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幼儿自主探究活动的原则

【作者】 徐盛玉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城关镇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幼儿个体依靠自己的知识、智力和经验,进行独立思考,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自由的探索和学习中获得成长。
  关键词:幼儿 自主探究 原则
  幼儿的自主探究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社会、课程”的综合要求,创设教育情景或是环境,使幼儿由“动机、兴趣、需要”展开各种活动,幼儿个体依靠自己的知识、智力和经验,进行独立思考,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自由的探索和学习中获得成长。我以“爱鸟周活动”为例,谈谈幼儿自主探究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幼儿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教师要切记自己是幼儿活动的发现者、协作者和引导者,幼儿才是活动的主角和主体,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尽一切可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机会留给孩子,把空间让给孩子。
  记得在爱鸟周那段时间,各类媒体,特别是报纸报刊登载了大量鸟类的知识、趣闻以及保护鸟类的文章。碰巧的是一天上午,全班幼儿正在绘画,突然一只小鸟飞进来,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在小鸟身上了,有几个小男孩儿甚至离开座位去追逐小鸟。或许是受到惊吓,或许是为了逃生,小鸟忽然直冲玻璃窗,只听“咚”的一声,小鸟应声落地,眼疾手快的刘星捧起小鸟,直嚷嚷:“小鸟死了,小鸟死了!”柯慧焦急的报告:“老师,小鸟的头流血了。”林雪心疼的问:“老师,小鸟死了吗?”王松自告奋勇:“我去叫张医生”。而黄丽则担忧地说:“鸟妈妈找不到小鸟怎么办?都是小朋友吵吵嚷嚷,小鸟害怕,才不小心撞死的。”陈浩然则要求:“老师,让我来听一听小鸟还有没有心跳,这样就可以知道小鸟有没有死。”……一会儿,王松把张医生请来了,孩子们像见到了救星似的,一下子围到张医生身边。当张医生检查完告诉他们小鸟已经死了时,许多孩子都露出了失望、痛心的表情。有的提议把小鸟埋在土里建个坟墓,有的提议把它制成标本。在以后的几天里,孩子们都在议论小鸟,提出各种问题,我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支持他们的选择,鼓励他们继续探索。
  二、探索性原则。要让幼儿充分的自主探索,真正实现自我发现,教师和幼儿之间就要建立一种平等的和谐关系,帮助幼儿去发现、组织和内化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活动的主旋律是幼儿在自主地通过自学、探索、解决问题,在活动中运用启发式方法,创设探索情境,给孩子质疑探索的时机,让幼儿自己发现规律。
  一天早晨,我发现许多孩子聚集在资料栏前谈论着什么,原来孩子们正在争论小鸟爪子的问题。有的孩子说爪子是小鸟的手,有的则认为爪子是小鸟的脚,于是,我问孩子们:“你们知道小鸟的爪子还有什么本领吗?”“我知道有的小鸟会游泳”“海鸥会游泳”“孔雀不会游泳。”“为什么有的鸟会游泳,有的鸟不会游泳呢?”我问。“是鸟妈妈教的,鸟妈妈如果不教它,它就不会。”“不对,是因为它有羽毛。”孩子们为此争论不休。
  为了寻找答案,我带幼儿观看鸟笼里、草坪上、假山水池边的小鸟。“老师,我发现有的小鸟爪子是分开的,有的是连起来的。”“我发现鹈鹕的爪子是连在一起的。”罗小鹏说:“我爸爸说有蹼的小鸟才会游泳。”于是,我们请来在鸟园工作的罗小鹏的爸爸作介绍,他说:“会游泳的鸟属于禽类,不会游泳的鸟属于涉禽类。它们的爪子不同,会游泳的鸟脚上有蹼,不会游泳的鸟爪子比较尖利,可以在地上刨食物”
  虽然孩子们已经获得了正确的答案,但我觉得还应继续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于是,我又带领幼儿到人工湖观看鸟是怎样游泳的。幼儿很快发现,会游泳的鸟是用脚上的蹼来划水的,脚上没有蹼的鸟不会游泳。
  三、开放性原则。让幼儿活动的过程开放,具有动态性;让幼儿的活动内容开放,具有选择性;让幼儿的活动目标开放,具有灵活性;让幼儿活动时间开放,具有广阔性;让幼儿的活动结果开放,具有多样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为幼儿创设一个满足他们自发性需要的、能够自由游戏和学习的空间,使幼儿能按自己的兴趣在自由游戏和学习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小鸟会生病吗?”一直是孩子们关注的问题。一次,孩子们无意中看到一位爷爷正往鸟笼里的杯子里倒白色粉末……啊!难道小鸟生病了吗?孩子们着急地问:“老师,爷爷在干什么?”“我也不清楚,你们去问问爷爷吧!”“爷爷,请问您在干什么?”“我在喂小鸟吃药。”这下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小鸟怎么会生病呢?”“它一定是感冒了。”“我生病时妈妈还带我去打预防针呢!”“小鸟吃的药和我们吃的药一样吗?”“小鸟是吃小鸟药的,我刚才看见爷爷拿的药袋子上画着一只鸟,这肯定是专门给小鸟吃的。”孩子们立即向爷爷核实了这一答案。曹宇飞好奇地问:“小鸟是怎么吃药的?”爷爷说:“把药粉放在水里,小鸟喝水的时候,就把药喝到肚子里了。”
  回到幼儿园后,曹宇飞用塑料插片搭了一把枪,他说:“这把枪可以用来消毒鸟巢,让生病的小鸟赶快好起来。”我发现,幼儿在自主状态下主动构建知识和经验的学习,往往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
  四、创新性原则。要让幼儿自主探索,应注意营造一个适宜的活动气氛,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师幼交往情境,给幼儿充分的自由想象空间,注意培养幼儿的怀疑精神、批判精神。教师对幼儿的发现和见解要及时给予一定的肯定,能让幼儿自由的表达和交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保护孩子的创造欲望和创新能力。
  幼儿围绕“‘百鸟园’不用大网罩着行吗”“怎样建个小鸟喜欢的家”“怎样才能让小鸟不但不飞走,还会不断地从其它地方飞来”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他们运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及经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想法。“搭个高高的围墙,小鸟就飞不出去了。”“不行,小鸟还是会从围墙上面飞走的。”“把小鸟的羽毛剪掉,它们就不会飞走了。”“每天放很多小鸟爱吃的东西,小鸟就不会飞走了。”“可以用大大的伞。”“可以拿蚊帐盖在上面。”……最后他们认为使用蚊帐和大伞这两个办法较好,可怎样才能将蚊帐支撑起来?到哪里去找特制的大伞呢?由此又引发了一场争论。最后,孩子们一致认为,只有爱小鸟,不去伤害小鸟,才能让小鸟觉得安全,也才能吸引它留下来。
  孩子们从认识鸟到爱鸟,到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经历了讨论—否定——再讨论—再否定的过程,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整个探究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