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用生本教育的理念构建有效课堂模式
【作者】 韩玉君 沈万忠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二满族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生本教育的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不教而教”。我校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把有效课堂基本模式确定“3623”模式,即“实施三种课型、落实六个环节、变换两种课堂、达到三个层级”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并进、当堂训练”的模式。
整个学习课堂,包括课上、课下、晚自习,形成一个“10+35”循环大课堂链。课后10分钟教师分发学案;晚自习、课下完成组内独学、对学、群学和向其他组请教的学习任务;课上展示预习成果,解决整个班级普遍疑惑的问题,师生质疑、生成新的学习成果。
一、实施三种课型
1、自学互学展示课:一般用于新知识点的起始课。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案的导学功能,调动学生独立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成就感才能保证课上的乐学高效。所以教师对此课型的操作必须从优化学案入手,学案的设计不是书本的复制和习题的堆砌,要有层次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如果只针对中等以下学生优生则因“吃不饱”而感到没有收获;若只针对优生,大部分学生会因“消化不了”而造成兴趣游离。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自学的情况要心中有数,对那些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都能解决的问题或通过组内互学能解决的问题不必再逐一展示,教师适当点拨归纳即可,展示的内容要少而精。在中差学生展示时,优生是“师”,起到审视、评价、指导的作用。优生展示时中差生是学,倾心向优生学习、质疑。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真正体现高效。
2、质疑拓展提升课:这种课型一般用于一节知识内容在自学互学展示课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之后的知识巩固与拓宽,它是学生加深理解、熟练运用、形成能力的过程。导学案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层层加深逐步拓展,让学生产生疑问增强解决疑难的欲望,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在课上质疑讨论,其它小组答疑或老师解疑,通过此课型的运行,达到深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3、单元强化巩固课:此课型是在完成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提高达到学习要求,亦即传统教学的单元小结课,但它又区别于常规的单元小结课:
(1) 它要强化知识的梳理来弥补前两种课型中学生讲解展示占主体对知识的理解系统性不强的缺陷,强化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2) 这种课型教师的讲解时间可以适当增加,但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思维活动量必须加大,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要体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知识基础上达到不同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二、落实六个环节
1、自主学习:要求个人做好,通过独学解决70%的知识。
2、合作探究:要求小组做透,通过对学再解决20%的知识。
3、展示交流:要求班级做优,通过群学在解决10%的知识。
4、质疑提升:要求学生在学会预先设计的知识基础上,与教师一起质疑、互动解决问题、生成新的学习成果。
5、达标检测:要求依据学习内容,本着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做好习题设计,并当堂测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堵塞漏洞,不留死角。
6、反思小结:要求学生谈心得体会;教师总结得与失,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变化两种课堂
1、小课堂:每一节课,课堂都包括多次学,多次教,多次练的六环节闭合循环。
2、大课堂:几课时分别进行学、教、练的六环节闭合循环。
四、达到三个层级(从低到高)
1、教师引领式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并进,当堂训练。教师出示目标和自学指导,引导学生交流,解决问题,教师出示当堂训练题。
2、教师半扶半放式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并进,当堂训练。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并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共同交流解决学习问题,一道出题进行训练检测。
3、学生自主式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并进,当堂训练。学生们自己确定目标,自己提出学习方案,自我训练,自我反馈。
总之,教学改革没有终点,只有一个接一个的新起点;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教学改革模式一般要经历由“定模”到“脱模”的过程。改革初需在一定的模式框架下进行,其目的让教师有一个方向,有一个抓手。当教师对有效课堂有了深刻的理解后,就会有“脱模”飞跃,从而实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整个学习课堂,包括课上、课下、晚自习,形成一个“10+35”循环大课堂链。课后10分钟教师分发学案;晚自习、课下完成组内独学、对学、群学和向其他组请教的学习任务;课上展示预习成果,解决整个班级普遍疑惑的问题,师生质疑、生成新的学习成果。
一、实施三种课型
1、自学互学展示课:一般用于新知识点的起始课。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案的导学功能,调动学生独立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成就感才能保证课上的乐学高效。所以教师对此课型的操作必须从优化学案入手,学案的设计不是书本的复制和习题的堆砌,要有层次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如果只针对中等以下学生优生则因“吃不饱”而感到没有收获;若只针对优生,大部分学生会因“消化不了”而造成兴趣游离。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自学的情况要心中有数,对那些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都能解决的问题或通过组内互学能解决的问题不必再逐一展示,教师适当点拨归纳即可,展示的内容要少而精。在中差学生展示时,优生是“师”,起到审视、评价、指导的作用。优生展示时中差生是学,倾心向优生学习、质疑。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真正体现高效。
2、质疑拓展提升课:这种课型一般用于一节知识内容在自学互学展示课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之后的知识巩固与拓宽,它是学生加深理解、熟练运用、形成能力的过程。导学案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层层加深逐步拓展,让学生产生疑问增强解决疑难的欲望,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在课上质疑讨论,其它小组答疑或老师解疑,通过此课型的运行,达到深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3、单元强化巩固课:此课型是在完成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提高达到学习要求,亦即传统教学的单元小结课,但它又区别于常规的单元小结课:
(1) 它要强化知识的梳理来弥补前两种课型中学生讲解展示占主体对知识的理解系统性不强的缺陷,强化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2) 这种课型教师的讲解时间可以适当增加,但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思维活动量必须加大,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要体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知识基础上达到不同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二、落实六个环节
1、自主学习:要求个人做好,通过独学解决70%的知识。
2、合作探究:要求小组做透,通过对学再解决20%的知识。
3、展示交流:要求班级做优,通过群学在解决10%的知识。
4、质疑提升:要求学生在学会预先设计的知识基础上,与教师一起质疑、互动解决问题、生成新的学习成果。
5、达标检测:要求依据学习内容,本着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做好习题设计,并当堂测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堵塞漏洞,不留死角。
6、反思小结:要求学生谈心得体会;教师总结得与失,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变化两种课堂
1、小课堂:每一节课,课堂都包括多次学,多次教,多次练的六环节闭合循环。
2、大课堂:几课时分别进行学、教、练的六环节闭合循环。
四、达到三个层级(从低到高)
1、教师引领式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并进,当堂训练。教师出示目标和自学指导,引导学生交流,解决问题,教师出示当堂训练题。
2、教师半扶半放式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并进,当堂训练。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并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共同交流解决学习问题,一道出题进行训练检测。
3、学生自主式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并进,当堂训练。学生们自己确定目标,自己提出学习方案,自我训练,自我反馈。
总之,教学改革没有终点,只有一个接一个的新起点;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教学改革模式一般要经历由“定模”到“脱模”的过程。改革初需在一定的模式框架下进行,其目的让教师有一个方向,有一个抓手。当教师对有效课堂有了深刻的理解后,就会有“脱模”飞跃,从而实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