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音乐教学在初中素质教育中的突出地位

【作者】 母冠顺

【机构】 新疆巴州库尔勒市实验中学

【摘要】 摘要: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以提高素质为目的的现代教育理念中,音乐教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创造力发展、德育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音乐教学 素质教育 地位
【正文】

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以提高素质为目的的现代教育理念中,音乐教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创造力发展、德育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
  一、音乐的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重头戏
  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乐对于社会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贝多芬说过:“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优秀品质。欣赏音乐,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增强求知欲,对于人的个性和意志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艺术的特点就是悦耳动听,人们喜闻乐见。音乐的思想内容正是在娱乐场所、在人们的欢笑中,悄悄进入人的心田,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虽然不是教育的万能灵药,但是人们通过音乐欣赏,在长期的感情积累之中,却能起到磨砺性格、冶炼情操的作用。
   爱因斯坦说过:“我的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音乐启发的。” 欣赏音乐同样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音乐欣赏对于从事任何工作的人都会有积极的作用。中外许多著名学者,有许多是音乐爱好者,如爱因斯坦、泰戈尔、巴尔扎克、高尔基和马克思……俄国化学家鲍罗丁同时又是著名的作曲家。可见,音乐素养在学生个体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巨大,是一个全面发展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二、音乐教学的真正意义
  纵观我国目前的中小学音乐实践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教师把音乐课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了音乐知识的认知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在某些人看来,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看这节课学生掌握多少乐理知识,唱会多少歌谱?而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放的音乐教学目标是指音乐教学目标的多元性,我们当然决不排斥音乐知识与技能,而是指能在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又能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而不是仅仅关注其中的某一方面。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是音乐家发自肺腑的金玉良言。我们每位音乐工作者应该做的是:假如音乐是清泉,就让它流得更欢;假如音乐是熔炉,就让它烧得更旺。让音乐成为学生人生中最大的快乐,提高不断的接触、参与音乐,让他们深入音乐艺术的殿堂。以前,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遵循了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开始把音乐教学的目标分为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向学生提出学习音乐的态度、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上的要求;发展目标是在保证达到基础目标的前提下扩展开的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潜能而设定的。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不乏音乐感觉一般的普通学生,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过分强调这方面的训练,可能会使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热情消耗殆尽,对音乐产生厌倦感。这时,教师就要努力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获得创新性的发展。比如音乐欣赏,同样的音乐往往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联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欣赏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活动,并且是带有很强主观性的。谁能说"五音不全"的学生没有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学生的内心世界如天空的云彩,是多姿多彩的。而音乐就具有这种巨大的对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兼容"作用。
  音乐教学要坚持学校音乐教育课内外并重的原则,使课外音乐活动和课堂音乐教学密切联系,相互促进。要加强实践创新,围绕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举行专题的艺术节,讲座,展览,研讨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做到校校有音乐社团、合唱队,乐队,校校有试验课题,让校园充满歌声,持活动,提高水平。近几年来,江苏初中素质教育全面开展,音乐教学显得尤其重要。宜兴市经多年来在音乐教学方面进行实验研究的《m.a.l综合艺术教学研究法》在优秀教学法的评选中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较高评价,目前《m.a.l综合艺术感教学法》已在省内其他中学及省教育学院进行使用和推广,并在全国音乐教学研讨会上作了专题介绍.中央教科所学术研讨杂志作了重点介绍。诸如此种优秀教学法的实验和推进,对创新音乐教学、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提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音乐教学的创新与传承
  音乐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中学音乐教育处于整个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其教学中,如何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在“新课程、新理念”教学模式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
     音乐教学要重视音乐实践,深化学生体验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音乐教学活动应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全体学生提供接触、表现音乐的机会。合唱团、舞蹈队只能使部分学生得到锻炼,校级歌咏比赛、艺术节虽然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时间较短,仍属短期性活动,不能满足多数学生对艺术的强烈需求。那么教师可利用课堂和学生的课余时间,以音乐教室、校园媒体等为依托,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艺术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在艺术活动中以各自的视角接触音乐、走进音乐、发现自我。
     音乐教学要坚持弘扬民族文化,优化审美情趣 。《初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民族灵魂的重要载体,音乐教育应当把民族音乐置于重要的位置。民族音乐的根茎深深地扎根在本民族的土地上,也正因为如此,民族音乐才具有迷人的魅力。有鉴于此,加强学生民族音乐教育,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一种表现和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应丰富以中国民族音乐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扩充民族音乐的知识面,让学生多了解和接触我国各时期、各类型的优秀民族音乐及其理论,陶冶情操,开拓音乐视野。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课堂,上好民族音乐欣赏课,让学生多听、多唱、多领会,深刻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深厚文化底蕴,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民族音乐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心灵,伴随着学生的成长。
  总之,初中音乐教学,有着全新的理念和丰富的内容,而突显审美教育的本性,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走进音乐,让音乐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让音乐提升学生的心灵,却是音乐教育的根本。大力推行初中素质教育,音乐教学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郝韶华;;音乐欣赏课的作用[J];才智;2008年08期
2.李萍;;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成功(教育);2009年03期
3.彭小芬;;浅析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欣赏[J];读与写;2006年07期
4.廖洪立;;音乐欣赏审美心理与音乐欣赏教学[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