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误区及对策研究
【作者】 时永晓
【机构】 望岛小学
【摘要】【关键词】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德国的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现在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如果将这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这个时候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而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它的活力和美感。
一、创设情境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学流行着一种做法, 即无论上什么课,都要“创设情境”。通过实践和观察我发现一些教师在上课前的备课阶段为创设情境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是却忽视了“备教材”、“备学生”, 而且忽视了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中的本质问题, 从而使辛苦创设的教学情境没有起到预计的作用,在课堂中存在误区主要表现为:
(一) 盲目仿效
[案例1] 《能被2 或5 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片段
一位教师原版照搬一个优质课,课堂上展示的是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与一名美国选手的比赛现场,这个时候视频暂停,在大屏幕上现实了比分和换发球的图标。教师就问学生:同学们知道接下来应该由哪位运动员发球了吗?学生一脸迷茫, 之后是长时间的沉默。这个时候老师只好停下原有的教学计划,始介绍而此时的学生学生听得似懂非懂。??
(二)以偏概全
[案例2] 《10 的组成》教学片段
某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低年级的“10 的分与合”后, 就设计了一个“小鸽子送信”的游戏情境:老师在小黑板上准备了10 个信箱分别标有不同的数( 1~10) , 同时教师手里也有10 封信, 每封信的上边也有不同的数( 1~9) ,让一名同学上来送信,但随着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班上基本已经很少有人在关注课堂。
(三)牵强附会
[案例3] 《倒数的认识》教学片段
教师引导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可以倒过来, 就如人说可以倒过来叫倒立,那哪位同学也能举例来说一下你所知道的在生活中关于倒过来的情况?
这个时候学生们都很积极: 桌子可以倒过来放在地上、 数学书可以倒过来??
而后老师就板书了今天的课题: 倒数。师让学生猜一猜, 倒数到底是什么?
学生们很高兴的回答道: 倒数就是将数倒过来, 比如1 倒过来还是1, 8 倒过来还是8, 9 倒过来变成6。??
(四)脱离现实
[案例4] 在《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学片段
有位教师先播放“汽车 ‘挡风玻璃’碎掉”的生活场景, 并启发提问: “同学们, 如果‘挡风玻璃’碎掉了, 你觉得该怎么办呢? ”
生:“换一块玻璃”
师:那么, 换玻璃需要考虑什么呢?
(因为该课所在单元为“图形面积”, 所以班上就有不少学生已然洞察了教师所设问题的意图)
就有学生大声的说出: “玻璃的面积”。
由此, 教师揭示课题:因为‘挡风玻璃’形状是‘梯形’, 所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但是事实上需配玻璃的长短尺寸”, 而不是“面积”。
二、解决创设情境中问题的对策
(一)自主开发情境资源
创设情境的课程资源主要来自教材与生活实际, 但教材提供的只是例子, 其他教师的经验也只是例子, 创设情境的课程资源是需要教师自主开发。教师自主的去开发情境资源的原则是从学生出发,比如包括学生学会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我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经常提到的一条原则。 它也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之一。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的工程中要关心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得到自身前提下最好的发展。要做到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作为教师不但要有这种意识,更重要的是要付之于实际,给学生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三)紧扣教学目标
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创设情境时, 选取什么材料、采取哪种形式都要从教学目标出发进行考虑, 只有那些能帮助学生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境才是好情境。要使情境创设紧扣教学目标, 首先我们要明确教学的目标, 然后再根据教学目标选取合适情景。
(四)寻找“生活原型”
《课标》指出: “我们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即教学要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的教学要紧密的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实际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从而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让他们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课堂的学习中找到“生活原型”。
三、总结
情境创设应以合理选取情境材料为前提, 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基础, 以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 以激发数学问题意识为导向。创设情境时, 只有重视课程资源开发、面向全体学生、紧扣教学目标、寻找“生活原型”, 才能避免现存问题的重演, 才能提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