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新课程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作者】 李万青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高度的抽象,这个特征决定了数学学习必须通过具体的数学作业才能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掌握数学方法。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以下是笔者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 作业设计 改革
  数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高度的抽象,这个特征决定了数学学习必须通过具体的数学作业才能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掌握数学方法。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以下是笔者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
  一、当前数学作业设计中的一些现象及启示
  这样的现象经常在校园出现:每天一大早,几名学生早早来到学校,早来的目的就是抓紧把作业抄好;到了交作业的时间,有几名同学迟迟不肯交,原因是要么没完成,要么就是没带、没做;还有部分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有大片的空白。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除了课堂教学因素、学生自身因素之外,教师作业设计不合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数学教师认知上存在误区。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以习题训练为核心任务的现象,在草草地灌输结论后,以大量的习题充斥数学课堂;以学生在数学习题中的频繁失败体验,换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也有数学教师自身对数学学科本质理解上的偏差,更有我们对数学教育功能认识的片面性。题海战术,学生终日为作业奔命,学生“疲”了,教师“累”了,渐渐地就形成了“交烂账”“抄作业”。
  2、作业设计不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
  教师的作业设计,没有考虑到各层次水平的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在作业设计时缺乏对这部分学生的关心。另外,教师没有根据上课的内容和实际教学效果,及时地调节作业的内容、形式、容量。如果上课的内容较难,学生掌握的情况不好,作业就要及时调整。
  3、作业设计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在设计作业时,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做什么怎么做,都由教师决定,学生没有自主权和选择权,导致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不高,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差。
  4、作业量大,超出学生的承受能力。
  由于学生每天的作业不止完成一门,学生面对的是语、数、英等多科作业,如果作业的总量太大,学生就会在各个作业之间进行先后的选择,这样对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质量也会产生影响。
  二、创新作业设计,提高教学效益
  1、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层次化作业。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每名学生对作业都有独特的需要,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区别对待,让全班所有学生都有自己合适的作业。布置作业时,选浅显一些的题目给程度差的学生做,使他们通过作业也能掌握基础知识,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对程度好的学生则给他们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多动脑筋,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度。
  2、作业设计应少而精。
  布置作业首先要考虑学生的负担。作业过多,会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作业太少,则无法发挥学生潜力,最终制约学生发展。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掌握每一部分教学内容的来龙去脉及其地位和作用,明确教学要求。这样就能围绕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有的放矢地精选习题。
  3、创新作业内容,培养探究能力。
  (1)设计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数学作业主要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而发散思维的训练明显缺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师需要设计一些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在“一题多解”或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2)设计实践型作业。
  实践型作业具有可操作性、有序性、挑战性的特点。比如,在学习《统计图》后,要求学生收集、整理一个专题的数据,制成统计图、统计表,并进行合理分析。
  (3)创设应用型作业,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生活即教育”,生活有多宽,数学教育就有多广。数学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应用能力。
  三、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时效性
  首先作业要有针对性,所有的作业练习设计都应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课堂上已经熟练掌握的东西,课后可不布置或少布置。而对多数学生未熟练掌握的知识,课后可加强训练,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洞察学生思维中的盲区、误区,掌握学生的认知情况,通过作业巩固矫正。如何通过尽可能少的作业而达到良好的效果呢?我的做法是“老师跳入题海淘金,学生在岸上拾宝”。几年中,在布置作业之前,我都习惯把课后习题、相应的作业本和教辅上的习题做一遍,每每看到好的习题就摘录到本子上,到用的时候再进行筛选,一些思维训练高效、方法新颖的题目及时提供给学生,学生做的题目不多,但收效却很大。其次,作业要有时效性,一方面,布置作业要及时,一般学习新的内容后要及时布置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作业,以达到对所学知识强化的目的。另一方面要布置适当的预习作业和家庭作业,预习作业有助于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家庭作业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独立性、责任感和条理性,有助于提高学生时间管理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数学作业设计是一项充满创造性、挑战性的活动。作为一名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高作业的质量。我们应该使每一次的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让学生觉得做作业不再是一种负担,不是为了考试的需要,让他们在作业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喜悦,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吉祝华;让数学作业变得更有效[J];学苑教育;2009年04期
  2.徐怀玖;让数学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烦恼[J];学校管理;2011年04期
  3.临颍县王岗镇小庄李小学 郭燕华;浅谈数学学习的新方式[N];学知报;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