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

【作者】 王 骑

【机构】 贵州省仁怀市茅坝镇第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适应现代社会人际交往需要的基本素质。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从提高人文素质的理念出发,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纳入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粗浅的认识:
  一、口语交际的原则。
  小学阶段为什么要开口语交际课?新课标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当中在最后一条中特别指明:小学阶段应在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基础上,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口语交际开设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进入社会后,与他人进行成功交际的一门具有前瞻性的课程。因此,服务于生活是这门课的意义所在,在教授过程中,应以生活为蓝本,遵循生活化原则,以大语文教育观为指导,不但在课上进行学习,还应该走出口语交际课的课堂,进行开放式教学。关于这一点,新课标在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当中已明确指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环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将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融合起来,模糊课内外的界限,让学生在大环境中学习口语交际。
  二、口语交际课程的意义。
  口语交际的定义是什么?作为战斗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我是这样理解的:口语交际就是语文课本封皮上“语文”两个字中第一个字的诠释。怎样上口语交际课?即在课堂中,教师虚设情景,给学生创造一个训练口语表达的“场”,不是单单的听话、说话。而是让学生学会互动、评价、提问、辩解。并把在课堂中学到的规范语言,及说话应该注意的细节,逐步运用到课堂以外的学习生活中去。使孩子们会听、会说。进而,为演讲、辩论打好基础。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由此可见,未来社会需要的是能言善辩、善于与别人交往互动的人。因此,为了使学生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只有理解?“口语交际”这一概念蕴涵的深刻含义,才能搞好口语交际教学。
  三、口语交际课程的策略。
  1、把握教材和学生。
  把握教材,了解学生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这点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什么地域都是对的。《介绍世界名城》、《小小即兴演讲会》、《七嘴八舌话环保》等口语交际课就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首先我们要意识到这些口语交际内容既紧密地联系了生活的实际,符合现代人的需要,又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有话可说。教学中抓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引导学生把话说具体,说清楚。如教学《七嘴八舌话环保》这节课,课前先让学生去调查了解我们的家乡、我们居住的小区、村庄,还有我们的学校,环境状况怎么样,作好记录后在班级中和大家议一议,从而明白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要从身边的事做起,从每个人做起。当然,教师在教学前要有目的地了解学生的喜好,只有把握了学生,才能自如地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引导,准确点拨。
  2、创设交际情境。
  日常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大舞台。互动是口语交际课的基本特点,还应包含在日常生活应成为学生口语交际应用的大舞台,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常口语交际中进行双项互动,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3、开展说趣事,讲故事活动。
  话题贴近生活,学生感到亲切,没有距离感,激发交际的兴趣和欲望,也易于交际,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口语交际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把动手与口语交际结合起来,还可以采用讲故事说见闻,进行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对《课程纲要》进行调整、补充、完善。  
  4、规范交际语言。
  口语交际要文明礼貌。教师规范化的语言是学生习得的规范化语言的表率。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化,语言要简洁、生动,表达要清楚明白。
  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流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课程标准》中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展开口语交际活动,重视日常生活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传授口语交际知识。教师要多多创造各种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锤炼,从而达到自如运用语言的水平。
  在教学一年级口语交际课《春天在哪里》时,我进行了如下教学实践:
  (1)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身边的春天。
  (2)师:上课前我们已经去大自然中寻找了身边的春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汇报一下大家的成果吧!
  课件出示春姑娘:小朋友们,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快和小朋友说说吧!”
  (3)学生自由说话,教师相机指导。
  (4)课件出示如下句子:
  春天来了,我们去公园看到了_____;春天来了,我们在田野看到了_____;春天来了,我们在_____。
  春天来了,我们来到茂密的小树林,听_____;翻过小山丘,来到小河边,又听_____;还听见了_____。
  一场春雨过后,我们推开窗户,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上一口气,啊!我闻到了_____。
  (5)赞美春天:用优美的语言、多彩的图画来表现它、赞美它。学生依次上台展示介绍,接受其他学生的提问并回答。(说说自己的画和剪贴的内容以及为什么这么画、贴,或者听了同学们的精彩语言,有何感受,想到些什么,都可以说。)
  在这次口语交际的教学实践中,我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使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有图可画。在整个交流过程中,我注意语言文字的训练,注意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交流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语言,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之养成乐于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总之,口语交际是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一项基本能力,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掌握与人交往的方法和策略,具备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文明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