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刍议记录表在幼儿科学发现活动中的运用

【作者】 丁 芳

【机构】 贵州省仁怀市合马镇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幼儿科学发现活动中运用记录表,记录幼儿在观察和调查中的发现、在实验活动中的猜想和验证、在讨论学习中的分类和梳理,能帮助幼儿细致地观察现象,引导幼儿学会主动学习和进行学习的自我构建。更能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幼儿的发现与获取的经验,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结合具体的科学发现活动设计一张适宜实用的记录表十分必要。
  一、记录表的设计原则
  笔者认为设计科学发现活动中的记录表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目的性设计记录表目标要明确,要一目了然,有专题标题,知道调查什么、观察什么、探究什么、记录什么。比如,中班调查表《马路上有什么》,从标题上可看出该调查表的目标:调查幼儿对马路上各种车辆及各种设施的日常生活经验,也是对幼儿活动前知识经验的了解,便于教师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组织活动。
  2、适宜性幼儿科学发现活动中的记录表要适合幼儿记录、合作、分享与交流。幼儿不识字,可设计图文并茂的记录表,用各种符号、标记、数字或图画来进行记录。因此,有些记录表空格要大,多留白。比如,讨论记录表《秋天多美丽》可设计这样几列:秋天的树、秋天的花、秋天的蔬菜、秋天的水果等;只设两行:第一行写上各列的名称,第二行大量留白,幼儿根据谈话讨论在第二行大格中画出各种秋天的树、花、蔬菜、水果等。
  3、科学性适合幼儿使用的记录表要注重科学性。首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不同表格及操作材料,从小班到大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其次,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集中注意的探究时间不宜过长,探究的内容、项目也应适量。比如,小班科学活动《蔬果沉浮》中,设计直观的水池作为记录表,提供蔬果图片让幼儿记录蔬果的沉与浮,每人每次只观察记录一种蔬菜或水果的沉浮现象。而中班科学活动《沉与浮》中,设计四行三列的记录表,引导幼儿用符号记录物体的沉浮,每人每次可探究记录3~4样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
  4、操作性幼儿科学发现活动中的记录表不需要占用太多时间来记录,记录内容形式简单明了,能说明问题即可。可以是一个人记录,也可以两个人合作记录,还可以小组讨论记录。比如,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设计的记录表用于幼儿边操作边记录,一人操作时,另一人帮助记录,记录起来很方便。
  二、记录表的类型及运用
  法国“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指出,科学教育的的核心是让孩子们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做中学”项目特别强调:设置情景——提出假设——动手操作——记录信息——表达与交流等几个环节。其中,记录信息为重要环节,在幼儿科学发现活动中大多用图画和表格进行记录。
  科学发现活动中常用的记录表主要包括调查表、实验记录表、分类记录表、讨论记录表、观察记录表等。
调查表
  它是对已有知识经验或已存在现象的调查结果的记录。一般在活动前或延伸活动中进行调查记录,比如,中班调查表《最喜欢的玩具》。
  在幼儿探索过各类玩具之后,让他们挑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1至3样),画在调查表第一行的空格中,延伸活动让幼儿调查爸爸妈妈小时候以及好朋友最喜欢玩的玩具1至3样,画在相应的空格中。在活动室陈列调查表,组织幼儿交流调查结果,感知玩具的多样性,学玩一些传统的游戏和玩具。
  实验记录表
  用于记录实验信息,引导幼儿动手之前先动脑,初步感受猜想、验证,记录猜想结果和验证发现。比如,中班实验记录表《沉与浮》。
  活动中,先出示一样实物(比如积木),请幼儿画在第一列,让幼儿猜一猜积木放入水中会沉下去还是浮在水面上?引导幼儿用图示或符号在第二列记录猜想结果。最后把积木放入水中试一试,看看是什么结果,在第三列记录下来。比较第二列和第三列,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和积极的科学态度。
  分类记录表
  用于记录物体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帮助幼儿建立“类”的概念,主动获取相关经验,如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结果也会不同等。在科学发现活动中,大多是收集相关物品进行观察、比较、探究后再记录。比如,大班分类记录表《有用的刷子》。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收集来的刷子的外形、用途、制作材料等,尝试按一种特征——“用途”特征来给刷子分类。先找一找刷子有哪些不同的用途,用来刷洗什么?叫什么刷子?(牙刷、杯刷、床刷、鞋刷、洗衣刷、厕所刷、油漆刷等)
将刷子进行摆放分类后,在第一列记录它们的名称,第二列画出它们的不同用途,第三列画出这类刷子的实物图,用画图的方式记录分类结果。然后,再尝试按其他特征摆放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从而知道按不同特征分类结果不一样。
  讨论记录表
  边讨论边记录,用于记录讨论中的问题和结果,梳理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包括已知的、未知的。比如,中班讨论记录表《你了解猫头鹰吗?》
  此表用于导入活动后,抛出讨论话题——你了解猫头鹰吗?他长得什么样?有哪些本领?有什么习惯?幼儿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的答案,老师用简图记录在“!”一栏,这是对猫头鹰的已知方面的认识。而对于幼儿不了解的以及还想知道的有关知识,师幼讨论后,用简图记录在“?”一栏,这是对猫头鹰的未知认识,也是组织活动进入下一环节的支点和依据。
  记录表记录的是幼儿的学习和探究过程,更是幼儿的成长过程。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支持者,教师应及时和幼儿一起解读他们的记录内容,插入适当的文字说明及评价,见证他们成长第一站——幼儿园阶段的一些成长经历。
  以上是幼儿科学发现活动中常用的几种记录表,在运用各类记录表时,可以视幼儿实际情况而定。如果从小班开始就接触过记录表,有记录的经验,中、大班可以循序渐进地使用各类记录表。如果幼儿没有经验,在活动中运用各类记录表时可适当简化,降低难度。另外,在一个具体的科学发现活动中运用什么样的记录表,在什么环节进行记录,还要视活动主题而定,合理运用,以各类记录表为载体,帮助幼儿记录观察、调查、探究、发现的各类信息,促进幼儿科学发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