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如何进行有效的初中教学
【作者】 门立丽
【机构】 吉林省临江市光华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是我们教育工作
者的奋斗目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教师要充分备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展示能力的培养,利用多媒体等不同手段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一、认真备课、充分教学
我们要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就要认真充分的备课,才能进行有效充分的教学。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认真备课,才能游刃有余的面对学生的提问;才能更好的解读每一个小知识点;才能更好的把握重难点;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针对下一周要讲授的新课,我校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担任本周主备的老师要依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充分把握考纲的要求,翻阅教辅资料查找相关内容,整理出下周要讲内容的重点难点,精选出习题,为学生预习,学生和老师上课使用。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习题,实现更层次教学。
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行有效教学
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校采用以导学案为依托,自学,自练,通“兵练兵”的形式,改进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了自学能力。为了指导学生预习,课前教师集体备导学案,认真研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以便让学生能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互相检查,互相帮助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记忆理解、掌握应知应会的内容。在学习新课的前一天,教师会把导学案发放给学生。学生通过阅读导学案,了解新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需要复习的基本内容和新课要讲授的内容等。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做到提前想、提前做,争取学习的主动性,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培养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课前做好准备的习惯,可以避免时间的浪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节课的开始,学生的兴奋点有时还停留在上节课的内容或课间所从事的活动中。能否把学生由“课下”导入“课上”,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因此,为了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结合数学科学习特点,我们可以重视课前两分钟的充分利用,使学生更快更好的进行数学学习。
让学生养成课后总结和反思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新课结束后和学生们共同回顾本节所讲新知,让学生更系统的了解本节课所学知识,学生通过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学会了什么。通过导学案的精选检测题,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三、改变传统教学,创设高效课堂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意义的教学就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讲授新知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机械的进行学习,而现在的课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新知,更好的学习初中数学。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这一新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剪贴纸,探究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具有哪些性质;针对圆与圆位置关系这一课时,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试一试等环节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体会圆与圆五种不同的位置关系等。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中的活动课为找规律,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仔细看一看,成为数学学习小能手等环节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良好数学习惯。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发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设计贴近生活的情境来学数学。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如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第一课时讲授的是现实生活中的销售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会去商店买东西,为了消费合理会要求商家进行降价或打折销售。在讲授新课时,可以举学生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实例,如买文具,过年买新衣服等,让学生快速投入到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四、注重学生展示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我们要提供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在学生讲解习题的时候老师应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老师应从学生说话的音量,生生互动等细节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准确的找到不挡学生视线的位置进行讲题;针对学生讲题的声音进行培训,让学生的讲解能够使全班的同学都能听清;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适时的向学生进行提问;在小组讲解完之后,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针对此小组的讲解进行及时的点评,教师也积极的给予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个方面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五、运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教学
在教学中从新知识的导入到理解,借助计算机的直观演示,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充分感知;多媒体教学一改过去课堂上抽象的知识点爬满黑板的局面,使原本呆板的东西动起来;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可以接受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形、视频和音频等媒体信息,一方面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减少,不必每次上课都是满满的一黑板,同时学生的接受更容易。
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很强,我们多媒体课件展示动态图形,从而培养他们“全面、本质看问题”的基本素质。如在“二次函数”一节教学中,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顶点、函数值的极值情况,若用动画去设计,可以事先提出问题:当二次函数的系数发生变化时,图像的开口方向、顶点、和函数值的极值会如何变化呢?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出当二次项系数大于零或小于零时的不同函数图象,让学生根据图象来找规律,从而得出结论。并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这种形象的图像能激发学生兴趣,并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及已有的图象进行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并用数学公式和逻辑语言将其表现出来。创设动态、变化的图象,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要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必须转变观念,做学生的亲密伙伴,使学生由于对数学老师的亲近而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和力,同时想尽一切办法激发数学兴趣,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的有效,学生的学习才有效。
者的奋斗目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教师要充分备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展示能力的培养,利用多媒体等不同手段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一、认真备课、充分教学
我们要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就要认真充分的备课,才能进行有效充分的教学。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认真备课,才能游刃有余的面对学生的提问;才能更好的解读每一个小知识点;才能更好的把握重难点;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针对下一周要讲授的新课,我校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担任本周主备的老师要依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充分把握考纲的要求,翻阅教辅资料查找相关内容,整理出下周要讲内容的重点难点,精选出习题,为学生预习,学生和老师上课使用。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习题,实现更层次教学。
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行有效教学
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校采用以导学案为依托,自学,自练,通“兵练兵”的形式,改进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了自学能力。为了指导学生预习,课前教师集体备导学案,认真研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以便让学生能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互相检查,互相帮助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记忆理解、掌握应知应会的内容。在学习新课的前一天,教师会把导学案发放给学生。学生通过阅读导学案,了解新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需要复习的基本内容和新课要讲授的内容等。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做到提前想、提前做,争取学习的主动性,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培养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课前做好准备的习惯,可以避免时间的浪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节课的开始,学生的兴奋点有时还停留在上节课的内容或课间所从事的活动中。能否把学生由“课下”导入“课上”,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因此,为了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结合数学科学习特点,我们可以重视课前两分钟的充分利用,使学生更快更好的进行数学学习。
让学生养成课后总结和反思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新课结束后和学生们共同回顾本节所讲新知,让学生更系统的了解本节课所学知识,学生通过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学会了什么。通过导学案的精选检测题,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三、改变传统教学,创设高效课堂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意义的教学就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讲授新知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机械的进行学习,而现在的课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新知,更好的学习初中数学。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这一新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剪贴纸,探究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具有哪些性质;针对圆与圆位置关系这一课时,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试一试等环节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体会圆与圆五种不同的位置关系等。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中的活动课为找规律,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仔细看一看,成为数学学习小能手等环节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良好数学习惯。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发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设计贴近生活的情境来学数学。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如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第一课时讲授的是现实生活中的销售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会去商店买东西,为了消费合理会要求商家进行降价或打折销售。在讲授新课时,可以举学生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实例,如买文具,过年买新衣服等,让学生快速投入到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四、注重学生展示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我们要提供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在学生讲解习题的时候老师应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老师应从学生说话的音量,生生互动等细节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准确的找到不挡学生视线的位置进行讲题;针对学生讲题的声音进行培训,让学生的讲解能够使全班的同学都能听清;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适时的向学生进行提问;在小组讲解完之后,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针对此小组的讲解进行及时的点评,教师也积极的给予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个方面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五、运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教学
在教学中从新知识的导入到理解,借助计算机的直观演示,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充分感知;多媒体教学一改过去课堂上抽象的知识点爬满黑板的局面,使原本呆板的东西动起来;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可以接受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形、视频和音频等媒体信息,一方面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减少,不必每次上课都是满满的一黑板,同时学生的接受更容易。
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很强,我们多媒体课件展示动态图形,从而培养他们“全面、本质看问题”的基本素质。如在“二次函数”一节教学中,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顶点、函数值的极值情况,若用动画去设计,可以事先提出问题:当二次函数的系数发生变化时,图像的开口方向、顶点、和函数值的极值会如何变化呢?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出当二次项系数大于零或小于零时的不同函数图象,让学生根据图象来找规律,从而得出结论。并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这种形象的图像能激发学生兴趣,并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及已有的图象进行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并用数学公式和逻辑语言将其表现出来。创设动态、变化的图象,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要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必须转变观念,做学生的亲密伙伴,使学生由于对数学老师的亲近而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和力,同时想尽一切办法激发数学兴趣,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的有效,学生的学习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