章作更深刻的理解:儿子为革命而牺牲,为什么还“羞愧”?这一提问,不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的激情,而且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挖掘文章的深层意蕴。
5、恰当运用奖惩。
成功地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除了备课时要做到胸有成竹,课堂上要善于设计问题外,还应辅以一定的检查。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让学生有适量的双基训练。学生不会总是那么自觉,如果教师只是在口头上布置,而不进行检查,时间长了,学生容易养成懒散的坏习惯,教学任务也完成不了,而教师更是无从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缺少检查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因此应该对学生进行各种类型的检查,学期考试、单元测试、口头提问、检查作业完成情况等。通过检查,教师掌握学生学习能力和程度,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检查与“减负”并不是对立的,相反,适当的检查有利于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更好的巩固,也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使检查落到实处,必须运用一定的奖惩。奖惩,在教学中表现为教师对学生一切形式的评价。诸如:表扬、鼓励、肯定、打高分,批评、训斥、否定、打低分;乃至教师对学生的举止、表情、语调都属于这个范畴。任何的奖惩都会对学生心理造成影响,在运用奖惩时应以奖为主、辅之以罚。恰当的奖励,产生的是积极的心理效应,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著名哲学家斯宾塞说:“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与快乐,即使是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学生的学习动机便会由被动而转为主动。相反,奖而失当,容易造成学生骄傲自满的心理,不利于其取得进一步的进步;罚而失当,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教师形成对抗心理,导致厌学情绪,造成消极的心理效应。但这并不表示就不要惩罚,只有奖励没有惩罚,一些自觉性差的学生会对检查无所谓,因此适当的惩罚还是必要的。比如,对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课后让其留下继续完成是应该的。
6、开展媒体启发。
所谓媒体启发,主要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脑课件、幻灯、录音、图片等,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内容直观形象,学生易感知,如我在教学《听潮》一课时,让学生听配有音乐的录音朗读,同时播放有关涨潮的课件画面,就可以把学生带入作者所绘声绘色描写的如梦如幻、平和愉悦与如怒如吼、雄浑壮美的艺术境界,感受到语言的艺术魅力。又如在教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我制作了五幅春景图的课件,在教授该课时,用多媒体播放、一幅幅春天的形、音、色画面跃然眼前,让学生亲身感受了春景的无限美好,立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媒体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经常运用类似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课程教学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现象,大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建构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