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如何进行农村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

【作者】 包四成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逊让乡中心学校

【摘要】【摘 要】: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转变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入钻研教材,优化教学过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关键词】【关键词】: 农村 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
【正文】

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它在为基础教育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为农村学校的教学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农村学校教学手段落后,课程资源短缺,教研动力不足,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等一系列问题都制约了新课程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教师,我深知农村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对学习缺乏主动性,而教师对于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缺乏了解,导致农村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就如何真正做到有效教学,在此,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
  一、转变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在新课程下,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因此教师要善于自我学习、不断充实、更新自我,使自己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高尚的人格品质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要注意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中来主动学习;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学会从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欣赏他们的“闪光”之处,使学生对自己产生崇敬之情,真正实现“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大多数家长外出务工挣钱,孩子们都由祖辈监护。祖辈文化层次很低,又不重视学习。此外,农村的孩子,一直生活在农村 ,见识少,所学知识都是书本知识,而且由于年龄小,对很多东西的辨别能力不强,因此,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有什么用处,还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的影响。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通过家长会或家访,对家长宣传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教师更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带他们去参加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解与他们生活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像自己和家长所想的那样毫无用处,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将受用终生,而良好习惯要从小培养,“从一年级抓起”。不良习惯一旦形成,纠正就很困难。
  结合数学教学,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呢?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认真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习惯。
  课堂上或是作业中,对于同一道题,不同学生思路不同,方法不同,但结果相同,自然包含着学生各自不同的独创因素,即创新意识,对于学生敢于另辟蹊径的做法、想法,甚至是不成熟的、或是错误的见解,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教师都应从不同侧面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让情感在这里交融,知识在这里增值,切忌不要抹杀学生的独到思维。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优化良好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临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要做到有效教学,首要的任务是要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在小学,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极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所谓,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教师一定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老师与学生是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极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教师就与学生一起玩,一起学,互动互学,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忙。在课堂里,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一些,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四、深入钻研教材,优化教学过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 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的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深入钻研教材主要应把握新知的生长点; 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和把握教材的关键处。钻研教材,要钻研教材的一字一句、前后顺序、每幅插图和例题习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的阶段性和知识的可接受性,决定教材结合实例讲。教师还应从教材的变动中深刻理解编者的意图,正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这有利于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优化了这些基本要素和具体操作时的一些细节,如教态、语言、板书、环境等,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将提高。
  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 ,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如改革家庭作业形式,突出应用性操作。比如学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以后,我布置学生双休日随父母去菜市场买菜或购物,按单价独立计算价钱,学生兴趣十分浓厚。重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畅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使学用紧密结合。这正是片面应试教育所严重缺乏的,也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必须要不断加强的。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可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在学习“米、千米”的教学中,我领着学生去操场上数步伐,估计长度等。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变浓,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六、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课程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化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多媒体教学集图、文、声、色、像于一身,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逐步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数学内容生动的展现出来,对于突破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我的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认为要做个有心人,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