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自学检测练习设计之我见
【作者】 杨发龙
【机构】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小学
【摘要】【关键词】
高效课堂的实施,主要以“先学后教”模式为载体-- “以学代教,以练代教,以拨代教”,从而突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节约了课堂时间,加大了知识传输量,提高了学习效果,真正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性。但在“先学后教”模式的实施中,自学检测练习设计存在着盲目性和不合理性。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设计理念还没有从达标练习的思维中转变过来。在此,笔者谈谈自己对自学检测练习设计的几点想法,与同仁探讨。
一、自学检测练习设计要有扦插性
自学检测练习的作用不仅仅是巩固知识、迁移知识。它还需要担负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衔接新旧知识,暴露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归纳知识脉络树,板块化知识等一系列的任务。所以自学检测练习设计要有扦插性,要从已有的旧知识入手,暴露知识推理、变式、延伸、拓展等一系列的产生过程,然后推导到新知识中来,使新旧知识产生扦插链接,体现知识的系统性、板块性与科学性,便于学生系统、模块的掌握知识。
比如,笔者在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节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86×27= 56×27= 那么856×27= ,学生通过前两道算式的竖式计算,就可以很快的列竖式算出第三道算式,从而归结出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完成知识的延伸学习‘。
二、自学检测练习设计要有基础性
自学检测练习与达标练习不同,需要从最基础,最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工入手----概念、定义的识记,概念定义的初步理解,概念定义的最基础应用等方面来考查学生是否自学以及是否已经通过自学获取到基础知识,以便教师调整讲课内容及讲课策略,节约课堂时间,增大信息载入密度,提高课堂效率。
比如笔者在进行直线、射线、线段一节的教学时,设计出这样一道练习:
端点个数
延伸性
有无长度
直线
射线
线段
三、自学检测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有经验的教师都明白,每一届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都不同,这届学生存在的问题,在下届学生身上不一定存在。所以,自学检测练习应该以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为出发点,设计专项练习,然后围绕专项训练重点突出设计易混的内容,易于理解偏差的内容与产生习惯性错误的内容。通过这些练习,不但可以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有的放矢,做出最精准的点拨指导;同时可让学生得到失败的经历,使他们更专注,更有针对性的和同学与老师展开多边互动,以此来探究重点,突破难点。
比如:笔者在进行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一节的教学时,设计了三个判断题:1、一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2、两组对边互相平形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3、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从而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情况,然后通过多边互动突破难点。
四、自学检测练习设计应该突出层次性
不同的学生自学能力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不同。由于自学检测练习还肩负着反馈学生学习动态这一重任,所以自学检测练习的设计还必须有层次性。针对好、中、差三类学生进行设计,用来分层诊断各层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完成基础知识的探究与突破,从而为教师集体点拨奠定基础。
比如:笔者在进行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设计了一组渐进性的检测练习题,包括三种练习。
1.模仿性练习。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为:长3分米,宽1.5分米,高1.2分米,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它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它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发展性练习。一个长方体木箱,长1.2米,宽0.8米,高0.6米。做这个木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木板?如果这个木箱不做上盖呢?
3.综合性练习。把第一题的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后,木块的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自学检测练习与达标练习的作用不同,需要教师从系统知识链的形成,诊断学生自学获取知识的程度,以及学生难以接受的信息等方面综合考虑,巧妙布置。所以我们首先应该转变设计理念,设计出更为精典,更为巧妙的习题。笔者在此只做了粗浅的探究,希望能抛砖引玉,激起大家对自学检测练习研究的热情,从而设计出符合先学后教模式的检测练习,从而使课堂更加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