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职教育3.0背景下数控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作者】 钱爱萍 傅 强 胡 明

【机构】 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以高职教育3.0为背景,分析了数控技术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整合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结合大学生创新项目,鼓励创新发展,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提高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社会和企业服务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型人才;课程体系;保障机制
  0引言
  《国务院出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中指出: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1、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中国职业技术学会副会长俞仲文先生提出:时代要求高职教育转型升级。高职教育1.0版解决是什么是高职教育,2.0版推行“工作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改革,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推行建设规划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培养大批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教育进入了3.0版。处在社会转型与变革期的高职教育应该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根本,并据此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完善和创新办学机制。健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教育与行业对话机制。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强化行业在专业规划、课程体系、教材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培训、学生实习等方面的指导。”显然,一是要求我们高度重视课程建设与改革这一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或关键;二是给我们指出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途径。
  2、国内外同类研究工作现状
  新加坡以德国双元制为基础,职业院校建立多所应用科技中心,为新加坡企业提供高科技培训,积极向企业推广高科技应用,同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要参与企业实习、校内创新等项目的学习活动等。台湾职业学校以“创新育成中心”为表现与企业开展紧密合作,企业与学校共同解决技术问题,协同攻关;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做项目;建教合作,学生在企业和课堂不断轮换,以提高职业能力。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比较重视教学改革,职业教育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有所改进,但一部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差距。
  3、突出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3.1 根据职业能力分析,改革教学体系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进一步确定完成每个任务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构建后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的组合,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教理念的课程模式,注重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
  数控技术专业侧重生产技能方面的知识,重点突出了生产过程中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必须靠真实的加工实训才能获得, 建立了以“基础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验—创新设计”为特征的多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教学衔接,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表1课程体系架构与职业技能导向模式

 

 

 

 

 

 

 

 

 

 

 

 

 

 

3.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立足大学生创新项目,培养学生创新    3.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立足大学生创新项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依据。通过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大学生创新项目《结合翻斗车模型制作改革》等作为载体,将车、铣、钻、钳工等工种结合起来,很好的掌握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院给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与创新实训创造了良好条件,积极参加学院和台州市组织的数控加工技能大赛,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
  3.3 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第二课堂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建设和完善第二课堂既是培养高职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我院通过开展“三维高级应用工程师”、校内技能大赛等项目的业余培训,提高学生对第二课堂的积极参与程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4 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的保障机制
  为推进数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我院与吉利集团人力资源部、吉利汽车研究院在此签订了校企深度合作、联合育人协议等。吉利控股集团在视察我院时曾强调:“学院发展紧紧围绕集团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搭建教学研这个平台,成为吉利全球化发展的摇篮,同时集团将不遗余力地支持学校,对一些教学、创新、改革以及需求的一些资金或者物资方面的需求都将全力支持。”这些条件为课题实现创新型人才提供了保障机制。
  
  
               

 


  图2 “双元制”人才培养计划的保障体系框图
  4结束语
  高职高专院校承担着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力度,学校必须与企业合作,坚持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得到技能训练,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应用和创新,只有坚持长期不懈的实践才能保证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推进校企合作开创职教科学发展新局面
  [2]国务院出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年19号)
  [3]管平 胡家秀.高职院校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高等教育研究,2013(2)
  [4]毛燕 高职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 高职专论 2008(6)
  [5]沈键 陆艳琦 王炳信  高职生的第二课堂与创新能力培养[J] 职成教育研究 2010(7)
  [6]许戈平 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12(3)
  作者简介:
  钱爱萍(1976- ),女,汉族,江苏靖江人,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技术等。
  傅强(1977-),男,汉族,江西南昌人,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技术等。(
  胡明(1984-),男,汉族,福建人,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数控实习教师,加工中心高级技师,研究方向为数控加工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