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新时期师生角色扮演

【作者】 张艳

【机构】 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

【摘要】[摘要]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的教育理念。本文从教师的教学角色和学生的学习角色入手简析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教师角色;学生角色
【正文】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演讲的很好,他掏出自己所有的钱准备捐款,过了十分钟,牧师还在讲,他就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仍在讲,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这个故事说明,刺激过多、过强或者作用时间过久,会使人极不耐烦并可能产生逆反心里,心理学上称“超限效应”。
  那么,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主动中观察、思考、探究、求索、表达,教师充当“编导+设计师+主持人”的角色。
  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勤在课堂,懒在课中,思在课后”,按照“导学----巡视--点拨----提升”的教学流程,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立足能力培养开展教学,并采用“三没三不三必须”(即: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新授内容:没有学生的疑难问题,不讲解知识:没有学生的充分思考,不交流课题:课前必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师生思想的共鸣:课中必须有针对性和拓展性的典型训练,落实双基节节清:课末必须引导产生新的关注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走出课堂)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节奏。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一节课的有效注意力仅有20分钟左右,为了有利的抓住学生的这一最佳思维时间,教师主要是点拨、指导、帮助和合作,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合作者和探究者,是一位“穿针引线”的联系人,一位灵活机动的”主持人”。
     生有涯,而学无涯,一个学生纵使是天才,也不可能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能掌握完一生所应该具备的所有知识,中小学时期主要是要学会学习,而不是要分数,随着社会的进步迫使人们一定要终身学习,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因此,掌握学习方法,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已成为当今新课程教育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的确如是,学习方法与学习的本身几乎是同等重要,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而且要会学。新课程教育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交流展示-------小结测评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学会自学,养成利用课本和资料的自主学习、预习的习惯;学会独立思考,养成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学会交流与合作,养成参与课堂讨论、倾听老师和同学意见,并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
  “凡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孙子认为:打仗、用兵应视不同情况灵活机动的处置兵力分散或集中。同样的道理,学生在学习上碰到难题时,也可以用这个“锦囊妙计”。如果问题涉及到多个知识点,解答时,思维出现卡壳,就暂时“避之”,先把能解决的知识进行攻克,当拿下一个个“小山头”之后,面对最后一个“制高点”时,灵感忽现,难点不攻自破。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的教育理念。为此,我们广大教师要适应课改的要求,及时转变角色,把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