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与解决对策
【作者】 陆槐丽
【机构】 贵州省平塘县牙舟中学
【摘要】摘要:落实“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体育新课程目标,需要整合一切体育教育资源,根据本地的教师、场地、器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习要求,需要我们广大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大胆探索,利用地方体育资源,将它服务于农村中学体育素质教育,努力实践,达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就此,笔者根据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实际,谈几点看法。【关键词】关键词:现状分析;解决对策;宣传;开发和利用
1.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农村中学大都处于偏远的山区,受地理、经济、交通等条件的限制,不能像城市地方的学校一样。体育教学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和主观的原因,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深浅不一,对学校体育的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和质量观的认识,目前仍还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农村学校体育的实施,由于条件的限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足够的经费去购置体育器材,于是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就出现了下面几种现象:
1.1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广大城镇和农村,因城乡的差别,“望子成龙”心切,为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据调查了解,社会上很多家长,一方面崇拜象李宁这样的体育明星,另一方面却不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认为搞体育“出息不大”或“没出息”。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制约,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
1.2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体育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不少人,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者,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1.3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学主要分布在县城及乡村学校,发展城镇和农村学校体育是整个体育工作的重点。目前事实恰恰相反,我国广大农村学校财力不足,体育教师奇缺,同时因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专业思想不巩固,从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结构来看,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极少,很多是兼职或代课教师,对制定各种体育计划和如何上好体育课都有一定差距,更谈不上改革创新。
2.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
农村学校的地理条件,虽不能和城市相比,但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农村中小学所处的环境中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这正是城市学校不能和它相比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当地的自然资源,自制器材,服务于体育教学。这样既能补充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品种不全和数量不足的缺陷,又能点燃学生灵感的火花,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学生动手制作的实践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玩”起来,就会为学生的课余生活、家庭生活带来无限的乐趣使之充满生机活力,可谓是“一箭三雕”。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2.1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
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大张旗鼓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体育意识。使每个公民真正了解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体育教学与训练,促进人体结构和肌肉完美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情感、情操和审美观念,从而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同社会各届人士和家长密切联系、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多侧面不断地宣传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体育的社会价值,加速推进体育社会化的进程,使全体公民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益。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三育”或“五育”同步发展,真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加强对学生体育具有社会功能和价值意义的教育,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心理定势,几十年之后,他们将分布在社会的各条战线和做了家长,这对增强整个社会体育意识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意义是深远的,是一项迫切的教育任务和长远之计。
2.2对现有的场地、器材的利用。
农村学校尤其是中学,每年都要召开运动会。无论哪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传统体育项目。篮球运动会、田径运动会是农村中学的主要赛事。每个学生都有基础,水平也较高,兴趣较浓厚。教师在教学时,就不仅要要求学生学会、而且要求学生会学;还要要求学生会用。为学生将来推动社会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能同基础差、起点低的足球、排球等同等要求,与当地实际脱轨。东新中学的传统体育项目是篮球。在今年的教学中,我就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知识。在进行技术教学时,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老师授法学生学,基础好的同学对基础差的进行带和帮,让所有同学在技术上能会学会用。加强练习,互帮互学,教师再做总结指导。并且对他们进行裁判知识的培训。上课教给规则后,再请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的篮球裁判爱好者一起给学生上课,传授技术要求并做示范,让学生能充分领会篮球裁判的要求,鼓励学生从小树立自信心,努力完成任务。经过我和社会人士的认真培训,学生成长很快。今年学校秋季中学生篮球运动会,所有裁判工作全部由学生承担,我只作场外指导。学生裁判成为了我校篮球运动会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选择教学内容时,本地的传统体育项目,如篮球、田径、武术等。由于有较坚实的基础,水平较高,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乐于接受,有较高的锻炼价值,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素质的项目,参照统一要求,重点进行教学,应避免“蜻蜓点水”式的教学。
2.3对天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既陶冶身心,又能得到锻炼。广阔的田野、茂密的山林,这是城市学校所不具备的优势条件。如越野跑、游戏以及各种技术和身体素质练习,合理地利用这些条件进行教学,能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技术、技能,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开阔学生视野,愉悦学生身心,陶冶情操。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掌握在现实生活中利用自然地理条件锻炼身体的方法,增强终身体育的意识。在体育活动中既能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意志力、坚持到底的优良品质,又能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更能通过学生的心理内化,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积极有益的重要影响。
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中,根据实际,增加棋类、滚铁环、乒乓球、拔河登山等趣味、健身、娱乐项目,就会让学生大显身手,成为运动会的主力,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能展示自我、发现自我,从沉默寡言变得活泼开朗,使他们更加关心集体,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从而形成热爱集体、爱好体育、积极参与竞争的良好素质,同时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素质保障。
中国武术在农村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竹子,做成竹刀、竹剑、竹棍等进行教学。对学生而言,没什么经济负担,随处可得。还可以用来做跳高架、接力棒、标枪等。学生在学校和家中都可以进行锻炼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3.陈建嘉,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指导,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