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作者】 李杰
【机构】 新疆巴州库尔勒市第八中学
【摘要】摘要: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新课标也指出,一堂数学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知识、情感与习惯培养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关键词】关键词: 学习习惯 预习 专心听讲 动脑思考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解释了习惯从小养成的重要:“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作为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始终坚持抓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样既使学生健康成长,又使学生学习优良。以下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能让学生在新课前的一定时间里,先自己对我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既是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的学习成果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平时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加强预习指导。建立预习本。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思,了解要学的是什么内容,与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密切联系,自己理解的是哪些,不理解的是哪些;把自己能解决的题写在预习本上,把实在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记录在预习本上,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更有针对性的听讲,学会学习。
二、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
小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小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小学生。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应该比较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老师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小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另外要让小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小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小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 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小学生听讲情绪。数学课教学的主体结构是讲与练的结合。讲授要通过练习消化理解。巩固运用,为了使小学生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就必须讲究课堂练习的设计。单调、机械的练习形式也会使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从而涣散注意力。因此,培养小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小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成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以练促讲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小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这对于调整小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小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三)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在孩子心中树立一些榜样,如讲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表扬某个小朋友坐得端正,听得认真等,让他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而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四)、以比赛的形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好胜心较强,合理利用他们的好胜心。在数学课中,组织一些有趣的竞赛,如:分小组数数,看哪一组数得又快又好;和老师对口令;口算比赛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学得乐意,不知疲倦,很自然地就会遵守纪律了。
三、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孩子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的表达17-8所表达的意义,学生一般表达为17减去 8得多少,但如果我们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启发学生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1)被减数是17,减数是8,差是多少?(2)17比8多多少?(3)8比17少多少?(4)8再添上几就是17?(5)17减去多少与8同样多?所以,平时我们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培养课后巩固的习惯
教学时间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时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总之,只有对学生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强化他们学习数学的良好品质,因此,教师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时时垂范,严格要求,长期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王卿;;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0年05期
2.吴忠江;;谈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1年23期
3.徐冬旭;;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J];成才之路;2009年10期
4.林文清;;引领学生养成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J];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32期
5.袁震友;;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