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关于“国培计划”语文培训方案研制的一些思考
【作者】 任强 杨红莲
【机构】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 [摘要]研制出一份科学合理而且可行的培训方案,应该是“国培计划”培训成功的关键。语文培训方案的研制目标定位要突出语文课程特点,切中学员需求。课程设置应主要从横向的模块和纵向的阶段两个坐标来考虑,构建起立体的课程设置体系。要努力打造任务驱动、专家引领、名师示范、学员主动参与、突出实践的“国培”研修新范式。最终通过六种作业的完成,学员能力得到提升,理念有所更新,实现真正的蜕变。【关键词】关键词]“国培计划”;语文培训方案;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方式打造;研修成果
“国培计划”是国家努力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所实施的重大举措之一,经过三四年的实践,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大批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培训后有了明显的变化。毋容置疑,几年的实践也发现了“国培计划”的操作实施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要想提高培训质量,的确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不过,我们认为研制出一份科学合理而且可行的培训方案,应该是关键。“国培计划”培训方案的研制主要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目标定位——突出语文课程特点,切中学员需求
培训方案的研制首先是目标的定位。作为“国培计划”的参训学员基本上都是各地学科骨干。从安徽省的参培学员的情况来分析,每一期培训学员各县大都不会超过五人。这五位以内的学员原则上应是各地农村学校的学科骨干,或至少是学科骨干培养对象。他们一般都有较好的基本教学素养——“三字一画”、课堂掌控等,他们急需提升的是提高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
而制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很多,除了课堂实施的能力之外,还有教学方案设计的能力。而要想设计出一份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案,就需要抓住语文课程的特点。语文课程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是课程内容的不确定性。虽然我们有各种版本的语文教科书,但语文教科书基本上都是以选文为主的。由于每一篇具体的课文所写的内容各不相同,因而语文课本包含着方方面面的内容。课文中众多的内容哪些才是语文课程所需学习的,虽然教材编者有所开发,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种开发是不够理想的,急需教师进行二次开发。所以,包括语文课本在内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成为制约语文课堂教学的瓶颈。要想开发出语文课程资源中的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就需要教师具有较为先进的语文课程理念,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对教学对象——学生学前情况的分析能力。
基于此,我们认为,目前以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为培训对象的“国培计划”的目标定位,其核心应为提升学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围绕着一核心,分别注意提高学员课堂教学实施、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开发、学生语文学习心理把握、最新语文教育教学理念的消化吸收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还应让学员注意把这些方面能力的提升建立在专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
因此,我们把我们的“国培计划”培训目标主要确定为如下七个方面:一个核心,六种能力。
二、课程设置——七大模块、五个阶段,构建立体课程体系
虽然《“国培计划”语文课程标准》1为我们提供了比较充分的课程设置内容,但针对不同的培训目标,我们应认真研究具体的课程设置系统。对应我们的课程目标,我们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坐标来考虑。
从横向展开来看,我们主要选择七大模块:
七大模块示意图
模块1:学员课堂教学实践。这一模块直接对应目标中的核心目标——提升学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此模块与其他6个模块是双向互动关系,即其余6个模块服务于此模块,而此模块又在其他6个模块的研修过程中得到澄明、提升。
模块2: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探寻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途径,包括:课堂上做理想的教师,语文教师需读哪些书,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用研究刷亮我们的职业生活,语文教师如何搞好课题研究,语文教师职业发展的途径、条件及教师发展规划,语文教师的教学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及一般方法等。
模块3:语文教育教学新理念。主要包括师德修养,专业理念,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与文学素养的理论和案例研究,汉字文化与汉字的魅力,国际视野下的语文课程改革,作文教学新理念,语文教育应当为学生留下什么等内容。
模块4:学习主体研究。主要包括学生语文学习动力,语文学习心理,语文考试心理,语文学习环境心理,建立学生语文学习心理档案,学习困难、学习习惯等学生发展知识。
模块5: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主要包括:语文教材中的课程资源开发,网络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乡土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社区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学校语文资源的开发,日常生活中的语文资源的开发等指各种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等。
模块6:语文教学设计研讨。主要包括目标制定,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过程设置,方法与策略选用,设计学生语文学习策略,设计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设计语文课程教学效果检测,识字写字教学设计,阅读教学设计,写作教学设计,口语交际教学设计,语文课程综合性学习指导设计等。
模块7:语文课堂教学实施。主要包括:有效课堂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学科教学问题的诊断和解决等实际课堂或案例中问题的诊断、分析与解决。教学技能,教学管理技能,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运用技能,识字写字教学技能,阅读指导技能,写作教学技能,口语交际教学技能,语文课程综合性学习指导技能,语文课程教学效果检测技能,全国语文教育名家研究,全国语文教育名师名课观摩研讨,本地语文教学名师观摩、研讨课等。
从纵向发展来看,可以大体划分为五个培训阶段:
第一阶段,学员考察自己的培训起点,确定个性化培训目标。学员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问题的诊断和反思,考察个人的培训起点,从而确定本次“国培计划”培训个人的具体目标。
第二阶段,更新理念,寻找差距。这一阶段主要在师德修养、专业理念、专业知识等语文教育教学最新思想的引领下,更新参训学员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白自己存在的差距。
第三阶段,双导师指导,共同备课,提升科学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这一阶段主要在学情分析和课程资源开发等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能力训练的过程中,学员通过高校的指导教师和当地的一线名师的指导,通过分小组(一般分成6个小组,每组2位指导教师)集体备课等方式,提升学员科学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
第四阶段,名师示范,同课异构,从而内化教学技能,有效实施课堂教学。这一阶段主要学习和训练课堂教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等,通过名师示范、同课异构等方式,内化学员的课堂教学技能,从而提升其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
第五阶段,教学设计评比,优质课比赛,检验培训成果。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对培训后的学员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考察,检测每位学员培训的具体目标是否实现,评价本次培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核心目标达成的程度。此为本次培训的终点。