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交给学生发现问题的金钥匙——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发现问题”的学习方法
【作者】 陶家政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五图街道中学
【摘要】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思想品德课学习中,要让学生养成发现课本中老师没有设计到的新问题能力和发现练习题中没有设计到的问题的能力。【关键词】导学案 练习题 发现问题
【正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做完了老师设计的导学案,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记住了老师设计的问题,所有这些仅仅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初步要求,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方法。学生依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只是浅层次的要求,因为这时学生的思路仅仅局限于老师的思维,还没有走出老师思维的窠臼,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还受到老师导学案的限制,还没有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思维,缺乏开动脑筋善于发现问题的方法。地中海东海岸沙漠里的富庶小国巴勒斯坦人特别聪明,外国人经常评论说“世界的财富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学生每天放学后家长们都会问:“今天你向老师提问了吗?”而我国的家长经常这样问:“你的作业完成了吗?”满足于完成,缺少探究,正是我国教育的现状。因此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不能满足自我,固步自封,必须摒弃教条主义,必须不断创新,必须有不断疑问的精神,只有善于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才能想方设法去更好解决问题。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学生发现问题方法的指导。
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时,我先让学生学会了依据老师设计的导学案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注意了两点。
一是让学生发现课本中老师没有设计到的新问题。
1. 先做导学案。
具体做法是,上思想品德课时,老师先发给学生导学案。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认真看书,边看书边认真思考边做导学案,如果有不会的问题,先用笔标出,看完书后仍不会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小组内仍不能解决的,再与其他小组讨论,如果还不能解决的则通过老师的点拨,最后圆满完成导学案。
2. 在进一步思考发现问题。
学生完成导学案后老师再因势利导:在同学们认真看书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还有不明白的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这时,学生往往没有问题。事实上,不是学生没有问题,而是没有发现问题。他们的思维仅仅局限于完成老师的导学案,精力仅放在了导学案上。看书时精力不集中,仅仅是完成导学案,在此情况下老师要进一步引导:你认真看书了吗?一字一字看准了吗?每一句话、每一段内容、每一个插图你都看明白了吗?试着从头再看一遍,注意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一段一段认真琢磨,相信你们有新的发现。通过这样慢慢引导、慢慢练习,学生们在自主学习课本内容时,发现问题的能力慢慢提高了。
例如,在学习初一思想品德课第四课第一框时,我编制了导学案。在学生完成导学案以后,我启发学生:通过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刚开始,全班静悄悄,一个举手的也没有,我又进一步启发:再看看书,想一想,课本上的内容都明白了吗?这时,学生们又开始认真看书。慢慢的,有同学举手了,紧接着陆陆续续又有学生举起了手,我让有问题的学生说出自己的不惑。
甲:第38页顶上“写就辉煌”的“写就”是什么意思?
乙:第39页下面“白雪霁”中“霁”怎么读?
丙:第39页下面课本设置的例子“读一读”有什么作用?
丁:第41页上面的“相关链接”告诉了我们什么?
……
在问题提出以后,我让学生自己相互解决,如果学生之间不能解决的,老师点拨解决。
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学生对课本的学习更认真了,发现问题的能力更强了。
二是在做练习题时,我也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比如有这样一道练习题:读读下面材料,谈谈你的体会。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市长陈希同,自1991年7月至1994年11月,在对外交往中接受贵重礼物22件,共计价值人民币55.5万余元,没有按照有关规定交公,而是据为己有;动用财政资金人民币3521万元,吃喝挥霍公款人民币105万元。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陈希同有期徒刑16年。
学生们依据所学知识,得出相同答案: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我又进一步启发:请同学们再想一想,还有什么体会。经过认真思考,学生们又给出了以下答案:①国家干部必须进一步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②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③人人需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思想道德觉悟等等。
在教学实践中,我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引导,慢慢启发,逐步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学生发现问题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更加认真了,无论看书学习还是做练习题,都注重了的思考,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不再人云亦云,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创造性,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1.教育部《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
2.山东人民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
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时,我先让学生学会了依据老师设计的导学案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注意了两点。
一是让学生发现课本中老师没有设计到的新问题。
1. 先做导学案。
具体做法是,上思想品德课时,老师先发给学生导学案。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认真看书,边看书边认真思考边做导学案,如果有不会的问题,先用笔标出,看完书后仍不会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小组内仍不能解决的,再与其他小组讨论,如果还不能解决的则通过老师的点拨,最后圆满完成导学案。
2. 在进一步思考发现问题。
学生完成导学案后老师再因势利导:在同学们认真看书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还有不明白的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这时,学生往往没有问题。事实上,不是学生没有问题,而是没有发现问题。他们的思维仅仅局限于完成老师的导学案,精力仅放在了导学案上。看书时精力不集中,仅仅是完成导学案,在此情况下老师要进一步引导:你认真看书了吗?一字一字看准了吗?每一句话、每一段内容、每一个插图你都看明白了吗?试着从头再看一遍,注意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一段一段认真琢磨,相信你们有新的发现。通过这样慢慢引导、慢慢练习,学生们在自主学习课本内容时,发现问题的能力慢慢提高了。
例如,在学习初一思想品德课第四课第一框时,我编制了导学案。在学生完成导学案以后,我启发学生:通过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刚开始,全班静悄悄,一个举手的也没有,我又进一步启发:再看看书,想一想,课本上的内容都明白了吗?这时,学生们又开始认真看书。慢慢的,有同学举手了,紧接着陆陆续续又有学生举起了手,我让有问题的学生说出自己的不惑。
甲:第38页顶上“写就辉煌”的“写就”是什么意思?
乙:第39页下面“白雪霁”中“霁”怎么读?
丙:第39页下面课本设置的例子“读一读”有什么作用?
丁:第41页上面的“相关链接”告诉了我们什么?
……
在问题提出以后,我让学生自己相互解决,如果学生之间不能解决的,老师点拨解决。
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学生对课本的学习更认真了,发现问题的能力更强了。
二是在做练习题时,我也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比如有这样一道练习题:读读下面材料,谈谈你的体会。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市长陈希同,自1991年7月至1994年11月,在对外交往中接受贵重礼物22件,共计价值人民币55.5万余元,没有按照有关规定交公,而是据为己有;动用财政资金人民币3521万元,吃喝挥霍公款人民币105万元。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陈希同有期徒刑16年。
学生们依据所学知识,得出相同答案: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我又进一步启发:请同学们再想一想,还有什么体会。经过认真思考,学生们又给出了以下答案:①国家干部必须进一步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②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③人人需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思想道德觉悟等等。
在教学实践中,我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引导,慢慢启发,逐步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学生发现问题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更加认真了,无论看书学习还是做练习题,都注重了的思考,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不再人云亦云,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创造性,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1.教育部《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
2.山东人民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